匡文婷 喻璇 付晶
摘要: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专业工具进行观察、验证和仿真,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将实验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高职课堂教学,既符合《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又符合高职教育目标,对提高教学效果、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验教学;基础会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4-0065-04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从课程教学内容上讲,它是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重点阐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初学者由于缺乏会计的基本知识储备,对該课程中大量的会计术语和基本原理难免感觉抽象晦涩,空洞难懂。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架上讲,《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人门课,对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吸收,会计原理理解是否到位、基本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以及会计问题认识是否深刻,以上问题对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主干课程有着重大影响。从专业知识兴趣的引导上讲,如果因为《基础会计》课程掌握不好影响到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吸收,就像没有打牢根基的房屋。越往上走越吃力,越往后学越艰难,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消极态度。从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上讲,基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而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会计教学中。
此外,根据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因此,将实验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高职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实验教学相关概述
实验教学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从而达到理解、吸收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实验按其目的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前者是事先制定出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单一路径,设计好了程序化方案并告知学生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由学生自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知识、提高技能。后者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以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两类实验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
应用于《基础会计》高职课堂中的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如凭证的填制与装订、账簿的登记与更正等,也有探究性实验,如成本的计算、报表的编制等。所以,在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中应用实验法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逻辑准确,易于理解,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也要注意承前启后,应用得当。
(一)实验教学的主体
实验教学的主体包括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只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是施教者占主导地位,即受教者在施教者的指导和引领下完成实验。有的时候是受教者占主导地位,即受教者独立自主地完成某一个或某一阶段的实验,通过实验完成对某一知识点或者知识块的发问、思考、学习、领悟和掌握,整个过程施教者只是督促、协调,完全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受教者。
(二)实验教学的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展开的过程就是理论讲授与实验验证、实验探索相结合的过程。实验教学将理论讲授、手工实务操作和电算化实务操作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理论指导实验,另一方面实验验证理论或者得出结论。在实验中仿真会计核算实务,还原会计核算程序,不但有效帮助初学者摆脱学习会计原理的生涩感。也帮助学习者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的内容
《基础会计》的讲课内容逻辑链比较多,相关教材内容整体是按照“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逻辑展开。在传统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理论部分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解释、学生理解”,实务部分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讲授、学生看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自己动手。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实验教学法就是要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将实验应用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学习、掌握会计理论,通过实验探究会计知识,使得《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不再有明显的分隔。
(四)实验教学的资料
实验教学资料有专题资料也有综合资料。专题资料可以是不同用途不同作用的原始凭证,如银行存单、取款回执单、购货发票、销售发票、领料单、支付结算各种票据等,也可以是记账凭证、账簿或报表。凭证和账簿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并掌握会计资料的来源、种类、要素、填写规范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报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试算平衡等会计基本原理并认识会计要素内部的勾稽关系。综合资料指的是时间上先后有序,内容上彼此联系的原始凭证联合体,通常是对某一会计主体一段连续时间内的会计原始凭证进行综合整理,形成会计实验资料。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是能以某一真实会计主体的原始凭证为原型,以达到最佳仿真效果,切实体会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指导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高职课堂实验教学的施教过程是将实验与教学相结合,但凡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学习理解相关知识的环节,都使用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可以通过一张表和一张图来阐述。
(一)知识内容与实验手段的应用
《基础会计》的知识内容大致分为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理论部分的核心内容包括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及试算平衡,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一定的工具手段进行实验验证。
如表1所示,对会计等式的理解可以借助两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诠释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诠释了“收入-费用=利润”,而两张报表的结合(如图1)则诠释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对会计科目的理解可以借助报表的观察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对会计账户的理解可以借助会计账簿的观察和登记:对记账原理的理解可以借助记账凭证的填制,对账户种类的理解可以借助总账的登记和报表的填制;对试算平衡等式的理解可以借助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填制。
例如,在会计科目的教学中,当讲到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时,可以参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下面分为需要具体的内容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同理,其他五大会计要素也如此,会计报表反映很直观。当讲到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时,可以参照总账和明细账,这样同学们立刻就理解了为什么要有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分。当讲到会计账户时,可以参照总账和明细账来理解为什么它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二)内部知识勾稽关系应用
实验教学法的最大亮点就是教学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对课本知识进行重现、验证和探究以获得直观的认识,从而更轻松更准确地理解、巩固课本知识。该过程涵盖了若干条知识勾稽链。
如图1所示。包含一大三小四条知识链。一大指的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知识链,三小分别是“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户——会计账簿”、“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等式——试算平衡”三条知识链。
以“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等式——试算平衡”这一知识链为例。当讲到会计要素这一知识点时,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可以知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项目,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利润表项目。每一会计要素下面的内容形式上是静态的会计科目。实质是动态的会计账户,因为每一账户的余额都是由T型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计算得出。资产负债表左右呈现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上下呈现的是收入-费用=利润,两个报表结合起来呈现的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表的余额呈现的是借方期末余额=贷方期末余额,期末余额过到下期变成期初余额,得出借方期末余额=贷方期末余额,再根据记账原理推出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三、实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将实验教学应用于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通过观察会计实务真实材料、实践会计实务仿真操作。直观认知会计知识并习得会计技能从而理解会计原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实验教学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容准确,层次清晰
实验教学法将实验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可能像教材编写那样从理论到实务、从要素到账户、从凭证到报表,很多内容可以穿插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教学思路。顺着一条层次清晰的教学链展开教学。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对要素有直观理解,教师可以借助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此时的报表仅仅是为了解释会计要素是经济事项的六大分类,而不做其他说明。为了解释账户是动态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借助总账来教学,通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登记以呈现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动态形式,而不做其他说明。
(二)课时合理,安排紧凑
实验教学涉及到实验和教学两部分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合理安排两者的教学比例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般来讲,基础会计课堂上的验证性实验主要针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主题明确,任务集中,多以观察为主。如讲会计等式教学中的报表观察,会计账户中的账簿登记,复制记账中的凭证填制等。这些内容中的实验部分比较简单,可以和理论教学安排在同一课时内,也有利于课堂内吸收消化。而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会计实务的综合操作,是将会计理论运用于会计实务、从凭证到报表的整体操练,这需要额外的集中实验课时。需要说明,实验教学不同于会计实务,前者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而将实验与教学相结合以更直观更透彻地对说明某个知识点或串联某条知识链,是为教学而用。后者是完成理论学习之后,为了锻炼、提高操作技能而开设,是为实践而用。前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后者注重对实务的操作。
(三)教师学生,亦主亦次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并非一直处于主动主导地位。一般来讲,知识讲解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牵着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在实验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逐渐弱化。验证性实验可以有教师的部分指导,如讲到账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账页中登记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后由学生自己慢慢体会T型账户的结构、要素及动态表现形式等。这个过程基本是以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动手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协调者。探究性实验如综合仿真阶段,教师在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之后则完全退出实验,实验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无限空间,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在独立自主的过程中激发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巩固课堂教学知识。
(四)电算化实验问题
以上讨论的实验均指会计实务手工实验。手工实验不受硬件條件的制约,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调整。不同的实验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如果条件和课时允许,可以适当加入电算化实验,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报告”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手工状态下与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处理的异同。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