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樱桃花开》叙事简谈

2017-07-19 05:34张玥
戏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樱桃花公婆

张玥

蒲剧《樱桃花开》叙事简谈

张玥

2017年新春的山西戏剧舞台上,以古老的蒲剧艺术为载体,绽放了一株善美并存、暖人心弦的“樱桃花”。作为“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12部剧目之一,侯马市蒲剧团的《樱桃花开》是唯一一部由县级剧团创作的参展剧目。虽没有耀目的大阵容和大手笔,《樱桃花开》却承载着打造精品剧目的雄心,在悲喜冷暖的人情和世情中,用质朴的乡土气息诠释了普通人的伟大情感。

《樱桃花开》全剧并没有醉心雕琢叙事技巧,而是平静的在观众的定向期待视野中絮叨着拉起了家常。多个似曾相识的戏剧桥段和情节点,最终被艺术性的化归为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属于侯马市樱桃村的朴实故事,一个有原型可溯的伦理道德故事。王英花在公公的七十大寿中却等来了丈夫志国车祸的噩耗,大喜大悲的交织中白发人的生辰变成了黑发人的死祭。英花苦守三年,在公婆的谅解支持下,开始寻找花开第二春的幸福。但是,夫亡恩情在,英花坚决要带着公婆再改嫁。高中时代便暗恋英花的老同学梁冰,离异后又展开了对英花的热情追求,但是面对英花的“硬性条件”,梁冰也犹豫了。英花母亲安排的一轮一轮相亲也都不了了之。尽管樱桃村有闲言碎语,英花母亲也以断绝母女关系相胁迫,英花公婆更是假装狠心将英花赶出门断绝关系让英花放心改嫁。然而,英花初心不改,她的春天也伴随着“女人再婚要把亲情抛”的困惑和迷茫暂时凝固了。英花儿子豆豆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却最终缔结了英花和有良的姻缘,二人樱桃园定情,相约双双把家还,英花如愿带着公婆改嫁。

大团圆的婚礼结局呼应着英花公公的大寿开篇,这两个喜剧的高峰中间又夹杂了一个家庭的许多苦情与悲情。英花公婆(李父和李母)青年时失亲子,老年时丧养子,养子送终的朴素愿望熬了一辈子竟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知亡夫志国是养子的真相后,英花不但没有推远和公婆的关系,反而更拉近了一步,英花果断改姓李。尽管在专家看来,“改姓”此举煽情过了,没有必要,而且从现代戏创作的艺术真实性讲,“改姓”着实缺乏现实操作性。但是“改姓”在叙事学意义上使英花获得了代偿儿子的功能,英花的“代子”身份赋予英花一定程度上带着公婆再改嫁的必然性。儿子赡养父母既合乎现代法律对于赡养责任与义务的强调,又合乎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因此,如果“改姓”一场处理得火候更自然些,以子女赡养父母的概念置换儿媳孝敬公婆的剧情,它将获得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双重美学意义,英花那岿然不变的孝心似乎更容易被认可。

