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 真情 真实
——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艺术特色

2017-07-19 05:34王越陈卓
戏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蒲剧剧目山西省

王越陈卓

真诚 真情 真实
——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艺术特色

王越陈卓

丁酉雄鸡报春来,三晋戏苑百花开。2017年2月15日至3月7日,山西省文化厅在省城太原举办了“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来自全省的12个剧院团盛情上演了12个优秀新创剧目,即:大同市歌舞剧院的话剧《热泉》、山西省话剧院的话剧《甲午祭》;山西省晋剧院的晋剧《日昇昌票号》、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晋剧《唐宗归晋》、大同市晋剧院的晋剧《河清海晏》、运城市蒲剧团的蒲剧《枣儿谣》、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的蒲剧《西厢记(小梅花版)》、侯马市蒲剧团的蒲剧《樱桃花开》、忻州市梅林北路梆子剧团的北路梆子《宁武关》、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的北路梆子《平城赋》、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的上党落子《两狼山上》、忻州市二人台剧团的二人台《母亲泪》。每个剧目演出两场共24场。

本次展演,无论新编历史剧、改编传统戏,还是现代戏,无论剧本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展示出山西省近几年来戏剧创作的实力,展现了山西省戏剧创作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概括起来,艺术特色如下:

真诚:观照历史,关注现实

以古喻今,以史育人。本次展演的12台剧目中,改编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有9台,其中以山西省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为创作题材的剧目有8台,立足本土资源,发掘自身优势,讲好山西故事。这些剧目是:《日昇昌票号》以平遥县城日昇昌票号大掌柜雷履泰为原型,表现了晋商具有睿智头脑,首创金融票号先河的故事。《枣儿谣》以清代稷山县吴城村吴伯宗历经十八年寻找弟弟付出生命的代价,感动了康熙皇帝,钦封“大清义民”,并赐其金字御匾“兄弟孔怀”的故事。《西厢记》是发生在普救寺的传统经典剧目,本次改为小梅花版。《宁武关》反映的是发生在明末宁武县名将周遇吉与农民军李自成之间的真实故事,真实的地点、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事件。《平城赋》讲述的是公元五世纪魏国建都平城(今大同)以后冯太后改制的风云变幻。《唐宗归晋》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重返晋阳后“以德启化方能安民”的治国理念。《河清海晏》塑造了清朝道光年间浑源籍治河名臣栗毓美治水造福于民的廉吏形象。《两狼山上》表现了杨家将的忠诚勇敢;另一个大型话剧《甲午祭》,则演绎了一段一百多年前甲午战争的悲壮历史。

另外三出戏是现代戏,作品紧贴时代与现实,反映了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樱桃花开》反映了失独家庭老年人失去独生子后,如何面对生活的问题;《母亲泪》说的是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孝敬赡养老人的道德问题;《热泉》则是根据大同龙泉镇司法干部李培斌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了一位真诚为民的先进共产党员的干部形象。

《热泉》的编剧是国家一级编剧、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室主任王俭。剧作家以四幕剧的形式,山西晋北民歌穿插剧中以突出地域特点增强观赏性,围绕山西大同龙泉镇司法战线标兵李培斌生前琐碎的工作、清贫的生活,把他感人而短暂的人生呈现于舞台。清晰的主线贯彻全剧始终,辅以几个副线的穿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节环环相扣,撷取的几个人生画面,真实质朴,使这些看似平凡的先进事迹,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将李培斌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得到自然体现,而不是通过豪言壮语,刻意地人为地进行拔高。剧中李培斌朴实接地气的语言,真实的民情,热诚的乡情,真挚的亲情,温暖了台下所有的观众,例如“党员干部今天不用再枪林弹雨,不用再勒紧裤腰带,不就是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在这大泉山上,常年喷涌着一股热泉,之所以在寒冬也不减热度,就是因为它来自地心的最深处。我们为老百姓做事,就得像这股热泉一样,把他们放在心底。”剧中有很多这样朴素感人的台词,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说明剧作家在创作的时候自己是动了真情的,舞台上展示的不仅仅是剧作家戏剧语言的创作功力,更是观众观看完演出之后,长久萦绕在心中那份最温馨的记忆。

