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博+汤琴+周忍
摘 要:功能性训练起源于康复领域,功能训练已经逐渐从一个新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成功的构建了运动康复医学和运动训练学之间的桥梁,尽管对于功能性训练的定义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未来运动训练领域的新秀,即使体育项目不同,所需要的运动功能性表现也不尽相同,如足球运动需要的功能性训练主要包括有三维平面内的加速、减速以及出色的身体控制等,体操类的项目需要的运动功能性主要有平衡性、本体感受以及神经肌肉控制等,正是由于功能性训练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渗透到体育项目中去,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在探索功能性训练与武术技术中的元素与之相结合的部分,恰好武术动作同样具备强有力的功能性价值,但武术项目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领域、多角度的。文章从功能性训练的角度来分析武术基本功训练,借此展示武术既神秘又极具价值的方面为挖掘、整理分析武术的健身价值以及武术的竞技训练价值,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武术的传播发展做出相关研究。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 武术基本功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047—04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兼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正是由于它独特的魅力以及兼具极强健身功能性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备受推崇的健身方式,在《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中,更是阐述了要研究和探索武术在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中国武术全面推广和普及。尽管这不是第一次将武术推进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去,但我们也能感受到武术在全民健身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和价值。由于武术的内涵极其丰富,内容也是千丝万缕,如何去挖掘和整理出武术中具有重大健身价值作用及具有易传播的特点的内容部分已逐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武术基本功中的基本技术作为武术训练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为后续武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宝贵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武术基本技术的动作分析、功能解剖学分析、健身功能价值的分析是不足的,这对于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发展是不利的,也容易对习练者造成运动损伤,阻碍武术的发展和传播,笔者正是希望通过从功能性训练的角度去挖掘整理武术基本功中的基本技术特点以及练习的方法和二者结合的目的、意义以及价值去提高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水平和练习方法,为武术的传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功能性训练的背景起源
功能性训练来源于运动康复领域,对于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各个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有功能性训练之父的Gary Gray给出的定义是:发展身体被设计的动作。
这种定义是以功能解剖学理论作为出发点,分析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构造和我们身体应该做的动作。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院将其定义为:所有功能性训练都包含在三维平面中的加速、稳定和减速的动作。这种定义是从生物力学角度指出功能性训练的动作特点要素,说明了动作衔接中的加速度,功能平衡状态和多维度的特点。
2 功能性训练的理论依据
功能训练不以训练外表的肌肉体积和形状为目的,不强调四肢力量中的某一部分过分发展,而是注重神经肌肉控制;通过加强深层小肌肉的协调发展,预防运动损伤;接近与比赛的相同方式使运动神经系统向肌肉发出最强的冲动信号,同时这种强刺激迫使肌肉群激烈收缩产生巨大能量,肌肉群剧烈收缩又反过来促使运动神经系统更灵敏,发出更强烈的冲动,两者相互促进,提高运动表现的能力,功能训练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人体运动链、人体动作模式、竞技能力功能性训练结构等。
2.1 人体运动链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Gary Cook提出了人体运动链理论[1],人体借助关节使若干环节按特定顺序连接起来,“链条”通过对参与人体运动的肌肉与关节的关联和功能整合控制人体运动姿态及发力路径[2],Gary Cook认为运动损伤源于协调性差、肌肉紧张、运动链存在薄弱环节(弱链)及代偿性动作、动作不稳定与不对称性;人体通过动量在各个链条间传递实现各环节功能的整合。竞技体育动作绝大多数由一个完整的运动链结构构成,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作用最大的力量,如速度、爆发力。功能性训练强调练习者的动作训练模式规范与幅度完整,以近似专项速度的负荷强度完成动作练习,其训练目标是提高最大爆发力与耐力,达到比赛要求,在机体动态稳定情况下快速完成动作减少运动损伤。
2.2 人体动作模式概念
从功能解剖学的角度探讨,人体的大部分肌群是纵向排列的,而另外一部分是斜向排列的,如腹外斜肌和腰方肌,这种排列复杂结构使躯干能够产生屈伸,侧屈和扭转运动的动力,而人体的各种复杂动作(包括竞技动作)都是人体功能性动作的组合,这些动作有蹲、踏、跨、弓箭步、伸、举,以及躯干前后倾旋转7个基本动作模式构成人体的肢体活动,其中武术基本功中的动作正是由这些基本动作组合而来,体育运动中所有的动作的本质就是动作模式,动作模式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关节肌肉以及筋膜等组织的有序组合[3]。这些动作都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面内完成的动作,因此功能力量训练需要注重注重了多个角度,在运动链各个平面上进行协调的训练,优化人体动作模式。
2.3 竞技能力功能性训练结构
人体运动能力的发展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模式[4],即使是学习文化知识也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底层基础要牢固,才能逐步向上走,专项运动是在体能充沛的基础之上才能去谈论技巧性,美观性,而体能的完备就是指综合体能,发展综合体能的方法是具备基本的力量,而这取决于基本的动作模式是否正确,否者就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基本的动作模式又依赖于关节功能的正常及核心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将运动的功能顺序性研究清楚,功能性训练正是基于人体运动能力发展的科学模式作为原则进行设计训练。
3 功能性训练的基本内容
