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从传统资本到心理资本: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变迁及比较
杨荣
(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从历史的角度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经历了从传统资本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等不同资本形式的变迁。这些资本在战略领域所强调的内容不同,在特征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异,在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地位上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当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但心理资本的影响较大,它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传统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企业竞争优势源泉
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一直成为学界和商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认为,资本资源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构建竞争优势的资本形态也随之演变。
(一)从传统资本到人力资本
传统资本包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结构资本等。在20世纪50年代前,传统资本被看作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断减弱。组织不能再依赖原材料、组织结构和金融资本等来构建进入壁垒,这些壁垒已在逐渐消除,因为竞争对手可以用越来越低的成本获得这些优势。同时,它们也很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现实表明,传统资本的边际收益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而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则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它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收益上最终都远远地超过物质资本。因此,传统资本的主导地位不可避免地被人力资本所取代。
现代意义上人力资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对传统“物质资本”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批判性继承中产生和发展的。人力资本的概念首次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于1906年提出,费雪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类型,其中,人力资本是指依附于所有者身上的各种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健康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的存量总和。在费雪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舒尔茨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的维度主要包括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指的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它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外在的、通过一般方法可以观察其价值构成或其价值;而后者指的是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它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或特定场景中,比如组织形态中的知识、价值系统、工作经验、技术诀窍等,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
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是组织内部所有成员的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是一种无形战略资源,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首先,人力资本是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是知识及其创造价值的过程,其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其次,人力资本是稀缺的。因为它是异质性的,拥有高认知能力的员工比拥有较低认知能力员工的竞争者会创造更多的价值[1];再次,人力资本是难以模仿的。人力资本的形成与企业内外的环境条件、制度安排、人们的记忆能力、企业行为规范、路径依赖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之间存在异常复杂的必然联系,当中很多关系具有隐含性,难以把握。要想分辨优势企业的成功路径并实施模仿并非易事。比如,IBM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卓有成效的,但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模仿它的成功模式;又次,人力资本是难以替代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在长期积累过程形成的,是企业独特的生产要素,无法通过公开市场上购买,是难以替代的。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于其承载知识的使用价值,企业人力资本的优势一旦形成,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追加投资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最后,人力资本具有对企业的依附性和能动性,并产生移动壁垒的作用。它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很难以简单的方式量化在个体身上或将其还原为不同组成部分的总和。它是组织内部成员和机制长期交互影响和相互吸收与融合的结果,由此形成人力资本移动壁垒,限制其他组织或个体对人力资本的侵占和转移。
(二)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有了社会资本的理念和思想。1985年,法国学者Pierre Bourdieu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但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资本理论才在学界兴起。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当时在从事经济增长影响要素的研究时遇到了一些困惑。表现在于:在一些国家中,它们的生产环境相同,即具有相类似的自然资源条件、财力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条件等,但为什么当中有些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而另一些却发展缓慢呢?实证研究发现,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这些生产要素外,社会和文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此,社会资本深受人们的重视,其理论体系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
Pierre Bourdieu(1985)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2]。而Andrew等人(2009)认为,企业社会资本为嵌入在组织成员内部关系网络以及组织外部网络的无形资源[3]。目前,社会资本在社会学、行为组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不同维度、不同类型和不同衡量水平等复杂性的多维概念。从广义上说,它被定义为包括共同规范、价值观、信念、信任、网络、社会关系和制度等不同形式的并能促进合作和集体行动互惠互利的集体资产。
从经济视角上看,社会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根据Nahapiet和Ghoshal(1998)的观点,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4]。其中,结构性社会资本是指人与组织相联系的结构,以及他们之间在多个层面上的运作,包括网络、信息、知识共享和社会化等。关系性社会资本是指在一个关系中行动者之间存在的信任、义务和认同。而认知性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一系列共同规范、价值观、态度,以及与信任、互惠与合作相关的个体信念[5]。因此,网络、信任和规范是企业社会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
从结构维度上看,网络可为网络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收益:加强互相了解,促进信任和合作,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企业之间谈判、交易与管理的费用和信息、技术、资源的获取成本[6]。同时,可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传播,尤其是隐含及敏感信息的传播,并增加信息准确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7]。Gomes-casseres(1996)认为,处于网络中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特定能力(firm-based advantage)或团体优势(group-eased advantage)而获得竞争优势[8]。显然,网络成员数量越多,规模就越大,企业就能更多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从关系维度上看,信任能够鼓励共同努力,提高协作水平。一个具有高度信任的组织团队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获取有效资源甚至是稀缺资源。同时,信任可能会产生合作的规范,这不仅能提高企业投入到网络交换中的意愿,可也提高稀缺资源交换的机会[9]。其实,信任本身就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源[10]。
