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晋剧《唐宗归晋》

2017-07-19 05:34张艳琴
戏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晋祠晋阳李世民

张艳琴

简评晋剧《唐宗归晋》

张艳琴

2017年2月22日晚,笔者有幸观看了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一团的新编历史剧《唐宗归晋》。该剧以李唐王朝之建立与晋阳的渊源关系,并结合剪桐封弟之唐叔虞的祠庙与李唐政权的关系为大历史文化背景,叙述了唐太宗征战高丽失利后,绕行晋阳,在晋修养的两个月期间,唐太宗遭遇被建国遗老之后裔误会和谋害,并最终化解误会与仇恨的故事。

此剧于2016年12月30日开始首演,距今不过2月之余,能够完整地呈现于舞台实属不易,在演出中亦可以看到创作者和演员的良苦用心。本文仅就此次演出,浅谈观后心得一二,以期与同好者交流商榷。

第一,此剧选题巧妙。

这出戏正值山西经济转型、建设文化强省以及党中央强调的“共享发展成果”之际推出,无疑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李渊父子起兵晋阳,建立唐朝这段历史,于山西来讲是一段值得追述的历史,而“剪桐封弟”这个故事,在《吕氏春秋·重言》《说苑·君道》以及《史记·晋世家》中均有记载,但无论其意在强调“君子无戏言”还是“分封制”,于山西来讲,这似乎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封者叔虞的祠庙——晋祠所承载的山西文脉,历朝历代均有歌颂,其更成为山西人民津津乐道甚至引以为豪的文化象征。并且《唐宗归晋》依托《晋祠之铭并序》而大做文章,也是前所未有的。《晋祠之铭并序》乃唐太宗晚年重游晋祠时的御制御书,其现存晋祠贞观宝翰亭内,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27厘米,螭首,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大臣的署名。碑题、铭、序共一千二百字,碑文追述了宗周政治,总结了唐叔虞建国的史迹,反映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这通碑刻是熔史学、文学与书法为一体的千古名作。而编剧将此剧置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无疑为弘扬山西的历史文化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这值得肯定。

第二,创作团队将古乐和古曲带进创作,使得这部作品彰显出其厚重的一面,但有些细节仍需打磨。

《秦王破阵曲》又名《秦王破阵乐》,后演变为词牌名《破阵子》。《五礼通考》云:“《旧唐书》音乐志,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通典》又云:“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有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贞观七年,制破阵乐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麗、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廻互以象战陈之形,令起居郎呂才依图敎,乐工百二十人,被甲执戟而习之。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往来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数日而就发扬蹈厉,声韵慨慷,和云秦王破阵乐。饗宴奏之,太宗谓侍臣曰:‘朕昔在藩邸屡有征伐人间,遂有此歌。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亦不忘于本也。’”可见,《秦王破阵曲》的生成的确与唐太宗有关,而且初唐时期,此曲亦经常在朝堂演出。

《唐宗归晋》将此曲搬演于舞台,一方面为剧情所需,显示唐太宗回到晋阳后,晋阳地方官员为表达对唐太宗的热烈欢迎,而在宴席上演出唐太宗喜欢的《秦王破阵曲》;其二,此曲可以为这个讲述唐代统治者生活的故事加分,使其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画面感。但问题在于,根据《秦王破阵曲》的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窥见此曲的排演阵图、规模大小、动作装扮等。若在现代舞台上将其百分之百复原不可能,尤其是戏曲舞台原本就是写意的舞台。但在现代创作中,既然引进,当最大限度地处理好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乐工…被甲执戟……”其道具应是戟,可从舞台上演出来看,演员手中挥舞的却为剑。因为这些确有资料明确记载,在舞台呈现时应当做到有据可循。

其次关于《凤凰吟》。《钦定全唐诗》载卢藏用的《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皇女琼台天汉浔,星桥月宇构山林。飞萝半拂银题影,瀑布环流玉砌阴。菊浦香随鹦鹉泛,箫楼韵逐凤凰吟。瑶池驻跸恩方久,璧月无文兴转深。”由此可见,《凤凰吟》确为唐代已经存在,当为曲牌之名。检索资料显示,《凤凰吟》多出现于后代宫廷宴乐之中,《四库全书·经部·乐类》之《御制律吕正义后编》载“又洪武三年,定宴飨乐章,一奏起临濠之曲,名飞龙引;二奏开太平之曲,名风云会;三奏安建业之曲,名庆皇都;四奏削群雄之曲,名喜升平;五奏平幽都之曲,名贺圣朝;六奏抚四夷之曲,名龙池宴;七奏定封赏之曲,名九重欢;八奏大一统之曲,名凤凰吟;九奏守承平之曲,名万年春。”可见《凤凰吟》是宫廷庆贺所奏之曲,为歌颂大一统所用,民间流传的情况还无从知晓。

剧中的道姑为了将李世民引入唐叔虞祠堂,扮作一个女子,在李世民前往访旧的途中唱《凤凰吟》,而李世民听到此曲非常熟悉,并说“晋阳伙伴同游,常唱此曲”,又因为此女身上有着文德皇后的影子,李世民为一探究竟,终究改了路线,去了晋祠。可见,剧中插入《凤凰吟》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一古曲促进了情节的转折与发展,并再现了当时的生活风貌。但查阅资料,并未见此曲在民间流传,而道姑也没有在庙堂生活的经历,因此,由道姑唱出此曲是否还应斟酌?