本次剧目展演鲜见心灵对白的戏份,但是《樱桃花开》却带来一段超现实的月夜对白。英花先后与志国、梁冰、有良三个男人展开了心灵对话。舞台上放置的空门框,是英花心门的外化体现,因选择的不同,门里门外是不同的人生世界,也是英花对自己命运归宿的空落感、困惑、矛盾和挣扎。亡夫志国是英花此生只能回忆不可触摸的男人,他出场并只出场在这段超现实的戏剧时空中,没有任何铺垫,这种亡者的舞台显像有戏但是稍显突兀。梁冰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追求英花,而且英花与梁冰有十五年的感情积淀,唯独公婆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有良既没有成功骄傲的事业,与英花的感情也还停留在兄妹之间的邻里情。但他能安静守候,默默帮助英花看管樱桃园,还有关键时刻能给予并不华丽的安慰——“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段超现实的心灵开掘犹如神来之笔,是本剧的亮色之一。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姓名具有显性的符号意义。樱桃花是英花的象征,也正合那句“樱桃好吃树难栽”的老话,要再娶英花实属难事,在平静的樱桃村民眼里那绝对是“奇闻怪事”。有良诠释了“患难见真情”的俗语,梁冰则再现了“为富不仁”的思维定式。当然,不接纳英花带着公婆再嫁,梁冰也不应该完全成为被孤立批判的对象,梁冰的所作所为其实并不是冰凉的,一味拿钱砸人,作为当地一个有头有脸的企业家,碍于面子拉不下脸也是常情。这是老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所致,梁冰其实更应该算作介于二元中间的灰色人物。当然,与梁冰相比,有良没有身份地位脸面的考量,有着非常朴实的观念:奉养老人是应该做的。最终,他敢于不避闲言接纳英花的条件。英花与有良的结合将组成一个全新的家庭:丧妻的有良,丧夫的英花,丧父的豆豆,丧子的李父李母,其背后深含着“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理想境界。站在孔子的“大同世界”理想俯瞰整个剧情,体会主创的匠心铺排,便有了更多包容心理,也更加殷切希望剧作在细节的处理上更精致。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的存在有三种不同形式:现实中的美、想像中的美以及艺术中的美。作为一部宣传道德模范的现代剧,其创作的束缚与难度很大。在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被提炼成艺术美的过程中,头脑中精心结构的剧情,经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几度创作,加之观众在传播过程中接受偏差的存在,生活中的美、想像中的美与艺术中的美彼此已经有了很大差距。《樱桃花开》的创作需要直面几个难点:

第一点,英花舍不下公婆的这种坚持已经变成了一种“执念”。《樱桃花开》的导演席凯也执导了蒲剧《枣儿谣》。《枣儿谣》同样展示了一种异乎常人的执念。在坚持一种思维想法、坚持对一个人好的同时,难免伤害和忽视了其他人,造成情节和性格的致命缺憾。如何驾驭执念,让其真正变成让人信服的戏剧情节,让人物可爱可敬,具有艺术感染力,是这种主题先行、理念先行的现代剧首先需要直面。

第二点,女人再婚,子女的归属一般是头等大事,但是《樱桃花开》中公婆的归属成为头等大事,即使梁冰安排英花公婆安住养老院都是不可接受的,而背地里英花自己又悲鸣“为何让英花独守煎熬”。正常的人物伦理关系中,人的亲情血脉都是本能的向下延续,向下延续的情感通常优于向上的情感。要使剧中这种超然于世的“逆向”亲情关系被表达得更加合情合理,其本质还是应该夯实“带着公婆再改嫁”的必然性。

第三点,舞台上的很多道德模范形象都是事业线和感情线并行,并以事业线为重。他们为集体、为团体奉献,为大家;《樱桃花开》却只为公婆显示主人公自己的家庭价值,为小家,只高扬感情线。因此,主人公的模范形象应该呈现得更大气一些。尽管剪枝、掐枝、喷药的生产场面,融入了舞蹈性的戏曲程式,观赏性很好。但是英花丧夫三年苦熬都没有学会简单上手的樱桃管理技术,没有立身的事业,没有生存的独立感,何来底气执念于“带着公婆再改嫁”呢?

第四点,有良与英花的感情应该继续精心铺垫,不应该只是“一样的痛,一样的疤”丧夫与丧妻的同命相连。毕竟,剧作更多呈现梁冰与英花的感情深厚。英花“带着公婆改嫁”,其最终目的让人感觉已经变成“带着公婆”,而不是为了“改嫁”,只要接受“带着公婆”这个条件就行,这样就弱化了有良与英花的感情。

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选择。将不离不弃的亲情放置在至高的位置,几多感动,几多慨叹,几多震动,又有几多心酸。嬉笑怒骂的舞台呈现,是基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方式,观剧现场的掌声也是最真实的说明。山西省著名戏剧评论家王笑林老师评论该剧:老百姓喜爱是最大的奖赏。希望《樱桃花开》经过精心修改,认真打磨,呈现出更好的艺术品相。

张玥,女,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戏友》编辑。

猜你喜欢
樱桃花公婆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樱桃花开
樱桃花
只有你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花开寄诗情
美丽的樱桃花
“悭吝”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