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话剧《热泉》观后

2017-07-19 05:34徐秉梅
戏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模话剧戏剧

徐秉梅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话剧《热泉》观后

徐秉梅

话剧与歌舞,虽同属舞台表演艺术范畴,但一个注重的是“形台声表”,另一个则侧重于音乐、肢体动作。看似形式迥然的两种艺术,却让身为大同市歌舞剧院这样一个演出机构,因一部话剧作品出了名。准确地说,是大同歌舞剧院将一部根据“全国劳动模范”李培斌先进事迹编创的、取名为《热泉》的话剧作品成功地搬演到了“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之上,让省城观众领略了由众多话剧专业之外的艺术家在话剧舞台上的别样风采,实现了两种艺术的融合与碰撞,使观众通过作品所呈现出的看似庸常的生活状态中,真切感受到了蕴含在其中的那一份份滚烫情感。

在此,之所以说该剧让观众感受到的是“滚烫情感”,是因为我觉得在作品中包含了太多层含义的“情感”:

其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主人公坦荡无私的胸怀和炽热情感。

李培斌,这位曾经的山西省阳高县龙泉司法所所长,在他28年的工作生涯中,一直扎根在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始终不间断地奔走于基层民众之中,调解融化了发生在普罗众生之间诸多大大小小的各种误会、矛盾、纠纷和争端,以突出的业绩和辛勤的奉献,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的时代风采。2015年10月15日,这位基层司法所长因劳累过度,以身殉职,将人生永远定格在了50岁那一年轮之上。在他短暂的人生当中,为工作、为乡亲,倾注了他所有的光和热,为社会、为群众燃烧了他的一生。他的英年早逝,让人惋惜,令人心痛;他的事迹,令人感动,让人唏嘘。在他生前,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在他逝世之后,中组部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于学习宣传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司法部追授李培斌同志“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荣誉称号。

司法所,是乡镇(街道)一级的基层政法体系之一。李培斌,就是这种基层政法组织机构中众多公职人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所要承担的工作,涉及到民事调解、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教育、基本法律服务等诸多内容。说白了,就是每日要面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细碎繁多的杂事,甚至包括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在其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撼世之举,也看不到轰轰烈烈的惊天事件。但却需要像李培斌这样的基层干部,面对随时发生的种种矛盾是非,需要他们拿出百倍的耐心、爱心和公心,把印在书本当中、看似冷冰冰的法律文书条款,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言谈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幻化成为极具人情味、易于被当事者所接受的生动教材;需要的是司法干部不辞辛劳,悉心听取,耐心疏导,细致关怀,以真情化解矛盾,以智慧解决纠纷。李培斌正是这样,在年复一年日久天长的润物细无声中,以身体力行不辞辛劳和爱岗敬业的炽热之情,将党的温暖和关怀传递给最基层的乡亲百姓,用满腔的真诚和热忱向家乡父老乡亲解读党的相关政策和规章条例,为民众争取应得的权利和利益,为社会化解难以计数的是非矛盾。

数十年间,李培斌就是这样,凭着一颗公心、热心、敬业之心,常年奔走在村落乡镇,田间地头,对所管辖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大事小情,随时发现及时处理解决。这位为工作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司法领域的英雄模范,用行动践行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无愧于“人民公仆”这个称谓:对事业,公而忘私,捧着一颗炽热之心,爱岗敬业倾注所有;对家人和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不向组织提半点要求;在面对一场场纠纷矛盾之时,苦口婆心耐心说服劝导;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了为国家、为社会,创一方和谐,保一方民安,平凡的工作岗位之上,他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无愧于国家所赋予他的、作为时代和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英雄楷模的崇高荣誉。

