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煌++匡易才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座高楼,那么人的品行便是它的根基,人的身体就是它的框架,人的衣着便是它的装潢。试想,如果根基不稳,框架再扎实,装潢再精美,也必然会倒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贯彻“德行为先”的理念,从细小处着眼,犹如一根小小的针头将装有真善美的药水一滴一滴慢慢地输送到孩子们的血管里,到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浸润他们的心田,在心灵深处搭建一座美丽的桥梁。
一、故事牵引
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德育方法,有效杜绝“假、大、空”的冷面孔,尽力避免简单的说教,以学生爱听的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小故事中悄无声息地受到感染,悟出蕴涵在故事中的关于做人的一些准则。曾记得有几名学生星期天在学校踢球,将教室里的玻璃打碎了好几块。我十分生气,亲自“审问”,非把这些“捣蛋鬼”揪出来不可,可是他们好像订立了攻守同盟,任我怎么说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死不承认。怎么办?突然我想到一个小故事可以启发学生。于是我召开了学生大会,给他们讲了“三粒种子”的故事:一位年老的国王,在全国挑选三名孩子,给他们每人分一粒种子,说谁种出来的花最漂亮,谁就当国王。三个月后,三个孩子来到国王面前,其中两名孩子的手里捧着鲜艳的花儿,而另一名孩子则手里空空的,国王摸着手捧空花瓶的孩子的头说:“你就是未来的国王。”讲到这里,我问学生:“老国王为什么选手捧空花瓶的孩子做未来的国王?”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那孩子长得帅,有的猜那孩子是老国王的亲人,有的说那孩子一定读了很多书,有的说老国王言而无信……最后我把真相告诉学生:国王给的是三粒种子都是煮熟的,根本就不会开花。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老国王考验的是孩子的诚信。后来,那几个“捣蛋鬼”主动找我,向我承认错误。我惊喜地发现故事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往后的的日子里,结合德育内容,我定期给学生们讲德育小故事。
学生们从故事中感受到了乐趣,同时心灵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洗礼。在三月,我给学生们讲《雷锋的故事》,学校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雷锋;十月,我会讲《井冈山的故事》,教育学生缅怀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科普活动月里讲科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的远大理想……在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捐款活动中,为了让学生认识捐款的意义,我虚构了一个小故事:森林里小鹿的房子着火了,小猴扛来了玉米埲,小象卷来了木头,小松鼠带来了松果,小熊拿来了竹子,小兔提来了白菜,大家一起动手帮小鹿建起新房子。听完故事,学生发表感叹:动物都知道互相帮助,我们人类更应该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人。学生们踊跃捐款。其中有位女孩动情地说:“我想把妈妈捐给他。”“为啥捐妈妈?”我惊奇地问。“他妈得重病住院,就由我妈来给他做好吃的煎饼吧,吃了我妈的煎饼,就得到了我妈妈的爱。”朴实的话打动了全校师生,将捐款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活动渗透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国旗下讲话、唱经典红歌、说文明话做好心事、看感恩影片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渗透了德育内容,德育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育人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讲话,从古代四大发明讲到神舟飞船上天,从受列强欺辱讲到新中国成立,从落后贫穷讲到繁荣富强,学生们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增强了爱国情感,迸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校要求各年级学生唱经典红歌,让他们在歌声中受到感染,得到力量。每天,优美的旋律会在校园响起,快乐的歌声从学生口里唱出。《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国》唱出了学生们对祖国深沉的爱;《为了谁》《说句心里话》表达了学生们对解放军战士的无比崇敬;《让我们荡起双桨》《七色光》展示了学生们快乐的童年。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能折射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如今,无论在教室、操场还是在路上,學生们总是微笑着把“您好,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总能听到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三、无声导航
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善行感化学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一位班主任跟我讲过一件事,刚扫过的教室里又有纸屑,班主任想狠狠批评“肇事者”,可看到学生正在做作业,为了不影响学生,班主任亲自拾起地面上的纸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不知什么时候放下手中的笔,自觉地拾起了周边的纸屑,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此教室里乱丢纸屑的现象基本消失了。这位班主任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老师的无声教育能给学生指明方向,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于是我们在老师中开展了“请留意你的无声语言”的宣传,语文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读,从此教室里书声琅琅;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晨跑,从此操场上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将一只受伤的小鸟放回窝里,从此再也没有淘气鬼将小鸟带到教室里玩;老师将掉下的一粒饭捡起来,再也没有学生浪费粮食……老师与学生的心一起得到了升华,像大雨过后的空气一样清新、明朗!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坪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