它让我们产生思索,《热泉》彰显的精神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李培斌?正如剧中李培斌所说的,是他的爷爷和父亲给予他的精神力量,李培斌的爷爷解放战争受过伤,抗美援朝立过功,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自愿回到家乡田园。他的爹,当了20多年的村长,成为全村最操心最劳累的人,他爹教育他要对得住大伙儿的信任。李培斌说“我和爷爷、和爹是一根藤上结的瓜,里里外外都一个样。”就是这样接地气的台词,生动、鲜活,也很感人,剧作家通过人物朴实的语言,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是深深地自然地烙入李培斌的灵魂深处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这样的精神呢?观众在看了戏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联想: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应该怎样活着?《热泉》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李培斌精神,就像大泉山上常年喷涌的热泉,温暖着民心,湿润了观众的眼睛。

真情:“梅花”飘香,温馨绽放

山西省有46位“梅花奖”演员,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为山西戏剧大省的称号增添了无数光彩。本次展演就有四位“梅花奖”得主亮相舞台,他们是北路梆子演员杨仲义、张彩萍,蒲剧演员王艺华、贾菊兰。四位优秀演员的倾情表演,为本次剧目展演增添无限魅力的同时,也成为展演的最大亮色,让戏迷过足了戏瘾,也使戏剧从业者不断感慨,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看到了希望的明天,对未来充满信心。

杨仲义可谓“文武昆乱不挡”,他在《宁武关》中饰演周遇吉,这个人物集须生、武生行当表演于一体,杨仲义主工须生,无疑给他的表演增加了很大难度。当杨仲义脚穿朝靴、身扎大靠、手拿枪杆、连唱带做、稳扎稳打、利落漂亮地完成各种繁难舞台动作时,观众不由得为他称赞。

张彩萍在《平城赋》中饰演冯太后,人物年龄跨度大,从青春少女演到白发老者,表演上从小旦到青衣再到老旦,也是一位集几个行当表演于一体的人物。张彩萍的演唱很突出,嗓音宽厚圆润,演唱声音位置讲究,穿透力强,气息饱满,具有北方女政治家气宇轩昂、挥斥方遒的蓬勃气魄。

贾菊兰在《枣儿谣》中饰演伯宗的妻子,她的演唱含情,做戏细腻。

王艺华饰演《枣儿谣》中的伯宗,他的演唱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能几次把观众唱出泪来,由于他唱得太让人动情了,观众甚至可以忽略其他二度创作的的不足,而把全部注意力投向他塑造的人物,真心地为他细腻的表演、清晰的道白、抑扬顿挫、催人泪下的演唱衷心喝彩。激情,分寸,这四个字是他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激情中掌握分寸,分寸中迸发激情,掌握拿捏人物非常准确到位。

其实这出戏的剧情并不复杂,以清朝山西稷山县吴城村村民吴伯宗真人真事为题材,讲述了伯宗的弟弟被人贩子拐卖后,他寻找弟弟十八年的坎坷经历,而当他终于找到弟弟时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康熙皇帝深受感动,钦封他为“大清义民”并赐其金字御匾“兄弟孔怀”。整出戏突出一个“寻”的主题,充满人生艰辛。这出戏,由于有了王艺华的动人演唱,才有了如此感人的舞台演出效果,戏曲是看“角儿”的艺术,好演员真是包戏!

王艺华主工小生,演出过很多优秀传统戏,多是英俊倜傥的小生,而这次饰演的伯宗,兼备小生、须生、老生三个行当,他的表演也从年轻演到中年和老年,虽然剧中人物死的时候还不到40岁,但是由于历经生活的磨难,冻残身躯,他已经沧桑得变成老年,在表演上他每一场的出现,都能让观众明显感到容颜的苍老与行动的艰难,如,步履的踉跄、与兄弟相见的拥抱、与二弟把辫子系在一起在大雪中的艰难前行等等,他的每一个动作该迈腿半步绝不迈一步,该举手半张开绝不全部伸展开,是用心进行艺术创作的。

王艺华的道白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吐字的轻重、急缓,有时是一字一顿,有时是停顿轻声,掌握得十分细腻,就连意外与妻子枣香相逢时,他激动地叫道“枣”字却说不出“香”字的内心复杂情感,以及猛然看到从不知晓自己还有个儿子时的连声呼喊“儿啊!儿啊!儿啊!”三次不同声音的艺术处理等等,表达得非常细腻紧揪人心。

