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川,黄 诚,叶建军,宋 超,李晓岩,童晓晖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 611731)
服装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阳 川,黄 诚,叶建军,宋 超,李晓岩,童晓晖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 611731)
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本省实际,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自2013年起,采取本科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理工学院、雷迪波尔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三方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联合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本科教育的新类型和职业教育的新层次上做出有益探索,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累了经验。
服装 高端技术技能 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责任共担而取得成功。自2006年以来,教育部启动高职示范院校与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加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投入力度,2010年教育部启动本科院校的卓越工程师计划, 目的是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本省实际,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自2013年起,采取本科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理工学院、全国双百强服装企业雷迪波尔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三方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联合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新路子。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我国传统精英式教育和以技能培训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办学目的是通过高职、本科、企业三方联动联合办学方式,发挥本科研究基础扎实、高职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丰富以及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实践领域的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解决目前高职学生技能熟练但发展后劲不足、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问题;解决目前院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实训资源不足、院校设备落伍的问题。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是在本科教育的新类型和职业教育的新层次上做出的有益探索。
通过行业企业、毕业生、网络、第三方等多渠道调研与访谈,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素质进行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服装行业产业链的设计—生产—品牌推广对人才素质和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具备服装产品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生产管理等工程技术能力和品牌管理与运作等领域的服装经营管理能力,成为适应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营销第一线需要的“能设计、会制作、懂管理、精市场、善创新”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根据岗位综合素质要求、岗位专业技能要求,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方面明确人才的培养规格,建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建设系统,从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图1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建设系统图
3.1 探索“本科—高职—企业”三方联动合作办学新机制
以彭州、广安、富顺、德阳等服装产业园为依靠,以省市服装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前期校企合作成都纺专—雷迪波尔服装学院为基础,以四川理工学院为指导,建立“本科—高职—企业”深度合作办学平台,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新体制和“共谋、共建、共享、共进、共赢”的联合办学新机制。
三方成立联办职教本科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负责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配置和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形成“培养体系共同制定、培养过程共同参与、培养质量共同评价”的“三共同”协同机制,为服装产业培养急需的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强的职教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指导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负责协调联办具体事务。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融合,开创了人才培养新局面。
3.2 建立工作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凸显高端技术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指导思想,以典型工作情境和职业岗位发展为逻辑线索展开,体现职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特色,建立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以及实践创新模块,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践、企业项目实施、创新竞赛和实践运作等各种教学环节来综合实现学生的基本知识、综合素质和技能、管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与企业一起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经历积累,注重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综合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过程实行“1+2+1”,即学生第一年在四川理工学院进行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第二、第三年在高职院校进行基础课程、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第四年在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完成企业转化项目或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体验服装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真实运营,以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图2 三方联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图
3.3 教学过程贯穿高端技术技能培养思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培养过程中三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构建专业基础、核心和拓展能力模块,确立了以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大系统构建的能力层次递进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遵循层次递增的规律循序渐进,共同开发满足职教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制定和审议联办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教学实施中大力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积极借鉴国内外较成功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课堂多元化,传统教室、一体化教室、教学工厂、企业现场相结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建立部分网络课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也与其他院校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实施了创新实践、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等校企合作特色课程教学。创新实践课程由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教师学生带着课题进入际华3536职业装有限公司、雷迪波尔等企业或实验室完成了生产技术类、设计类和营销类多个课题,其中“激光技术在服装工艺的应用”、“服装部件模板技术”等课题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学生制作的口袋模板已经被际华3536生产车间采用。生产实践课程与三家优质服装企业密切结合,包括生产型企业际华3536、服装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富怡集团、服装品牌营销企业拉夏贝尔成都公司,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企业,完成了为期四周的实习。学院前期与企业充分沟通了实习计划,确定了实习方案和考核方案,组成了由专业教师、辅导员与企业管理人员构成的校内外联合实习指导团队,从企业实践过程的管理、专业知识的导入以及学生心理疏导和企业文化认识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实践,完成了车间小组长、技术人员、版型制作、导购、贸易跟单、国际贸易询盘、绣花技术员等岗位的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企业占70%,教师占30%。经过企业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有明显提高。
毕业设计突出了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时尚设计等特点,学生分为三大组,一个组与雷迪波尔公司合作完成服装创意设计;一个组参与四川省妇联“女大学生春蕾计划”,结合女大学生创业,对四川非遗传承人群的走访以及进行四川传统非遗文化项目蜀绣、竹编等学习,由文化创意企业分享创业经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并实现产品转化;一个组进行智能穿戴服装的设计,分别与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团队及德阳烯碳科技合作,服装本科学生完成 “石墨烯发热服的开发”、“心率监控”智能化可穿戴服装的产品转化项目,其中“石墨烯发热服的开发”在2017年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企业签约。
3.4 构建三方合作、具有创新力和实践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行业、企业专家在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实施与评价等各方面深度参与。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的需要,对该专业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指导,不断推进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各项教学改革。
整合本科院校的学科优势、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和高端国际化企业的产业技术优势,构建了一支联办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兼教学团队,实现人员互派、担任实职,共同担任课程教学任务,定期商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方案,同时扩大社会服务领域,增强辐射能力。目前1名教师在彭州服装产业园担任管委会副主任,多名教师担任企业技术专家,进行园区建设管理、技术咨询等工作。配备“导师团队”指导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日常工作除由党总支书记亲自担任班主任之外,另外建立了由专业老师组成的“导师团队”,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实践指导和社会实践机会,协助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综合素养。
3.5 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
三方联合,资源共享,共建实践平台。对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巩固、规范和开拓;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开放性;促进校内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规范。构建实习基地、实验实训室、工作室的互动、协作,促成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立,以研发中心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应用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成都纺专服装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面积9200平米,是“全产业链型”实践教学基地,2010年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纺织服装基地,目前拥有专业科技研发机构——蜀锦蜀绣中心和服装设计开发中心,同时还有学生双创基地,由革艺居、凤凰EFC成都纺专体验店、校企合作雷迪波尔品牌校园店、学生原创设计师平台、非遗文化匠心工坊等构成,满足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2016年,学校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项目“智慧服装产教融合计划”,由国家发改委投资5000万,经过五年建设,将成为西部服装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也为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3.6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通过学校“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节交流活动,多次安排本科班与印度、老挝、韩国、马来西亚学生互动交流。2016年12月在高端技术技能本科专业遴选了6名学生,由服装专业教师2人带队赴韩国祥明大学进行了为期二周的专业学习,师生们通过与韩国服装设计师的交流,拓展了视野,同时也对中国服装制造能力有了深入的认识。
高端技能技术型本科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三方联合《服装设计与工程》高端技术技能本科人才培养,自2013年开始已经完成四届招生工作,在校学生总人数已有170余人。经过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取得较好成效,毕业班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7.5%,1名学生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并顺利录取。学生在第二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新丝路模特大赛获四川赛区十佳选手、首届全国新材料服装原创设计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最佳潜力奖、四川省第二届“联盟杯”高校英语写作大赛获得一等奖等成绩。通过高职、本科、企业三方联动联合办学方式,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本科教育的新类型和职业教育的新层次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累了经验。
[1] 董雪艳,等.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2] 任冬燕,等.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广州化工,2014(12).
[3]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4]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
[5] 吴金旺,等.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8).
2017-05-25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川教函〔2014〕156号)
阳川(1967-),女,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G642
A
1008-5580(2017)03-02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