但我要说的是,抛开众多的政治荣誉之外,他更应当是一位永远值得众位乡亲百姓追忆的好人。将他的故事提炼创作成艺术作品,通过艺术舞台加以传颂弘扬,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而更多的意义还在于要通过这位英模人物,开掘出以李培斌为代表的众多时代楷模身上所闪耀着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感情,让涌动在李培斌生命之中的那股“热泉”永不停歇地流淌在后世,代代传递下去,永远温暖在人间。这,应当是创作者的最初愿望和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也是所有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对这位英模人物的最高礼赞,更是众多观众从观摩《热泉》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出来自于主人公的坦荡无私胸怀,感受到那份散发在他身上的炽热情感。

其二,来自于编导艺术家凭借深厚的艺术底蕴,从作为个体的人物题材中挖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与沟通。

担任话剧《热泉》一剧的编剧,是来自于空军政治部艺术中心的国家一级编剧王俭。总导演宫晓东,也同样是来自于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二人均是在全国戏剧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面对同样是“命题作文式”的戏剧创作,二位艺术家没有把关注点只放在与英模人物相关联的题材、事迹,甚至思想等规定性因素之上,而是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真实经验和情感积累,将更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融入到戏剧创作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笔墨放在所要表现的英模人物与他生活工作的群体环境来共同表现。也就是说,剧目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基于两位编导和众多主创艺术家从自身艺术和生活积累基础之上寻找突破口,探寻到了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戏剧作品构成和创作冲动的一个绝好契机和特殊的支点,突破了真人真事题材作品的局限性,实现了以艺术真实取代生活真实,并推动着艺术真实向更高的境界升华,这就是《热泉》所挖掘出的、以李培斌为代表的、众多坚守在基层第一线司法干部所共同拥有的爱岗敬业、家国情怀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感情主题。

话剧《热泉》的创作,重在情感抒发,以讲故事的方式,还原了李培斌生前生活、工作的场景,将他与家人,与众乡亲之间的感情纠葛、戏剧冲突予以表现,以李培斌与妻子杜润梅的夫妻情、与女儿李乐乐的父女情、以及与徒弟及众位乡亲胜似亲人的师徒情、乡亲情交织在一起,成为全剧的抒情点,推动着戏剧冲突的起承转合。尤其是作品的二度创作手法,揉入了极具山西地域文化元素的民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突出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到了烘托剧情、深化主题的积极意义,使全剧自始至终传递着一种温暖和正能量。

李培斌,这位坚守在基层司法岗位28年的英雄模范,经他调解的大大小小民事纠纷上千百件,留给民众记忆深处的先进事迹也是难以计数。但基层民事调解工作,往往是与百姓一日三餐密不可分的生活细碎之事,事件众多头绪繁杂,要想在如此众多的事件和头绪中,梳理成为既有生活、又不失艺术构思的戏剧艺术作品,如果没有架构艺术的能力,是难以驾驭的。可贵的是,两位国家级编导,紧紧围绕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涉及农民工讨薪、索赔、假种子等敏感社会问题,设计了以孟富贵、张师傅、胡小海、胡秀秀,以及双目失明的宋大娘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群众形象,以他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公、委屈和困难为主线,把一件件凡人小事加以串联,凝结成为既有生活真实,又同时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情节。通过展示李培斌帮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普通民众的过程,让百姓从中认识到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但党和国家对普通民众的关怀体贴,恰似一股股奔腾不止的“暖流”,温暖着底层人民群众,从而使作品始终洋溢着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热泉》全剧以四幕结构故事,以开放式的舞台艺术手段,再藉以老土窑、旧城墙、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等舞台背景加以衬托,简约而真实地勾勒出主人公所处的北方小城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剧中极具山西晋北地域特点的二人台民歌的穿插演唱,均收到了极好的舞台效果。台前幕后、家里家外,李培斌与相濡以沫的妻子及视为“小棉袄”的宝贝女儿,在面对“国”与“家”、“公”与“私”等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中,在李培斌苦口婆心周旋奔走于众乡亲们中间,在遇到各种困难、感到棘手之时,在老百姓对李培斌从先前的误解到心怀感恩之时,常常都会出现青年男女走上舞台唱起悠扬的二人台民歌,或者是不时响起悠扬婉转的山西民歌曲调背景音乐,起到了烘托舞台气氛的效果,同时也似乎在提示着观众:故事发生在被誉为“民歌海洋”的这块英雄辈出的黄土地上。这种在艺术形式上以地方二人台、合唱、舞蹈、管弦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穿插剧中的突破和创新,在国内尚不多见,呈现给观众的是别样的艺术魅力。另外,剧中的胡小海这位莽撞而又头脑简单的西北汉子,时不时爆出的山西阳高地域方言,总会引得全场哄笑,得到了观众认可和好评,又收到非常好的剧场效果,同时还体现出编导的匠心独运、良苦用心:给予大同市歌舞剧院这样一个汇聚了歌舞、话剧、二人台演唱等各路人才队伍以充分展示的机会。

