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呈进邹有君刘旭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2.福州第三中学,福建福州350003;3.福州长乐华侨中学,福建福州350200)
瞄准高考精检测突出素养考应变
——2017年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地理试题特点分析与备考启示
曾呈进1邹有君2刘旭3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2.福州第三中学,福建福州350003;3.福州长乐华侨中学,福建福州350200)
通过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地理试卷特点的分析,明确全卷考查的必备知识及要求学生掌握解构信息的能力,发现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进一步领悟考纲的变化。以期对省检后的教学方向做到心中有数,为下届高三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考纲变化;教学启示
福建省考试院组织的2017年4月福建省质检吸引了全省高三师生的目光,因为其既有高三前段复习的质量检测功能,又有对下阶段高三教学及下届文科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基于它在高三备考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参与的省质检网络研讨和对省质检地理试题的分析,来谈谈省质检后的高三备考思路及教学方向。
(一)注重立德树人的导向,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新高考改革顶层设计是“一体四层四翼”[1],提出新的高考评价体系。2017年4月福建省质检试卷很好地顺应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整卷立意都在贯彻“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立场,这可以从试题的情境材料、设问方式、考查重点得到印证。福建省质检密切关注国家考试大纲的变化,注意到修订后的高考考纲没有把“自然灾害”列为选考模块。但考虑到自然灾害是渗透在地理必修模块中的重要内容,这次省质检将自然灾害内容融合在必考中考查。即在37题第(2)小题设置闽浙山区的试题情境,“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该试题借助“山洪”灾害的设计来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地理学习能力。
(二)突出地理必备知识与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内容,保持适中的难度
下表是2017年高三省质检文综地理试题考查知识点的分布:
试题注重对地理必备知识的考查,各个知识模块均有考到,但在所占比重上有所区别,中国地理大于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大于人文地理。在难度上,自然地理大于人文地理,环境保护大于旅游地理。
(三)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时空尺度分析和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关键能力
试题注重对地理四项能力的考查。考查方式以应用地理原理分析区域地理问题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如1-3题,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去分析自然界中影响宝胜村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鼓励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体现试题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如36题(3)小题要求学生回答“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采用“阳光+海水”的新颖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均可种植西红柿。请你选择一种生产方式并说明支持的理由。”
(四)强化地理核心素养,渗透地域文化
试题取材丰富、新颖,时代感强,充满生活气息,保持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如反映时代特征的休闲旅游等,在透着很强时代气息的同时,背后蕴含的是学科的核心素养。如选择题4-6、综合题36(1)(2)题是区域认知素养的体现,选择题7-8、综合题36(3)、旅游地理、环境保护题是综合思维素养的呈现,选择题1-3、综合题37(1)(2)题渗透着人地协调观素养,选择题9-11、综合题37(3)(4)题传递着地理实践力素养。而整个37题是廊桥地域文化的展示。
四大核心素养之间彼此关联,互为影响,很难做到截然分开,只是在每个题目里体现的强弱不同而已。
(五)追随全国卷命题风格,突出省质检的诊断功能
2009年到2015年福建省地理高考实行本省自主命题,其福建卷命题风格侧重“大切口、浅挖掘”。2016年我省地理高考加入全国1卷行列,而全国卷命题风格侧重“小切口、深挖掘”[3]。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实践,我省各地市的地理质检命题风格都发生了改变,都在追随全国卷,但其表现都不如今年的省质检地理试题出色。今年的省质检地理试题试卷命题风格与全国卷基本相同,并有所创新,不同于全国卷近年来借助植物、动物要素侧重对自然地理的考查,而是借助古廊桥这一人文现象展开深入探究。今年的省质检地理试题突出主干知识,侧重考核地理核心素养,很好地体现了质量检查的诊断功能。从考试情况来看,选择题1、5、6、10题得分率低,36题三小题中36(1)得分最低,37题四小题中37(3)得分最低,反映了部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薄弱的问题,也暴露了这部分考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较差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薄弱点和今后教学的发力点。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的体会:学生容易入题,但不易答全。学生的生活体验欠缺影响到答题,同时也体现出选拔性考试不可能过度地迁就学生。就像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卷37题的第(3)题拍摄选在甲地的理由,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摄影常识。因此下一阶段应强化以下方面:
(一)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生活体验
运用诸如衣、食、住、行等与地理关系紧密的题材为主题,挖掘出与学生生活关联的体验,强化气候特征、成因等内容的训练,加强灾害类考点在必修复习中的渗透等,形成完整且正确的知识链。
(二)明晰地理概念,解构地理信息
借助含沙量与输沙量、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等易混概念的辨析,提高对地理时空尺度的认知。结合案例加强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深化地理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认知。尤其是显性信息的提取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37(1)题:
(三)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地理逻辑
在强化主干知识复习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减少模板的简单套用,而是重点提升要素关联分析能力。这在37(2)题体现尤为明显,可借助思维导图加强理解。
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既加强了论证的全面性训练,又能够培养综合思维。备考时应多加强时间与空间、侵蚀与堆积等辩证思维的培养,提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四)巧借思维发散,深化拓展延伸
教师应不断寻找新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启发他们的思维,更好地应对各种新情境。如37题的廊桥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做出如下设问。(1)推测古廊桥建造选择的季节,并说明原因?(2)说明闽浙山区不少古廊桥得以留存至今的原因?这样持续的训练,学生思维在横向上得以拓展,纵向上加以延伸。
借助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地理试卷的考点与能力分析,明晰了试题背后蕴含的地理核心素养,关注了考纲的变化,发现了学生失分原因,明确今后教学要在开展主题教学、培养分析能力、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地理逻辑、渗透地理素养方面发力,更好地应对全国新课标卷。
[1]姜钢.高考“一体四层四翼”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6-10-11(3).
[2]李丽霞.浅谈高考地理四项能力专题复习策略[J].关爱明天,2015(3).
[3]王园园,何萍.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8).
G633.55
A
1673-9884(2017)06-0123-03
2017-05-08
曾呈进,男,福建教育学院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