功能性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功能性运动测试、功能动作训练、物理治疗。其训练方法有稳定训练、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核心柱训练、增阻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超等长训练、能量再生训练等。
3.1 功能性运动测试
功能性运动测试(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又称功能性运动筛查[5]。其最初的研究目的是为人体运动模式(涉及预防损伤与功能的表现性)的统计分析收集客观数据。1995 年 Gray cook 和 Lee Burton依据其以往运动及相应的临床治疗(功能性康复)经验,适时地提出了功能性运动测试,即以解剖学与生理学为理论导向,采用动作特征量化的测试方法反映人体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功能性运动测试包括7 个基本测试动作(深蹲、过步跨栏、直线弓步走、肩部柔韧、支腿抬膝、俯卧躯干稳定性、旋转稳定性),其中俯卧躯干稳定性、肩部柔韧与旋转稳定性动作还各附带有2个疼痛排除动作,通过筛查测试发现受试者的薄弱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受试者的运动表现能力。
3.2 功能动作训练
功能动作训练是在基于人体基本动作模式进行测试、诊断和纠正的前提下,利用专门设计的动作练习方法,以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水平及动作效率为目的。包括 7 个部分:支柱准备、动作准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技能训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能量系统发展、恢复再生等[6] 。
4 武术基本功与功能性训练的结合与应用探讨
4.1 功能性训练与武术基本功训练结合的必然性
武术基本功是学习武术的入门功夫,但是武术基本功对于初学者仍然难度重重,从功能性训练角度分析是由于武术中最基本的基本功技术包涵了三维平面内的运动,如腿法中,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包含人体在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上的运动,这和人体运动能力发展金字塔对应属于专项运动,需要较强的身体能力作为基础,为何武术基本功做为武术训练的最基本动作在这里称它为专项运动,是由于对于一个刚接受武术训练的学生来讲难度过高,而且极易引起运动损伤,打击习练者的自信心,从功能性训练的角度分析设计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应当遵循人体运动训练的发展模式即最基本的关节控制加核心稳定,逐步增加习练者的身体能力,让习练者有了最基础的身体能力后,再去完成有难度的动作,尽管是武术基本功,依然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去分解、去消化吸收。从这个角度上去分析功能性训练和武术基本功训练结合是武术基本功训练发展的必然选择。武术基本功中的技术动作对于练习者的综合体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是正踢腿需要爆发力,速度,平衡能力,协调性,肌肉耐力,柔韧性等方面[7],从某种角度上解释这种综合体能的发展即是武术基本功训练的精髓价值所在,同时也易成为阻碍武术基本功学习的障碍,教练员要做的是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练习者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直接将复杂困难的基本功动作,直接教给没有任何身体功能练习基础的练习者,当练习者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时,基本功训练就将发挥它在武术基本功中地基的作用,为武术训练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在于科学,运用科学有效的运动训练学方法去改变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对提高及创新武术整体的训练系统是极具价值的,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基本功中的结合是未来发展武术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未来研究武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工具。也符合竞技能力功能性结构的要求,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损伤。
4.2 功能性训练与武术基本功训练结合的方法与应用
武术基本功训练中和基本动作一般包括肩、臂、腰、手型步型跳跃平衡等联系,通过武术基本功练习可以使身体在三维平面内的运动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而这正符合功能性训练中极为强调的尽可能的少做或者不做单一平面内动作的要求,但是尽管武术基本功中的基础动作属于武术训练的入门级动作,它的难度系数对于想要学习武术的爱好者都是一个不小的的挑战,这也正是练习武术无止尽又极具乐趣的原因,通过对武术基本功和技术动作进行功能性训练角度的分析揭示武术基本功中的基本技术是如何提高人的各个方面的功能性,是有巨大好处的。
那么究竟如何运用功能性训练原则去与武术基本功中的基本技术进行结合呢,这是功能性训练中重点的研究内容,举个简单的例子,武术基本功中基本技术直摆性腿法正踢腿训练来理解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基本功中的运用。
首先正踢腿的预备姿势是:两腿并立,两手立掌或握拳,两臂侧平举。动作说明:左脚向左前上半步,左腿支撑,右脚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两眼平视前方练习时左右交替进行。要求和要点:挺胸、直腰、踢腿时脚尖勾起崩落或者勾起勾落,收髋猛收腹,踢腿过腰时加速,要有寸劲。
根据传统的练习步骤,一般对于正踢腿,先练习压腿和摆腿,然后练习踢腿,由于练习者水平不一,一般在此基础上不做过高要求,先踢低腿,然后在逐渐加速达到上述的要求和要点,这种传统的练习方法从运动训练学[8]的角度分析,主要采用压腿和踢腿来达到正踢腿的高度问题,采用过多柔韧训练拉伸大腿后侧腘绳肌群,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正踢腿的踢腿要求是左脚向左前上半步,左腿支撑,右脚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两眼平视前方练习时左右交替进行。这里有单腿支撑的技术,有两臂侧平举的动作技术,有支腿摆动技术,用功能性训练的视角来观察需要发展的身体稳定性的技术,由于武术基本功要求习练者在练习过程中身体保持直立,那么必将发展核心柱的稳定性[9],以及在运动过程中两肩外撑,涉及肩袖肌群功能的稳定性,只有将核心柱的稳定以及肩袖的稳定后在去发展髋关节的灵活性,这样的练习顺序是符合功能性训练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也是随着练习者水平不断的提高,功能性训练中的功能筛查的作用就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对练习者进行7个动作模式的筛查,发现练习者身体动作模式相关肌群的薄弱环节,一般是由于负责稳定肌群过于薄弱所造成,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改善薄弱环节,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表现力。功能性训练角度下对于运动的分析角度更加全面化、多样化、多学科的交叉带来的是运动表现能力整体的提升。
4.3 功能性訓练与武术基本功训练结合的价值