其三,虽说是跨行演出,但艺术家们对英模人物付出了深厚情感,做出了极为贴切的诠释。

当前,众多的地方政府和文艺团体,都越来越多地关注与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和特色,以期借助于文化元素来提升地域品格,尤其是近年来为配合党的先进性教育和政治宣传,以英模人物先进事迹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来进行戏剧创作,已成为艺术创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和特殊的课题。在此形势之下,大同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毅然决定直面这一特殊课题和创作的艰难,决定以舞台艺术手段,把中央政法委《关于学习宣传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精神做更深入的贯彻、更生动的诠释。其中不排除当地政府有政治宣传的需要,但我想,更多的成分,应当包含着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对家乡英模的感动和责任。

从现实情况来看,以真人真事来进行戏剧创作,的确是一个很现实又极其特殊的难题,这来自于这类题材作品基本上都属于“命题性作文”,其题材内容具有不可变更性;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类题材往往被社会普遍认为存在着宣传目的的现实功利性。因而很多新创的此类艺术作品,大都并不能够尽如人意,甚至引来社会各界对真人真事题材戏剧作品的批评。尽管大环境特殊,困难重重,但大同市委市政府深感宣传这位受全国表彰的大同籍英模感人事迹的必要和他们作为主管部门的义不容辞。尽管真人真事文章难做,但英模感人的事迹,又何尝不是生活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赐予?于是,这一“命题作文”的“撰写”任务就神圣地交到了大同市歌舞剧院的手中。

据悉,承演话剧《热泉》的大同市歌舞剧院,是一个在近年国有院团体制改革中重新组建起来的艺术表演团体。它是由原大同市歌舞团一团、大同市歌舞团二团和大同市话剧团三团合一组建而成的演出院团,汇聚了声乐、舞蹈、话剧和乐队演奏等各路艺术人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热泉》这部话剧作品的演员队伍中,也是集合了上述各路专业人才,他们中仅有几位主演属于专业话剧演员出身,其他更多的参演者,则是剧团中的二人台演员、歌唱演员、舞蹈演员,甚至还有乐队演奏员。如果以话剧表演的专业角度来要求,跨行参与演出的他们,在形体、台词、声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专业和一定的瑕疵。然而,从整场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强烈反应,应当说该剧是成功的:无论是由专业话剧演员扮演的李培斌、宋大娘等剧中人物,还是由众多非专业演员扮演的各类人物,都做到了表现人物恰如其分,不矫揉、不做作,与人物身份地位职业年龄相吻合;每当台上演出进行到动情之处,总能打动观众为情所动唏嘘流泪;每当剧中出现诙谐幽默的情节和人物语言之时,全场总会爆发出会心爽朗的笑声,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没有让观众感觉是在接受空洞的政治说教,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感动,是极其美好的艺术享受。因而说,尽管该剧属于真人真事题材,但却能够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艺术品。其中的缘由,抛开戏剧技巧不说,所能够打动观众的,是众多非话剧专业的演员们将自己的生活和真情实感融入到了作品之中,从中寻找到了抒发自身情感冲动的一个良好契机。这来自于艺术家从英模事迹中所获得的艺术创作灵感,也体现出他们深入生活的扎实功底,还有来自于他们对英模人物心怀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情感,从而做到了对剧作较为准确的诠释,对人物极为贴切到位的演绎。

