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水,百茹峰,张海东,李明,鄂晓霏,刘冉,梁德明,殷辰吉
(1.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8;2.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
格林-巴利综合征继发肺动脉栓塞致死1例
于天水1,2,百茹峰1,2,张海东1,2,李明1,2,鄂晓霏1,2,刘冉1,2,梁德明1,2,殷辰吉1,2
(1.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8;2.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
法医病理学;格林-巴利综合征;肺栓塞
1.1 简要案情
某男,47岁,某日与他人发生矛盾,被人用砖头打伤头部,伴有流血,伤后无昏迷,伴有头痛、头晕、心慌,恶心未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就诊于当地某医院,急诊行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及颅骨骨折,给予缝合头皮裂伤、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仍明显。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消肿、改善脑循环等对症治疗,患者头部伤口对合良好。伤后第5天诉头痛、头晕及伤处疼痛好转,出院。伤后第7天开始出现全身乏力及四肢麻木,以右上肢为明显。伤后第11天就诊另一家医院,查体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双侧巴彬斯基征(-),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肌电图显示左腓总神经F波未引出,右腓总神经F波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等。
伤后第15天家属要求转院,进入另一家医院继续治疗,查体见神清,憋气,言语声音小,费力。双侧周围性面瘫(右侧重),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力1级,腱反射对称减弱,病理征(-)。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3.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6s、纤维蛋白原7.15g/L、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心电图示,患者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段异常。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细胞总数5×106/L,白细胞2×106/L,糖82mg/dL,氯108mmol/L,蛋白164mg/dL。伤后第18天昏迷,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O2206mmHg、PCO214.9kPa(112mmHg)、pH 7.202,于当天死亡。
1.2 尸体检验
尸表检查:成年男性尸体,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右额部皮肤可见一瘢痕,大小4.6 cm×0.2 cm,内上外下走行。腰部第3、4腰椎椎间隙处皮肤可见一处穿刺针痕。余未见异常。
尸体解剖:右额部皮肤疤痕对应处头皮下出血,大小1.3cm×0.7cm,余未见异常。逐层分离颈部皮肤、皮下、肌肉、双侧颈丛及膈神经、臂丛;提取双侧第8~10肋肋间肌;胸腹腔器官联合取出后,分离腰大肌,其深面可见腰丛;分别从左、右腋窝外侧壁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肌肉,可见双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尸体俯卧位,项背腰部正中纵向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肌肉,依次打开颈段、胸段及腰段脊髓腔,硬脊膜完整,剪断双侧脊神经根,取出全段脊髓及部分马尾,共长45cm;分别从双下肢腘窝上方正中至踝部背侧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腘窝处肌肉,可见双侧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横断双侧小腿后群肌肉,从横断的静脉内突出坚实呈香肠样游离的血栓样物,表面粗糙。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主干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Ⅱ~Ⅲ级。右下叶肺动脉内条状血栓样物阻塞,血栓样物表面粗糙。右肺下叶可见肺出血实变区,大小4.0cm×4.5cm×5.0cm。
组织病理学检验(图1A~D):(1)颈、胸及腰段脊髓白质结构疏松,部分脊神经根神经纤维髓鞘脱失;(2)颈丛、臂丛及腰丛神经束膜玻璃样变,局灶性神经束膜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神经纤维髓鞘脱失;(3)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部分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局灶性小血管周围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4)肋间肌、三角肌前束及小腿后群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局部肌纤维纤细,萎缩,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散在灶、片状间质出血;肌间神经纤维断裂,节段性溶解,并可见吞噬细胞浸润;双侧小腿深静脉内可见血栓,小静脉扩张、淤血;(5)弥漫性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静脉扩张、淤血,右下叶肺动脉内可见血栓;部分肺泡腔内充满均质粉染物;右肺下叶肺泡腔及肺间质可见出血、血浆蛋白性渗出等,局部红细胞崩解,肺组织结构破坏。
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髓鞘染色(图1E~H):颈、胸及腰段脊髓,颈丛、臂丛及腰丛,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小腿后群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间神经部分髓鞘染色不均,呈半环状,部分髓鞘完全不着色,呈空白区。
法医病理学诊断:(1)头皮裂伤缝合术后;(2)格林-巴利综合征,继发四肢肌肉萎缩;(3)右下叶肺动脉血栓栓塞,双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4)肺出血性梗死,肺淤血、水肿;(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Ⅱ~Ⅲ级。
图1 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又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1,2]。大约2/3的GBS患者发病前有急性感染史,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从感染到出现GBS症状的潜伏期为1~3周,平均潜伏期为11d。目前GBS发病机制倾向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常,激活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周围神经脱髓鞘而发病。常见的细菌和病毒有空肠弯曲菌、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等[3,4]。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应用于GBS诊断已有50多年,是GBS重要的诊断标准之一。研究[5]数据表明,大约85%的GBS患者早期就有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变,未发生改变的患者在接下来1~2周内复查,大部分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其中,F波主要反映近端的神经传导,GBS发病早期仅累及神经根或近端神经时,测定远端的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减慢不明确,F波即可出现异常,因此F波对GBS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研究[6]表明,77%的患者出现F波潜伏期延长或出现率异常,此组患者最早在发病第5天即可检测到F波异常,而此时运动传导却正常,此现象反映了近端神经的脱髓鞘现象。在本案例中该男伤后第11天肌电图显示左腓总神经F波未引出,右腓总神经F波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等改变,提示双下肢腓总神经脱髓鞘病变。此外,本案例脑脊液细胞总数5×106/L,白细胞2×106/L,蛋白164mg/dL,表现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上述均符合GBS的临床特点。
