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耀 申宏伟 蒙慧彤 杨树祥
摘要 目的:为地市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介绍贵州省都匀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模式和经验,探讨地市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应用到不良事件监测实践工作中。结果与结论:通过科学监测模式的实践,在地市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与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取得了成功,提高了报告质量,促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规范开展。
关键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R9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j.cnki.kjdks.2017.05.08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旨在通过读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事件进行手机、报告、分析和评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采取有效控制,从而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进而保障公众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的安全。
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相比,在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区域,存在盲点多、经验不足及监测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在现行不良反应监测体制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SOP管理方案是国内诸多ADR监测中心关注的热点。
结合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2016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本文通过都匀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模式进行分享,为地市级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与交流。
1工作模式
1.1强化领导,搞好组织领导保障
为切实加强都匀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组织领导,确保监测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开展,及时调整都匀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监测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同时制订了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等监测工作制度,切实保障了都匀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实。
1.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2016年初,在总结2015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都匀市实际制订联合下发了《都匀市2016年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工作要点》,就全年的监测目标、监测任务、监测要求进行科学安排,各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及使用单位能够按要求在认真梳理总结2015年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好本单位2016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计划及监测
1.3强化培训,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质量
针对部分监测机构人员调整多,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认识盲点多等实际现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法规、基础知识、报表上报及审核能力的教育培训。2016年都匀市共进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专场培训4期,参训人员累计328人。通过培训,各级应监测单位工作任务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对开展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4加强督查指导及帮扶力度
为加大对各监测机构的督促指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各监测单位进行指导,即:重点督导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网上辅导和单独教导相结合等方法措施,从而进一步规范并完善各涉医疗器械单位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自觉性,同时也防止了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漏报、延报、错报的发生。
1.5抓住契机,深化教育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医疗器械不良反應基本知识及开展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2016年共投入经费14000元,印制了都匀市“二品一械”宣传资料,全年共发入宣传资料15000份。通过宣传,不断提高涉药械单位及公众对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认知度,为都匀市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2.1监测制度流于形式
部分单位未按医疗器械监测制度进行不良事件上报,执行力差,尤其体现在第四季度突击上报,未按照医疗器械上报时限上报不良事件情况。
2.2上报标准不高
个别监测机构单位由于缺乏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专职或兼职负责人员,同时,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差,导致上报质量不高,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和制约都匀市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全面质量的提高。
2.3监测重点不突出
部分单位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认识不足,监测工作仍停留在完成目标管理基本要求上,没有真正从医疗器械安全的大局考虑,医疗器械同一不良事件监测数据重复率高。
2.4思想认识不高
由于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与规范化与药品相比,起步较晚,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国家食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年第58号)》的规范性文件等颁布实施时间均晚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尤其是医疗器械经营类企业,对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高,在平时经营管理过程中,重经营轻质量,更不用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许多医疗器械经营类企业,为应对药监部门的监管,虽然设立了不良反应监测岗位与人员,但是,并未履行相关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形同虚设。更严重的情况是由于近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的监管,而许多企业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与传统观念,未能从思想认识上改善管理与经营,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与规范化管理。
3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研发单位研究出新的更适合人类需要的器械产品,新产品在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的同时,也为医疗器械的监管,尤其是投入市场后不良事件的监测带来新的挑战。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流通特点,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地级市区及市郊,地市级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主体单位,通过对其管辖行政区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有效监测与管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在借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成熟经验的同时,结合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的盲点与不足。加大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进行规范化操作,定期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检查和保养,以及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等相关措施也是减少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保障体制及监督体系,保证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流通及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监测的全覆盖,最终为人民健康提供安全、有效、合格的产品。
4致谢
感谢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黔南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中心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提供不良事件监测实践平台,参与到都匀市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