从认知维度上看,认知维度位于企业社会资本中的最深层。群体特有的沟通代码是企业有价值的资产,共享的语言和代码是网络成员企业间交流的基本平台和交互行为的前提条件[4]。在企业合作网络中,各网络企业的战略目标可能不尽相同,甚至存在利益冲突的现象。而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可以促进生产效率和士气的提高,帮助企业实现成长[11]。
(三)从社会资本到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的概念产生于新世纪之交,其基础在于积极组织行为学,即积极心理运动与其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前任主席Seligman (2002)在他的著作《真正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中提及到有关心理资本概念的问题:“心理资本”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是什么?又如何获得?沿着这些问题,Luthans与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积极的心理结构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从而成为心理资本理论的先导。
心理资本是指个人和组织层面的积极成果,并改善人们工作效率的结构[12]。它由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坚韧性等要素构成。其中,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特定环境中调动积极性、认知性资源和执行特定行动方案所必需行动能力的信心[13]。希望是心理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明确的目标和能力感知(perceived capacities),以产生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因此,动因(目标导向的能量水平)和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是希望重要组成部分[14]。乐观分为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和气质性乐观(dispositional optimism)。其中,习得性乐观定义在负面结果(过去)和积极成果(未来)之间的距离。而气质性乐观是指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其特征在于影响行为动机的一般积极期望。个体试图保持与过去的距离,并将自己与未来联系在一起时,就称之为乐观[15]。坚韧性是指个体能够积极适应各种负面环境事件(如冲突、逆境、困难和失败)和积极事件(如地位提升和责任增加)的能力[16]。
心理资本对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自我效能的个体能够促进员工的认知参与和认知策略的运用,更易于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工作任务[17]。即使遇到障碍的时候,也能自我激励,并努力去实现预期目标[18];希望由路径和意志力两个因素决定。路径是达成目标的方法、策略或能力,而意志力则是追求目标的动机或信念。希望水平高的个体通常都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能找到实现目标的多种路径。在遇到困难、阻碍或挫折时,仍能保持积极情绪,并能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去努力工作[19];乐观向上的个体拥有积极情感,会以愉快的心情参加工作,运用积极的方式处理事情,与其他同事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容易产生和接受新观点,愉快地接受各种挑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解释事件,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0];具有韧性特质的个体更富有创造力、能够适应变化的形势,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难题,在逆境中保持百折不挠的斗志[21]。此外,Coutu(2002)认为,坚韧的品质超越了教育、经验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成败的转换[22]。
从整体上看,在员工中开发心理资本,不仅对组织有利,而且很难被组织的竞争者复制。积极心理资本拥有有效的引导和增长员工才智、优势和潜力的能力,可以帮助组织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其实,心理资本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其属于状态类的个体特征(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干预而开放发展。投资和利用心理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支有能力建设大型复杂企业的强大的员工队伍。此外,心理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理想的态度性结果(attitudinal outcomes),包括工作满意度、对组织的承诺、组织公民和组织效能等[23]。Luthans和Avolio等人(2010)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与个人层面的工作绩效呈正相关[24]。同样,Avey和Nimnicht等人(2010)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与财务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国外的长期跟踪研究及效用分析发现:员工队伍的心理资本增加2%,每年可能给公司带来1000多万美元的收入回报。实证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开发对企业绩效有高度正向的影响关系[25]。
(一)在主题内容上的比较
各类形态的资本在强调的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别(见图1)。传统经济资本强调的是“你有什么?”,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分别强调的是“你知道什么?”和“你认识谁?”,而积极心理资本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现有理论和研究基础之上,强调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从发展的角度上看,是“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它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图1 各类资本强调主题内容的差异
早期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强调发展个人能力和技能(“你知道什么”),成功的组织会吸引、聘请、发展和留住最优秀和最聪明的员工,因此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本。另一些人则强调社会资本对组织的重要性。社会资本关注社会关系、网络和人脉(“你认识的人”),它可以帮助组织获取和利用更多的信息,能产生更多的影响力与控制权力,同时也有利于成员间的信任和组织的凝聚力。然而,组织除了拥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外,还需要在心理上健康,这才能具有竞争力。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当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作用于外界社会时,人力资本即可转化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中的信任、网络关系成为人力资本中的重要内涵,因此,社会资本有助于创造人力资本。另外,心理资本可以即包括知识、技能、专业特长、实践经验,也包括群体层面的元构念,如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由于这些因素均含有“你是什么样的人”的特征。另外,心理资本还包含着从真实自我向可能自我的转化(发展)[26]。因此,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三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
(二)在特征上的比较
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在特征上具有很大的差别(见表1)。这些差别反映在资本的目的性、形成条件、层次系统、传播方式、测量方法、开发途径、权属关系、价格性、转让性、抵押性和流动性等多个方面。
表1 各类资本的特征及其比较
比如,在目的性上,经济资本在于最大的流动性和获得最大利润,人力资本在于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资本在于符合法规、承诺、信任,而心理资本在于产生绩效、态度和行为的中介效应;在形成的客观条件上,经济资本需要具有资金、生产或物品,人力资本需要教育、培训及实践,社会资本需要网络与沟通,而心理资本则需要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包含的标准。另外,经济资本拥有或租用使用权,有市场价格,可以买卖,具有流动性,并可作为抵押,相比之下,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均不具有这些特征。人力资本虽然拥有或租用使用权,在雇佣劳动条件下有使用权价格,并具有流动性,但既不能买卖,也不能作为抵押。其它特点的比较可参见表1。
(三)在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地位上的比较
根据资源观,当一种资源具有价值性时,它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或许是暂时的,当这种资源成为战略性资源时,它就能为企业创造持续性竞争优势。战略性资源的特征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独特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累积性、可更生性、长期性、互联性等。