他的演唱令人震撼,让人动情,唱得优美,是人物心声的倾情表达,尤其第四场一大板唱腔,水光如镜,当他从水里看到自己沧桑的容颜,连自己都不敢认自己时,凄苦地唱道,“怪不得孩童把我当疯颠,难道十五年苦苦找寻是云烟”的一个“烟”字,一字一句,如泣如诉,没有音乐伴奏,这就更见演员的演唱功力。接下来从“只说是”音乐渐起,“寻弟不用三两载”,这一句把人物内心十五年来跋山涉水所遭受的苦楚与欺凌,缓缓地唱了出来,观众辛酸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时他扬声翻高唱道:“十五年我捧过讨饭碗”的“碗”字,字头字腹字尾唱得极其圆满,“绝望潦倒在路边”的“潦倒”二字的强调,这一板唱,轻重缓急艺术处理到位,观众内心波澜起伏,他唱得抑扬顿挫,观众听得揪人心痛。最终,伯宗有气无力地与天上的娘对话:“找累了,儿我不找了。”是的,伯宗累了,观众也深深感到他累了,伯宗也有自己的痛苦也有情感脆弱的时候,这是人物真实的写照,但是伯宗猛然想娘临终时的嘱托,又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如山,于是他决心踏破铁鞋寻破天也要找到两位被拐的弟弟,使观众随着人物情感的再次起伏而感慨。第六场当兄弟三人历经磨难终于拥抱在一起时,观众早已经是热泪滂沱。王艺华用他那感人的唱腔再一次把观众内心的波澜推向高潮,“二兄弟莫把热泪淌,今日相逢该把眉扬”的“扬”字,那又是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台上台下都已经百感交集、泪流成行。

王艺华的演唱,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用情唱出来的,艺术演唱处理技巧都是很用心的,获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也是情理之中的。

我们知道,新编历史剧要求演员的表演既要具备传统戏程式表演的功力,又需要演员具有刻画人物的真实情感,《枣儿谣》是新创剧目,没有前辈艺术家现成的表演可以模仿,就如同画家在一张空白纸上自己设计出最美的图画,难度更大,这种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深厚的艺术积累和沉淀,需要厚实的艺术创作功力,王艺华毫无疑问是具备的。

“梅花奖”演员的表演和演唱,名不虚传。

真挚:小荷清清,充满朝气

青春属于未来,戏曲的传承弘扬、繁荣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本次展演有许多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让观众看到了山西戏曲新人的涌现,尤其是蒲剧事业后继有人,一代“小梅花”演员正在茁壮成长。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是一个以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为依托,团校合一的青年团,团里有38位获得“小梅花奖”的演员,这次展演他们带来了一台别具一格的蒲剧小梅花版《西厢记》,满台都是青春亮丽的年轻演员,甚至还有青少年演员,阵容齐整,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红娘、崔莺莺、张生、老夫人、法聪五个演员都不到20岁,六个小和尚顶多十二、三岁,是文化艺术学校在校生,他们既扮演剧中普救寺的小和尚,又担任舞台检场,身穿出家衣双手合十跑着小台步在舞台机灵地来回穿梭,极其可爱,成为本剧的一大看点。

《拷红》是蒲剧的一出经典传统剧目,“梅花奖”演员吉有芳将这一剧目传给了机灵的小红娘扮演者,小演员像一个小精灵,浑身上下透着灵气,不但表演基本功扎实,圆场跑得优美漂亮,道白也口齿清楚,嗓子很亮,是一位嗓音条件很好的小花旦。另外,法聪的滑稽、张珙的英俊、莺莺的清丽、老夫人的宽厚音域,都有各自己的突出特点。结尾是根据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中著名曲牌谱的戏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点出了全剧秋天萧瑟的意境,刻画出崔莺莺与张生的凄苦离情。

观看了本次新创优秀剧目展演后,可以看出:一、山西省在剧本创作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出现了一批成熟剧目,呈现出整体创作实力。二、在二度创作上,舞台呈现越来越大气,像一个戏剧大省应该具有的艺术水准,与往年的戏剧汇演相比,在艺术观念上不再陈旧保守。三、山西戏曲土壤肥沃,观众热情,戏迷票友很多,剧场内观众爆满,说明戏曲的生命力在山西民间比较兴旺。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尽管舞美、音乐等二度艺术创作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剧目的舞台呈现略现简单,个别演员的演唱方法可以更科学,台词念白更应规范,个别剧目演出音响调试可以更讲究。

总之,本次参加展演的剧院团,有省市县三级剧院团,有国体、有改制转企、有民营剧院团,都是一次很好的艺术交流机会,不但可以促进剧院团出好戏、出人才,还可以丰富人民群众节假日的文化生活,有几出优秀剧目还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无疑为山西打造更多艺术精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次展演剧目也将为今年举办的首届山西艺术节增添光彩。

王越,女,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戏友》副主编,副研究员。

陈卓,女,国家京剧院,四级编剧。

猜你喜欢
蒲剧剧目山西省
舞台剧目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蒲剧现代戏研究综述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蒲剧的艺术特色与未来发展展望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浅谈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