本案例该男生前未做肌肉神经活检,所以尸检时重点提取了脊神经根(颈、胸和腰段脊髓)、神经丛(颈丛、臂丛和腰丛)、周围神经(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以及肌间神经(肋间肌、三角肌前束、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并对其进行HE染色,显示髓鞘脱失,同时伴有吞噬细胞浸润,神经束膜和小血管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常规HE染色可以观察到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全貌,但其细微结构和某些特殊成分则需要特殊染色来显示。LFB是国际上认可的髓鞘染色剂,呈蓝色,颜色亮丽,层次分明,界限清楚,分辨力高,能更好地显示髓鞘及组织结构[7]。因此,在本案例中对上述神经使用该方法,见部分髓鞘染色不均,呈半环状,部分髓鞘完全不着色,呈空白区。上述符合GBS多发性神经根及神经炎性脱髓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目前,国内外关于颅脑外伤后引起GBS报道较为少见。1987年,Duncan等[8]首次报道了一位61岁男性因高坠造成广泛性右额顶叶脑挫伤和硬脑膜下血肿,后发生GBS。自从1994年我国首次报道脑外伤后出现GBS案例[9]之后,又有多位学者发表了类似案例[10-12]。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颅脑损伤严重,如颅骨骨折、脑挫裂伤或硬脑膜下出血、血肿等。颅脑外伤后出现GBS的原因可能是正常人体内存在少量抗髓鞘抗体,严重颅脑损伤破坏了血脑屏障,抗体进入脑内以及伤后免疫机制紊乱、抗髓鞘抗体增多等。但是本案例该男右额部皮肤仅见一处瘢痕,双侧颞肌、颅骨、硬脑膜外、硬脑膜下以及脑组织未见损伤;CT检查未发现颅内存在明确异常,上述表明其头部外伤程度尚轻,未见由此次外伤引起GBS的依据,更无法直接引起死亡。
根据组织病理学检验可见,本案例该男所患GBS已累及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并继发肋间肌萎缩。上述病变可致呼吸肌麻痹和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是GBS致死的主要原因[13]。此外,由于该男GBS还累及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等,使其双下肢肌力下降,肢体活动不利,双下肢静脉血液流动不畅。尸检时在双侧小腿深静脉管腔内发现了游离血栓栓子。当静脉压发生急剧变化或血流量明显增加时,如长期卧床后突然活动等,可使血栓部分或全部脱离,血栓脱落后可迅速通过静脉系统阻塞肺动脉分支。根据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验可见,本案例该男右下叶肺动脉内条状血栓样物阻塞,血栓样物表面粗糙,呈右下叶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见。根据血栓栓子形态学所见,表明引起右下叶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应来源于双侧小腿深静脉。该男还表现为右肺下叶出血性梗死的病理学改变。上述病变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的障碍。最后,根据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该男不仅四肢无力、麻木,而且还伴憋气感。同时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 7.202, PCO214.9 kPa(112 mmHg),上述均符合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LFB髓鞘染色并结合相关资料可以认定,本例符合患有GBS,继发右下叶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出血性梗死,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
[1]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6):380.
[2]Skeie GO,Pandey JP,Aarli JA,et al.Autoimmunity to ryanodine receptor and titin in myasthenia gravis is associated with GM allotypes[J].Autoimmunity,1997,26(2):111-116.
[3]Jacobs BC,Rothbarth PH,van der Meche FG,et al.The spectrum of antecedent infections in Guillain-Barré syndrome:a case-control study[J].Neurology,1998,51(4):1110-1115.
[4]Ogawara K,Kuwabara S,Mori M,et al.Axonal Guillain-Barré syndrome:relation to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andCampylobacterjejuniinfectionin Japan[J].Ann Neurol,2000,48(4):624-631.
[5]Hadden RD,Cornblath DR,Hughes RA,et al.Electr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clinicalassociationsandoutcome.Plasma Exchange/Sandoglobulin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Trial Group[J].Ann Neurol,1998,44(5):780-788.
[6]阙玉梅.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5):540-541.
[7]莫静,邵玉红,瞿佳.三种视神经髓鞘染色法的比较[J].眼视光学杂志,2007,9(4):271-272,276.
[8]Duncan R,Kennedy PG.Guillain-Barré syndrome following acute head trauma[J].Postgrad Med J,1987,63(740):479-480.
[9]王惠娟,李明林,张国华,等.脑外伤后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报告[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6):367.
[10]明广峰,艾宇航,赵双平,等.脑外伤后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8):640.
[11]Rivas S,Douds GL,Ostdahl RH,et al.Fulminant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fter closed head injury:a potentially reversible cause of an ominous examination.Case report[J].J Neurosurg,2008,108(3):595-600.
[12]武晓玲,郝建萍,王淑珍,等.外伤、手术及神经节苷酯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88-89,90.
[13]符晓艳.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道管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70-371.
DF795.4
B
10.3969/j.issn.1004-5619.2017.03.027
1004-5619(2017)03-0321-03
2016-05-11)
(本文编辑:张建华)
于天水(1982—),男,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教学、科研及鉴定;E-mail:30030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