经过对传统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各维度在长期性、独特性、累积性、互联性和可更生性等特征的比较可知(见表2),人力资本中的隐性知识维度,社会资本中的价值观和信任两个维度,以及心理资本中的信心、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四个维度均同时具有以上五个特征。因此,可以判断,在这四种资本类型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可以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表2 各类资本及其维度在形成竞争优势来源地位上的比较[12]
资本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源泉。根据变迁路径,构成企业竞争优势之源的资本形态经历了从传统经济资本到人力资本,再到社会资本,然后到心理资本的变化。这些资本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而资本形态的演变具有其内存的逻辑。传统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之间既有很大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其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均可成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但相比之下,心理资本的影响比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更大,因为,它建立在这两种资本之上。
[1]Brian D.,Steffy,Maurer.Conceptualizingand measuring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of human resource activities[J].The Academy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2).
[2]Bourdieu P..The forms of capital[A].In:Richardson G,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C].Eestport, CT.:Greedwood Press,1985.
[3]Andrew M.C.,Klaus N..Social capital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ofthe firm[J].Studies ofMgt.&Org.,2009,39(2).
[4]Nahapiet,J.&Ghoshal,S.Socialcapital,intellectualcapitalandthe organizationaladvantag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8,23(2).
[5]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creation ofvalue in firms[J].Academyof Management Best Paper Proceedings,1997.
[6]Hongseok O.H.,Labianca.G.,Myugn-Ho,C.A..Multilevel model ofgroup social capital[J].AcademyofManagement Review,2006,31(3).
[7]Inkpen A.C.,Tsang E.W.K..Social capital,networks,and knowledge transfer[J].AcademyofManagement Review,2005,30(1).
[8]Gomes-Casseres B..The Alliance revolution-the new shape of business rivalr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96.
[9]Pablos P.O.d..Western and eastern views on social networks[J]. The LearningOrganization,2005,12(5).
[10]BarneyJ.B.,Hansen M.H..Trustworthines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1994,15(special issue).
[11]TjosvoldD.,WeickerD..Cooperativeand competitivenetworking byentrepreneurs[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1993,31(1).
[12]Luthans F.,Youssef C..Human,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2).
[13]Youssef C.M.,Luthans E..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the impact of hope,optimism and resilienc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33(5).
[14]Snyder C.R..Handbook of hope:theory,measures,and applications[M].San Diego:Academic Press,2000.
[15]Seligman M.E.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
[16]Luthans F.,The need for and meaning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Journal 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2,23(6).
[17]Luthans F.,Youssef C..Human,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2).
[18]Pintrich P.R.,DeGroot E.V..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
[19]Luthans F.,AvolioB.J.,Walumbwa F..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
[20]Carr A..Positive psychology: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Human Strengths[M].NewYork:Brunnner-Routledge,2004.
[21]Luthans F.,Youssff C.M.,Avolio B.J..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M].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7.
[22]Coutu D.L..Howresilience work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80(5).
[23]Luthans F.,YoussefC.M..Human,social and now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2).
[24]Luthans F.,Avey J.B.,Avolio B.J.,Peterson,S.J..The development and resulting performance 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0,21.
[25]AveyJ.B.,NimnichtJ.L.,PigeonN.G..Twofieldstudiesexaminingtheassociationbetweenpositivepsychologicalcapitalandemployeeperformance[J].Leadership&OrganizationDevelopmentJournal,2010,31.
[26]Luthans F.,Youssef C.M.,Avolio B.J..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李超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校:徐晓
From Traditional to Psychological Capitals:On Evolution and Comparison of Enterprises'Competitive Edge Source
YANGRong
(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Guangdong,516007,China)
Over the history,competitive edge of an enterprise has evolved from traditional capital to human,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s.These different capitals highlight different aspects in strategy,and assum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ir characteristics,thereby differing in importance in forming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edge of an enterprise.Meanwhile,they are also connected with one another in certain way,and can even be transformed into one another.Among them,human capital,soci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have become the source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edge ofan enterprise,but psychological capital has a greater influence,surpassingthe other two.
traditional capital;human capital;social capital;psychological capital;enterprise competitive edge.
F272
A
2095-7955(2017)03-0035-05
2017-05-09
杨荣(1965—),广东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创新与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