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士能 石 峰
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讲述中国环保故事
□ 丁士能 石 峰
目前正在实施的绿色使者计划,包括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海上丝绸之路绿色使者计划、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三项内容。2011 年 10 月,中国环保部与东盟国家启动了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计划的实施,标志着绿色使者计划成为中国环保部探索开展南南环境合作,提升中国负责任的环境大国形象,推动区域环保能力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绿色“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落实国家领导人有关倡议,推动区域的“政策相通”、“民心相通”,做好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支撑服务,作为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分别起草了海上丝绸之路绿色使者计划、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框架文件,并于 2016 年开始实施。
截至 2016 年底,绿色使者计划共举办活动17次,各方参与人员超过了 700 余人。绿色使者计划的实施,得到了参与国、国际机构及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更是成为中国与东盟在公众环境意识提高以及环保能力建设领域的旗舰项目。
2011 年 10 月,环保部已与东盟国家启动了中国 - 东盟绿色使者计划
绿色使者计划源于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在公众环境意识提高以及环保能力建设合作的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2016 年,为落实国家领导人倡议,做好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支撑,海上丝绸之路绿色使者计划、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框架文件完成并开始实施。
(一) 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
为落实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2010 年 10 月第十三届中国 -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关于开“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以推动中国和东盟在公众环境意识与加强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的倡议,环境保护部于 2011 年 10 月在第一次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期间,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在公众环境意识提高以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旗舰项目——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
作为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主要实施单位,在 2011-2015 年期间,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东盟(上合)中心)共举办了12次活动,各方直接参与人员逾500人,代表包括环境官员、青年学生、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等。项目实施得到了东盟秘书处、东盟国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大自然基金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及中国国内机构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作为中国与东盟在公众环境意识提高以及环保能力建设合作方面的旗舰项目,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得到了包括东盟国家、东盟秘书处、参加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作为该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东盟(上合)中心已被新一期的东盟环境教育行动计划列为重要合作伙伴。
(二)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2014 年 12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提出“中国正在制定‘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愿为沿线各国提供环保培训”的倡议。2016 年发布的我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落实相关要求,东盟(上合)中心制定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框架文件,并于 2016 年正式实施。
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生态环保政策对话,推进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开展环保能力建设,提高区域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合作,为区域环保能力建设以及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此外,在这一计划下,还积极建设绿色使者计划-环境技术与知识分享平台。
通过借鉴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的成熟经验,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主要活动包括,一是提升环境管理者环境意识及能力,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二是发挥青年引领作用,带动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三是加强产业相关人员交流,促进绿色转型;四是建设绿色使者计划-环境技术与知识分享平台。
1.“中国环保故事”得到各国初步认可
自绿色使者计划开展以来,讲好“中国环保故事”,服务产能国际合作一直是各项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通过宣传中国生态文明内涵以及建设成就,讲解“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剖析中国现有环境制度体系,分享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经验,绝大多数活动代表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就给予了高度认同和肯定。这对树立中国负责任的环境大国形象,提升中国发展道路、生态文明理念的影响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环保能力建设合作成为我国环保国际合作的重要合作领域
开展环保能力建设合作一直是绿色使者计划的主要活动形式。通过相关活动持续打造,中国的环境制度、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逐步得到相关国家的认可。计划实施过程中,环保政策联合研究、人力资源培训等具体环保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建议被外方持续不断地主动提出。例如,柬埔寨环境部代表提出希望中国环保部能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相关法律、导则、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给予具体的指导。具体形式包括开展官员以及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政策内容指导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等国相关官员也分别就城市水环境治理、PPP 环保项目、流域治理等领域开展环保能力建设合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环保能力建设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环保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3. 绿色产能国际合作得到一定支撑
绿色使者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立足于“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努力服务绿色产能国际合作。首先,绿色使者计划通过与外国环境官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积极推动包括中国环保制度、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走出去”,努力为产能国际合作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其次,绿色使者计划通过与外国大学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培育了一批亲华、友华的青年,通过这些青年为未来长期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最后,绿色使者计划活动重视推动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在相关主题、活动形式上贴近企业“走出去”需求,为企业搭建“走出去”对话、交流合作平台。