第三,剧情的矛盾冲突不够激烈,表现手法过于简单。

中华戏曲历来以热闹性为其重要特征,不是情节热闹,就是表演手段热闹。然在这出戏中,其情节其实并未给观众带来紧张激烈、热血沸腾或刻骨铭心之感;同样,舞台的表演手段亦未见夸张的动作、调笑的语言或激烈的打斗场面,总之,没有体现出戏曲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这要从剧中设置的主要矛盾讲起。

剧情向我们展现了两对矛盾,一为故旧谋杀李世民与李氏集团防范并抓捕刺客之间的矛盾;二为唐太宗面对刺杀者时,徘徊在“情”与“法”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这两对矛盾都显得铺排不够。而且当矛盾激化之时,化解矛盾的手法太过简单,让观众“不解渴”,也就是没有将戏曲热闹性的特征展现于舞台。

遇刺,本是一件凶险之事,理应是一个激烈的矛盾冲突点,是戏剧情节最吸引人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能够引起观众观看欲望的激发点。但本剧却显得矛盾冲突铺排不够,逻辑牵强。唐王朝统一后,晋阳在其统治疆土之内,此次唐太宗幸晋,距晋阳起事已近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当中,李唐王朝得罪的人,若有报复之心,恐早已动手,而非等唐太宗来到晋阳之后,才行报复之举。难道说,若唐太宗不来晋阳,他们就不会去报复了?但从剧情来看,一则唐太宗幸晋乃临时起意;二则刺杀李世民这件事是蓄意已久的,因为那道姑不是日日有所准备、天天未雨绸缪吗?所以刺杀事件固然能够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然这样的设置却显得缺乏逻辑,经不起推敲。

其二,化解矛盾过于简单。试想一个人得怀着多大的仇恨才去复仇行刺,但当金卯行刺被抓到,其母赶来讲明原委之时,金卯胸中的仇恨似乎一下子就释然了。从演员的表演来看,也未看出有一丝不甘,行刺之前的庄毅凛然哪里去了?俨然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道姑与唐太宗的冲突也显得不够激烈,最终也在唐太宗的几句唱词中化解心中的仇恨。而主人公唐太宗化解矛盾的手法更显得轻而易举,这可以说是显示了王者临危不惧、自信从容的风范,但作为一出戏来讲,这未免显得创作肤浅而不够深入。他在“情”与“法”之间徘徊不定,想遵从自己设定的法纪,但也不想违背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时作品采用戏曲一贯欲擒故纵的手法,李世民先让御史记录按照法律严办,显现出自己不通情理的昏君形象,进而使得御史等官吏觉察此行不可,遂决定释放宽恕刘氏一家,最终实现自己的仁政理想的结局。如此,全剧的矛盾在演员几分钟的演唱中得以轻松解决。这显然忘记了“热闹好看”为传统戏曲的立命之本。从唐宋滑稽戏的科诨夸张、元杂剧剧情的跌宕起伏进而明清戏曲无论在表演还是作品本身所呈现出的吸引力,都显示了中华传统戏曲始终伴随着热闹性的特征,但这些珍贵的传统少见于新创的剧目当中,这出戏也不例外,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第四,人物形象刻画单一,流于平面化。

唐太宗是这出戏的主要人物,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创作者仅仅局限于叙述性的简单呈现,而没有通过具体事件将人物性格层层丰满。

历史上的唐太宗是一代明君,一部新创作品如何塑造一个已经被定位的皇帝,如何展现他的生活,如何突破藩篱去刻画他的性格特征,是较有挑战性的一件事情。剧中,唐太宗审问刺客,面对着“法”与“情”的选择,他没有丝毫犹豫,而选择了“情”。尽管大臣劝说“金卯当斩”,但这些话也是为了衬托唐太宗接下来的唱词“都说朕爱民如子不知疲倦,我以勤政赎罪愆,都说朕大治贞观天可汗,我瞻仰尧舜犹觉惭。”并把晋阳之事归为自己的过错,认为得天下乃依赖于老臣旧友的恩情与宽厚,而自己没有及时抚慰这些恩人,才促成今天的刺杀事件。他唱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此,在已经形成的政治理想、既定的人格基础之上开始了一大段的唱词。而这些唱词给人感觉与塑造人物形象无关,却有宣扬政治口号之嫌。因此,作为戏曲作品来讲,矛盾冲突没能成为塑造人物的主要契机,而仅仅作为说理叙事的铺陈,总有不爽之感!

次要人物的塑造更显得简单。金卯的官职为大司马,相当于大将军,明清两代为兵部尚书,可见官职职位之大。作为一个执掌兵部的大官,他应该了解李世民的人品和治理国家的政治信仰。在面对家仇与明君之间,他应该是矛盾的,但这一点在剧中没能展现出来,十分遗憾。尉迟敬德等人物更不用说,他们就是舞台上摆放的道具,而没有真正入戏。可圈可点的还是刘王氏的塑造,本剧将其塑造为一个流亡家属,一位为保全血脉而隐忍的伟大女性。在面对金钱、权势时,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刘家的血脉,她不为所动,但是当自己的儿子处于危境之时,她挺身而出,但求一死,以了黄泉路上母子做伴的心愿。由此一位隐忍、倔强、善良、宽容而充满伟大母爱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于舞台之上。

总之,这出戏的选材是好的,这显现出编剧眼光的独到之处。然而,也许由于时间的仓促,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舞台表现的手法等方面均需加工。

张艳琴,女,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戏剧戏曲学博士。

猜你喜欢
晋祠晋阳李世民
李世民的苦心
晋阳胜景
“蝶”变晋阳里振翅而来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非遗“三展”走进晋阳里
古晋阳之歌
晋祠周柏
以诚相待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