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玮强
《山河故人》观后杂感一二
范玮强
每到春节,仪式感便成为一个高频词汇,被人反复提起。个人理解,仪式感强调的是一种庄重,强调的是一种文化记录和认同,是一种岁月的沉淀和积累,就是要让“做什么是做什么的样子,看什么有看什么的感觉”,是一种由各种标志性符号和事物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独特氛围,是经过时间反复冲洗之后依然存在的事物。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常常是很多仪式的高度集中和汇聚,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或者说更具民族性。好的影片正是执着于对文化片断的提炼表达,未必有热闹的当下,但在岁月的洗礼之后,在几年或者更远的年代里,对电影界依然有影响的作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生命力的作品。《山河故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影片于两年前公映,今日再看,又有新的感受。影片从1999年到2014再到2025年,做了三个时间跨度的设计。对每一个时间段的描述和表现,除明确的时间提示之外,还有不同时期大量带有仪式感的现象。比如第一段的闹红火,第二段的红白喜事,第三段的包饺子,无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从涛儿的父亲、到涛儿再到到乐,应当说对老沈家三代人和他们的圈子都有描述。有些内容、特别是影片的第三段,2025年的很多事物虽有假想,但它讲到了岁月和环境磨砺下人的变化。再看这部电影,1999年的部分亲切,2014年的部分现实,而2025年的部分用一种假设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随着时间从2015年到2017年以至以后更远的推移,随着现实生活中人们思维模式和角度的变化以及现实情境的变化,理解和感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影片的拍摄地是山西汾阳,反映的也是汾阳人的生活,一个很重要的情境就是反复出现的喝酒场面。对国人尤其是汾阳人而言,酒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得就是汾阳。这里出汾酒,是一个空气中都弥漫着酒味,吸一口就闻到千年陈香的地方。时下流行一句话“酒是一群人的孤独、茶是一个人的狂欢”。喝酒看似是件热闹事,其实,饮下这造化的产物,却个人是个人的心情,一万个人便能喝出一万种感觉。影片中的主要镜头都在汾阳拍摄,我想只有在这古老的镇子上屋前房后听听看看,用脚去丈量过这块厚土,就着这方土地上生长的舌尖味道,让酒在身体和心灵共同释放的时候,才能拍出这斯人斯地的片子。影片第二段,涛儿独自以沈总的身份出现在别人热闹的结婚仪式上,从沉思中被婚礼主持人唤醒。看似爽快地一饮而尽,那种场景的热闹和涛儿孤独的强烈对比,让人不得不想:影片第一段中涛儿的婚姻选择和第二段中年轻漂亮的汾阳女孩嫁给一名外国人,饮下的是酒,选择的是生活,这其中的甘苦在酒的衬托下,格外令人回味。同样在第二段中,梁子离开汾阳十四年后,带着长年煤矿井下工作和身心压抑导致的严重肺病回到汾阳,和当年的同事一起喝酒,山河仍在,物是人非,煤矿进入新一轮不景气,梁子多年的劳作辛苦并不能在他生命渐行渐远的时候给他一份保障。梁子饮下一杯老酒,本欲寻求帮助,却只能淡淡说“没事儿”,这既是梁子性格使然,也告诉人们,对于一个站在被时代抛弃的边缘人来说,尊严幸福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这块“白的是酒、黑的是煤”的土地上的共同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家与个体之间,在大时代与小人物之间,在变与不变之间,或许也是整个中国面临的问题。
春节是全体中国人的仪式。《山河故人》就是从春节开始演的,涛儿的迪士高舞和在传统春节演出中的伞头表演,现代与传统,本身就是一个对比,它们是不同文化背景中发展传承的两种文化,而这两种文化的影响恰好在涛儿的时代和身上同存在。春节这样的文化符号最能代表文化与价值观的统一与冲突。影片第三段,涛儿独自包下的饺子中有一个麦穗形状的饺子,那又是一个寻常的春节,那是涛儿和儿子的共同密码,就像涛儿儿子到乐脖子上的家门钥匙。那是一把有红色饰品的钥匙,红色是热烈的,它对于中国和中国春节有着特殊意义。影片的结尾,涛儿独自跳起了迪士高。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各种文化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你不得不选择。但,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与圣诞、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相比,玫瑰红酒和饺子汾酒究竟有怎样的相同和不同。影片并没有给出必然的结论,但影片提醒我们,这是当下也是今后相当时间,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就像贾樟柯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符号结构一样,令人深省。
如同沐浴更衣燃香,我用我的方式在2017年、在汾阳、在春节再次观看了我的老乡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山河故人》,我也想庄重地表达我对山西、对电影、对贾导的热爱和致敬。
范玮强,男,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理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