4. 地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环保产业合作
为落实李克强总理讲话内容,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环保产业合作,东盟(上合)中心积极筹备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宜兴)、“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已先后成立,面向东盟的广西梧州基地、面向中亚的新疆乌鲁木齐基地、面向俄罗斯的黑龙江哈尔滨基地等基地也在积极筹建中。绿色使者计划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在地方实践分享、技术交流对接方面注重对上述地方的扶持。同时,在活动主题设计方面也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发展优势领域以及转型发展需求,为带动地方参与“一带一路”环保产业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 ) 绿色使者计划面临的挑战
自绿色使者计划启动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绿色使者计划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资金渠道不固定,品牌打造受限。由于绿色使者计划主要目的是深化环保国际合作,促进“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好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支撑,服务产能国际合作,因而绿色使者计划具有较强的政府属性。基于上述原因,绿色使者计划资金渠道的主要以财政资金为主,辅以少部分地方政府、NGO 组织合作资金,但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财政资金对绿色使者计划的支持呈逐渐下降趋势。此外,受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等资金渠道的申报条件以及原则限制,绿色使者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稳定地、持续地对外方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活动,这不利于绿色使者计划的品牌建设。二是受众群体不广泛,培训活动“走出去”不足。受资金规模的限制,在多边框架下,每次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只能邀请各国2名环境官员参加活动。因此,从单一国家来看,参与绿色使者计划的层度不高,范围不广。此外,各个国家的地方环境部门对能力建设合作需求旺盛,但受提名机制的限制,外国地方政府参与绿色使者计划较少。最后,由于目前的培训活动以在中国各地举办为主,“走出去”不足。三是活动持续性不足,青年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绿色使者计划实施资金主要用于活动举办,缺乏后续的长期交流和联系机制及支持平台,支撑绿色使者计划的参与者持续不断的了解全面的中国环境保护情况,并且通过平台加强与其他各国学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基于绿色使者计划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功能尚未实现,这限制了绿色使者计划对活动参与者的后续持续影响。
(二)工作建议
作为以推动区域环保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为主要目标的绿色使者计划,既是共享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和中国在环境领域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负责任环境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治理体系,服务绿色产能国际合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议环保部门应进一步打造绿色使者计划平台,讲好中国环保故事,共享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实践,做好绿色“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支撑。具体建议如下:
1. 统筹绿色使者计划,做好计划实施的统筹规划
目前正在实施以及准备实施的绿色使者计划包括: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统筹有限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对外宣传品牌,建议将上述三个使者计划内容合并,并统一称为领导人倡议中提到的“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基于环保部门对绿色使者计划支持资金难以实现大幅度增加的现状,建议环保部有关部门对环保系统内各部门、直属单位所实施的,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的能力建设的培训项目进行统筹考虑,统一纳入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框架。这样既有助于各单位之间了解各个领域合作进展情况,挖掘新的合作潜力,更有利于打造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品牌,进一步扩大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培养讲好中国环保故事能力,重点服务“一带一路”绿色产能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应重点围绕讲好中国环保故事这一核心,注重培养讲好中国环保故事的能力。在讲好中国环保故事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一带一路”绿色产能国际合作,做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工作,推动中国环保“走出去”。
在讲好中国环保故事的同时,也要关注对方的发展,广交朋友。让外国人也成为讲中国环保故事的人。要学会倾听,激发对方听我讲的兴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讲,更好与对方互动。
3. 推动地方政府参与绿色使者计划,形成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解决绿色使者计划资金渠道不固定的短板,建议通过推动落实“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提出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升级,推动绿色产业链延伸的要求,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绿色使者计划的积极性。在实施绿色使者计划的过程中,应依托现有或者正在筹建的国际产业合作平台,了解地方产业国际化发展需求,通过差异化服务,推动环保产业“走出去”。
如已经建成的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宜兴)、“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建议通过绿色使者计划,推动具体产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并通过确立为“一带一路”环保合作示范项目方式,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提供示范。对于正在筹建的梧州基地、乌鲁木齐基地以及哈尔滨基地,建议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及特色,依托绿色使者计划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利用绿色使者计划平台,收集相关国家产业发展信息,引导相关环保企业有序地“走出去”。
4. 设立生态文明“走出去”专项,提升计划实施效果
绿色使者计划的实施为分享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扩大中国环境软实力以及影响力,提升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促进环保“走出去”,服务绿色“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巩固绿色使者计划的成果,建议设立“生态文明:中国与世界”专项,重点支持绿色使者计划的内容制作、平台建设以及活动实施。通过具体活动的实施,进一步扩大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的国际影响力,价值感召力和实践吸引力,推动绿色使者计划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外宣传平台、区域环保实践的经验分享平台、环保“走出去”的主要实施平台,让绿色使者计划更好地发挥交流窗口作用,服务环保中心工作,服务绿色“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柬埔寨吴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