功能性訓练源与康复训练领域,它构建运动康复医学和运动训练学之间的桥梁,而武术训练的发展离不开运动训练学的发展,武术基本功作为武术入门的基本训练更是需要科学合理的为习练者提供正确的训练思路,笔者认为优秀的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运用多元化的眼光,以及多学科,多维度的角度去推动它的发展,通过不断的与现代训练科学进行融合发展去挖掘武术基本功中的健身价值,促进武术基本功训练的发展,乃至推动整个武术训练领域的创新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运用功能性训练的眼光去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分析武术基本功中的训练价值,以及让武术基本功训练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真正的让武术运动体现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的真谛!
5 结语
本文重点介绍功能性训练的起源背景。以及包含的主要内容,探讨出功能性训练和武术基本功训练结合的可能性问题,以及如何将功能性训练与武术基本功训练进行结合举例分析,以及最终对结合后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目的是将功能性训练这种前言的训练学理论运用到武术基本功训练中去,从而展示出功能性训练与一般的体能训练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作用,为武术基本功训练的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也为我国武术项目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可以挖掘和整理的内容。将功能性训练中的不稳定训练[10]以及按照竞技运动的功能性结构以及功能性筛查运用到武术基本功训练中,更加凸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金字塔的地基打牢,让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发展的更加成熟,为武术后续的训练打下科学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牛永刚.人体运动链功能训练结构模型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姜宏斌.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5(04):125-131.
[3]龙 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2):72-76.
[4]张春合,蔡端伟.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性思考——基于专项竞技能力形成的视角[J].体育学刊,2013(01):98-103.
[5]李丹阳,胡法信,胡 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1-76.
[6]季 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73-75.
[7]郭广越.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比较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8]张丽峰.现代力量训练研究:理论、方法与启示[D].重庆:西南大学,2013.
[9]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5):105-109.
[10]韩春远,赵晓雯,王卫星,宋绍兴.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J].体育学刊,2013(05):112-116.
On the Comb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 Wushu Basic Skill Training
Jian Wenbo Tang Qin Zhou Ren
(Wuhan Sport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Functional training originated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functional trai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known from a new word, it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 bridge betwee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nd sports training, although the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but this does not prevent it from becoming a rookie in the field of future sports training, even if the sports are different, the required func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movement is not the same, such as football needs the functional training mainly includes three-dimensional plane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and excellent physical control, gymnastics items need to exercise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balance, the body feel and neuromuscular control, it is because of functional training with its unique charm gradually penetrating into the sports. The author, as a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ajor student,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unctional training with Wushu elements, and Wushu action has also a strong functional valu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s not satisfactory for a multi-field, multi-aspect reason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ining, analyzes the basic skills training of Wushu, to show the both mysterious and valuable aspects of Wushu, to play the effect of initiation. For the excavation, finishing analysis of the fitness value, competitive and training value of Wushu,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Keywords:Functional training Wushu basic skills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