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雯++陈小晨++李荷慧
[摘要]短期支教迅速发展,大学生成为其主力军。文章选取烟台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重点分析短期支教在人员选拔和激励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短期支教;人力资源管理;选拔;激励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83
近年来,短期支教以其灵活性、短暂性、可操作性而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但它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尤其是支教组织团体在招募、选拔、培训、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得支教效果实际效果远低于预期。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人力资源管理即通过对支教团队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志愿者间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支教意义。在这之中,选拔和激励机制尤为重要,选拔负责筛选合适对象,激励则能够激发志愿者的内在动力,使其充分發挥潜能,为组织目标而贡献力量。
1调研设计
本文以支教大学生为本位进行微观研究,多视角结合,将人力资源视角与社会学视角的角色认知理论结合,分析和解释支教团队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措施。
以烟台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支教动机、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等六方面进行研究。
2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8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并进行分析。
21前期选拔:无人力资源规划,未设置相应条件要求,门槛低,人员素质无保证
第一,志愿者专业构成:志愿者中几乎没有师范类学生,文史类、理工类和语言类学生的总人数只占支教人数的23%左右。因为短期支教的授课内容多为基础课程和相关趣味手工类课程,所以志愿者们在前期自己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和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可能性很小,支教水平难以确保。
第二,志愿者选拔:支教活动的组织方多为学校社团,设置的门槛很低,无具体、统一的人员要求。即使有一定的选拔程序,但大都是象征性的,志愿者的专业素质不一。因此,选拔没有从源头保证支教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让后期支教活动的开展大打折扣。
22中期管理: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一,组织培训。仅有不到1/4的志愿者曾接受过系统培训,大部分人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因为缺乏培训,志愿者对支教的内容和要求一无所知,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支教效果难以保证。同时,志愿者缺乏对支教当地的认识,对当地的学校条件、学生情况等了解甚少,难以较快地适应当地环境,影响支教进程和成效。
第二,团队管理。大部分支教团队不注重管理建设,没有严格明晰的规章制度或是形同虚设。而卡方检验表明,管理制度与成员对支教的态度有较大的关系。缺乏管理制度会极大地影响志愿者的积极性,缺乏鞭策和动力,行动散漫,影响支教的成效。管理制度与成员对支教的态度的卡方分析见下表。
这也加大了志愿者的流动性。因为缺乏制度管理,常有志愿者中途离开,影响支教进程。同时,支教团队建设被忽视。整个团队没有统一的目标和行动方向,凝聚力和向心力差,成员间相互不了解,大大降低了影响了短期支教的质量。
第三,内部激励。支教团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志愿者没有提高专业能力和支教水平的动力,会逐渐丧失支教热情。同时表现出色的志愿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支教水平也难以持续。接近60%的支教人员表示后期不会再参与支教地区的活动或关注当地动态。
23后期总结:缺乏反思和回馈,总体上未形成较完善可行的系统,可持续性差
第一,支教评估。大部分团队在支教结束后未组织评估工作,这使得支教活动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同时,不对个人支教效果进行绩效考核,不将评估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使得志愿者的后期积极性不足。
第二,反馈总结。大部分团队没有及时召开内部会议进行活动总结和经验交流,组织成员交流心得,未能很好地做好后期激励工作。同时短期支教的持久性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支教团队离开后没有再与支教地区联系,也未收到支教结果的反馈,双向信息呈现“真空”状态。
3可行性建议
要想让短期支教有差强人意的结果,需要良好并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支教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31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是良好开端
支教活动开展前,团队要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支教的方向和目标,提高人员选拔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根据支教地区的具体需求制定明晰的选拔条件。同时记录支教成员信息以便后期联系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32相关的培训活动是有力保障
支教团队应加强相关培训,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流程。要加强专业的技能培训,教授支教技巧,提高专业素质。同时要让志愿者更深入地了解支教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以便更快地适应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支教活动。
33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持续动力
支教团队时要强化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可挑选出团队负责人,向志愿者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以便约束和规范志愿者遵守管理规范。
同时注重激励制度的构建,通过一系列管理和激励措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激励体系应在保障志愿者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给予较高层次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可通过提高生活待遇、增加福利补贴等措施,精神方面可用赞赏、表扬等形式满足精神需求和社会认同感。同时可以将激励机制与后期的支教评估相“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及时赞赏,激发其支教的热情,也对其他志愿者起到了鞭策和激励作用。
34完整的体系是重要支撑
只有将支教活动体系化,才能保证支教的可持续发展。可根据经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体系,做到有规可依并可反复施行。要注意后期的总结反思和支教评估。总结支教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对支教活动进行评估、绩效考核,以评估支教活动的价值。
同时注重其他配套制度的建立,促进支教可持续发展。支教团队应当记录志愿者档案以便后期的活动开展,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开发,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支教地区建立长期联系,以便后期获得支教效果的反馈,也可实现支教活动的定期开展,保证了支教的持久性。
4结论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缺失,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统一管理体系、无选拔和激励机制,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支教行为缺乏持久性。因此支教团队要着力构建良好并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选拔环节严格把关,筛选出合适的人才,同时重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反馈和评估,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达到短期支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艳高校志愿者支教活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 2011
[2]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 成人教育,2011(6)
[3]王莹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 商,2013(12)
[4]楼俊君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0(27)
[作者简介]张雯雯(1996—),女,山东济南人;陈小晨(1995—),女,山东潍坊人;李荷慧(1994—),女,山东淄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