在当前的艺术创作中,尤其是现代戏创作这一当代最大的创新命题,存在着很多漠视生活、急功近利、耍小聪明、玩弄技巧以期轻而易举获得惊人效果等不良风气。话剧《热泉》却是一部在当今以真人真事为创作题材的众多戏剧作品中接地气、有分量的话剧作品。应当说,作品的成功,给当前现代题材戏剧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那就是:

第一,关注生活,挖掘并传达人类精神和心灵世界,是戏剧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人们常说:戏剧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而事实上,这种关注更多地应当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类精神和心灵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在当今的现代戏创作中,剧作家唯有真正沉下心来,深入生活当中,从生活中挖掘艺术创作的素材,通过生活的表层,看到当今变革时代人性的复杂性,关注现代人性中的真善美与现实利益之间、时尚理念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所发生的冲突和碰撞、困惑和迷茫,寻找人类精神世界的闪光点,把艺术当做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客观的反映,因循从现实生活出发、注重对生活积累与体验的艺术创作规律和法则。从而创作出具有历史深度、真正无愧于时代、并能够受到观众欢迎的艺术作品。

第二,现代戏剧的创作,不仅仅要从现代生活中寻找能够入戏的题材,更要学会寻找和探寻隐藏在材料背后的宝贵资源,时刻关注现代生活的本真,以饱满的热情,把握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和时常变化的大众审美趣味。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切地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从而使戏剧作品能够与民众发生共鸣,让观众发出感慨,并且能够使观众通过作品,获得眼热心酸的真实体验。简而言之,就是作品要亲切、动人、生活化,唯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叫得响的优秀作品,也才能够真正证明传统戏剧艺术手段依然可以很好地表现当代生活,并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充盈着生命的张力。只有做到了夯实深厚的生活底蕴,才可能使艺术作品充满鲜活的质感和时代感,传情达意,感化人心。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实实在在有极大的难度。艺术离不开想像力,艺术创新能力也源自于想像力,但想像力不是某些艺术家所推崇的闭门造车、凭空想像,它来自于艺术家实实在在地深入到生活当中,一点一滴的从生活中积累记忆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戏剧家必须要拥有深入生活的深厚功力,才能够从现实中体味出人生的敏锐、细腻和深刻。一部好的作品,其中既有编导艺术家个人的记忆,同时也融汇着艺术创作者集体的积累和智慧。对于现代戏创作来说,生活的底子和传统的底子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应当说,话剧《热泉》做到了这些。

目前,话剧《热泉》的舞台呈现中,还存在一些情节的发展不够连续;诸如李培斌儿子等人物交代不够明朗,前后缺乏呼应;还有很多观众对李培斌死因产生疑惑;以及对一些涉及假种子、三角债、上访等复杂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缺乏较为清晰的交代等等细节方面的不足,还需要剧作家们做进一步的思考斟酌,予以适当的调整充实,选择更好的解决途径,以期使作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但总体来说,通过观看,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编导等主创人员还是剧目演出者,都是出于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敬意,用情用心在进行创作,做到了把生活中平日点滴积累成的深厚功力,运用到了对剧本的诠释和对剧中人物敏锐、细腻、深刻的表现,遵循了艺术创作规律和法则。因而说,《热泉》能够称得上是一部既有思想性和积极进步意义,又能够打动和吸引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的好戏。这一点,从所产生的良好剧场演出效果已经得到了印证。

徐秉梅,女,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英模话剧戏剧
话剧《坦先生》
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话剧《二月》海报
戏剧类
一台引人深省的话剧——观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