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瑶曾红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试析中学生物微课教学评价反馈策略
——以“光与光合作用”教学为例
林瑶曾红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微课源自在线学习,是教育教学工作与大数据结合的产物,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可共享的教学方式。微课短小精炼的特点也使其适用于知识点多而抽象、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学生物教学。微课教学作为教学方式之一,也应建立相应教学评价反馈手段,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微课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目前对中学生物微课质量评价标准还存在争议,文章以“光与光合作用”为课例,试析中学生物微课教学评价反馈策略。
微课;生物教学;教学评价
微课最早是2008年由国外的在线学习衍生而成的,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正式向国内教育工作者引入微课这一概念,并对此作出具体阐述,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提高我国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1]世界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从教学角度看,基于中学生物科学学科特点,将教学工作与大数据有机结合,一方面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便利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资源能得到更广泛切实的运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当前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然而,微课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微课质量缺乏评价指标导致微课本身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均,难以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因而有研究微课教学评价策略的必要。
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对微课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对微课的教学评价上往往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根据“关键词”检索“微课”可知,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自2011年起至今相关研究已达到五千多篇文章,然而检索微课评价相关的语词,却只有寥寥几十篇,研究微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大多是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这几个维度着手,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且各有其理论依据。
微课自出现,各地具有新式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就纷纷进行尝试,在给微课领域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微课技术规范方面,有的微课视频长度几分钟,有的甚至将近一个小时;有的微课视频内容以图片为主,有的则以文字为主;还有微课自身视频音频清晰度不同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些教师会无视课例的特点强行使用微课进行教学,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微课的应用应与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例如“光与光合作用”推荐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光与光合作用”本身是比较抽象的,书中提到的很多实验耗时较长,学生难以亲自实践,因此用微课教学能更直观展现光合作用这一科学发现的艰辛历程,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方面,可能出现的是微课和课堂教学的脱节,为了微课教学而进行微课教学。在教学实际效果上,如果微课局限于课堂内容教学,那么就难以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评价反馈,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对微课教学质量的评价就可以从这些存在的问题入手。
根据目前微课在中学生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从微课制作的技术规范、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实际教学效果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反馈。
(一)微课制作的技术规范
中学生物微课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微课设计、微课录制以及发布微课。微课设计与教学设计同样在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指导微课的整个教学过程。[2]微课设计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环节的教学作为目标进行拟写。微课设计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课为例,表1指微课针对课前预习所做的教学设计,课后复习、知识点概念的微课设计同理。[3]基于微课设计及后期录制剪辑等技能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师范类高校应开设微课制作相关课程对准教师微课教学技能进行培养,对在职教师则可以通过暑期进修等方式来规范微课技术质量。具体的可以将微课视频的时长、图文比例、视频音频的参数等要求作为硬性指标与观看体验等主观性强的软性指标相结合,对微课制作技术水平进行初步评价。
表1“光与光合作用”课前预习的教学设计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当前的评价标准应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研制分门别类的评价标准,加大用户评价的权重,重视可重用资源的价值导向。[4]中学生物适合用微课进行教学是因为中学生物本身是一门注重概念和实验的学科,而无论是概念还是实验都是相对抽象难以直接理解或者是对学生而言难以亲自实践的。并非所有课例都适合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判断该课例是否适用于微课教学。“光和光合作用”一课中引入了“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学生需要认识光合作用,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意义和应用。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凭借口头描述很难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有直观的认识,如果引入微课这种教学方式,以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将光合作用这类平面的概念立体化,能更好启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掌握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是“光和光合作用”中的重难点,学生可以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掌握,这个实验属于探究性试验具有一定难度,微课在这里扮演先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有大体认知,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判断微课的选题设计是否合理,可以从该节微课的针对性、互动性、效果性出发。微课对教学内容上不应泛泛而谈,切入点要小而精,针对性强能够明确微课是针对某个概念、某个实验或是某个教学环节,能够在观看视频的情况下仍存在师生思维上的交流互动,在教学上具有严密的逻辑,能够体现微课本身趣味、直观的优点。因此,评价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宜,应关注该微课视频对某个教学目标是否具有针对性。
(三)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与微课教学设计不同,微课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一个点,而课堂教学设计针对是一整个面。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也应作为微课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考察重点的是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程度。二者的衔接是否流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生硬的衔接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断层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以学生为对象如表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习体验如何,可以一定程度上对该课例教学设计水平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价。
表2“光与光合作用”一课学习体验的调查
(四)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最根本的微课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微课与常规课堂一样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来获知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而对微课进行评价和改进。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可以是直接反馈也可以是间接反馈。直接反馈指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回答或者作为课后作业,之后教师批改作业获知实际教学效果如何。间接反馈可以是教师通过观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表现估计教学效果优劣。在“光与光合作用”一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心预估学生对微课展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整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最后,可以提出“到底什么是光合作用?”“简述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历程”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掌握的自由发挥,教师从学生的语言文字描述中了解课例教学效果评价。
微课源于在线学习却又不同于在线学习,二者同样是基于建构主义观点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但在线学习由于缺乏师生互动导致教学过程得不到反馈,微课则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反馈微课教学效果这一目的。伯海英老师及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经多年研究,在《优化中学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中提出,可以将课堂提问分为三类,分别是聚敛性问题、发散性问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对应的学习目标类型分别是习得性目标、意义获取性目标以及迁移性目标。微课可以将此引用过来,在观看微课之前或者之后根据微课视频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向学生抛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反馈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
以学生学习效果即实际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制定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教学有用性、微课可用性两个维度,再细分为八项二级指标,分别为选题设计、内容选择、活动设计、易于学习、使用高效、易于记忆、低错误率和高满意度。[5]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地对微课教学质量作评价,相比对微课质量的主观认知,无疑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信息接受通道公式启发教师要让教学方式多样化。微课无疑是教学方式的新走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学习如何制作微课,评价微课,完善微课,共同参与建设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尤其注重对微课的教学评价反馈,从微课的制作、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实际教学效果各个方面着手,处处反思自身微课教学还存在的不足,然后改正。目前,关于评价微课的实践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微课评价的研究还在如火如荼进行,伴随微课评价实践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微课必将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向冲,曹静,陈诚.微时代,关于微课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
[3]黄璐璐.基于不同功能的微课设计——以“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9).
[4]陈香丽,黄桥燕,刘晓静,等.微课的评价定位研究[J].信息化教学,2015(8).
[5]孙聘.基于用户体验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5(3).
G633.91
A
1673-9884(2017)06-0068-03
2017-04-06
林瑶,女,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曾红,女,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