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声部理论知识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7-07-18 10:01鲁林
艺术评鉴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合唱理论高校

鲁林

摘要:在当今众多高校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等专业中,合唱的学习与排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参与合唱的学习与排练对提升学生音乐素质、表现能力、协作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合唱训练中,除了训练良好的音色、协调整体的配合及较好的音准节奏以外,起着关键作用的一项,便是合唱的理论支撑多声部相关知识。但是目前的合唱队员,特别是学习音乐的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的学习,本文结合部分作品对训练中的现象和原则进行探索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关键词:多声部 理论 合唱 高校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116-04

合唱本身就是多声部音乐,而多声部,则是对于音乐单旋律以上的整体概括。多声部的理论概念支撑着一切多声部音乐,无论是声乐中的合唱,还是器乐中的小到室内乐重奏,大到庞大的交响乐。理论知识,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成像,所以对于高校合唱排练来说,理论概念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目前高校中对于表演类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还不够完善,导致学生无法从本质上获知合唱的核心内涵,进一步让高校合唱的层次无法继续上升。因此,注重培养高校学生多声部理论知识乃至各类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合唱排练乃至各类音乐表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声部理论知识在高校合唱排练中的意义

“多声部音乐是与单声部音乐相对应的一个音乐名词,泛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呈现的音乐形态。研究多声部音乐的相关学科包含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学、配器法等。”②故对于合唱来说,多声部基础理论等于其核心的组成部分。

高校基本已经处于教育的较高阶段,对于音乐专业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在高校中,音乐专业除去学习自己专业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学习掌握音乐这个领域中的必备素质技能,理论知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目前国内音乐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对本专业的较多偏重,他们的理论素质普遍较弱。这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来说,是极大的弊端。因为理论知识,是音乐表演的基础和指导,只有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对于合唱排练,多声部理论知识更是必不可少。

二、高校合唱排练中相对理论知识存在的问题

如前面所讲的,由于国内音乐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更加偏重,所以他们的理论知识普遍较差。合唱中,缺少了理论知识的支持,特别是多声部音乐的相关知识,基本等于无法理解歌曲结构,内涵,情感等等要素,也就无法将歌曲表现出最完整的形态。

(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的不足

首先对于和声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甚至有的同学连合唱谱中,SATB(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中音)四个声部各代表什么含义都不懂。利用和声知识分析歌曲结构,对于了解歌曲思维和感情有着很大帮助。不论是从几个小节内的级数行进,还是大框架的ABA结构等等,都能让演唱者更加深入的把握好歌曲脉络。

其次对于曲式结构的深入掌握也十分重要,什么是主调复调,大小调音乐的风格、情感特征有什么区别,这些了解都对于歌曲线条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拿《黄河大合唱》为例,组曲中的曲式类别各不相同,以《黄河船夫曲》为例:《黄河船夫曲》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是一首主调作品。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讲述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不同于第一乐章,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中采用了西方传统的复调写作手法,运用卡农式模进,将广大人民的激动心情一遍一遍强调,逐渐推向高潮。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動、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之后的一大段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所以《黄河大合唱》组曲在主调大框架下,同时又运用了复调的写作手法,如果这些知识点不能理解,整个组曲中的张弛松紧,情绪变化就不能良好表现。

再如《啊!朋友,再见》这首小调作品,此歌曲是电影《桥》的插曲,后被改编为合唱曲目流传甚广。是一首ABA结构的合唱曲目,A段节奏明快,B委婉连绵、曲折优美, 再现部分豪放而壮阔的歌曲,表达了游击队员离开故乡去和侵略者战斗,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歌曲赞颂了游击队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队员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同时又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运用了当地极具特色的和声小调的调性特点,将豪迈及忧伤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不去进行这般思考,拿到谱子直接唱,想必也不可能唱出本身的音乐感情。

(二)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的欠缺

在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学等专业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专业比较偏重,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于多声部理论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导致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够牢固,对于表演中的结合和运用就更不可能提高了。由此下去,学生的专业水平只能停留在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很难继续提升。另外国内的众多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对于理论课程的开设与安排还没能达到最好程度,有待改善与推进。所以在演唱时对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结构、和弦连接等重要因素缺乏统一的认识,只会基本完成自己声部的演唱,不能良好的与其他声部完整融合,协调统一,使得合唱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多声部理论的学习,可以对合唱排练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对突破难点,提高排练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在高校合唱排练中加强多声部理论知识支撑的方法

虽说合唱排练没能与多声部理论有机结合,最重要的还是理论课程重视程度的问题,但是在国内教育逐步提升的过程中,还是可以从很多渠道同时努力,共同提升的。中国音乐教育的远大目标,需要全体音乐教育人士齐心协力。

(一)对理论课程的继续完善

作为音乐表现的理论支撑,高校音乐教育应该继续重视理论课程的加强与调整,并且提升师资力量,使课程更加受到学生的注意,提升教学质量。当今发达的社会,教师其实有很多渠道加强课程的形象性,更好的让学生吸收。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的软(硬)件的帮助,将声、图、文、谱、像等各种方式轻松地呈现,让学生们的感知系统得到全面的调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可以促进计算机与多种多样的媒体的配合,让学生们的感官与想象力产生共鸣,让资源得以创造,让思维空间得到开拓”④。

(二)鼓励学生多进行较高层次的理论及实践操作

不论是器乐演奏,还是合唱排练,都离不开多声部基础概念的支撑,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创作、练习,反而更能加强他们的自我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可以适当为学生布置一些他们愿意去尝试和完成的任务,音乐本身也是应该在快乐中完成的,不是由外界被动要求,而是内在主动吸收,这样更能使他们加强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

(三)合唱练习中融入理论教学

从之前的表述中可以了解,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尤为重要,所以即使是作为合唱排练的老师,同样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结合教育,特别是引导学生养成分析作品的习惯,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在排练曲目之前认真进行歌曲分析及赏析,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祖国,慈祥的母亲》为例,全曲调性建立在e小调的基础上,采用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围绕e小调的三个主要音级展开,采用二度下行后再做三度、四度上行的音调进入的主题。运用最为常见的S-D-T的正格终止进行,将歌曲本质与感情完美的宣泄展现出来。

作为合唱的排练与指挥者,更需要掌握合唱的排练方法及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演唱合唱作品、排练、指挥合唱作品的能力的同时,要照顾到合唱理论知识体系与合唱指挥技能体系的相对完整,又要兼顾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诞生出真正完美的作品,不论是合唱还是其他音乐表现形式,都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上,所以对于我国的音乐发展,也要着重于理论的培养,对于合唱训练的发展,更要加强多声部音乐概念的深化,牢固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根本解决音准、协调等关键问题,使学生的合唱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馬革顺.合唱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国安.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苏]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王艺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状况分析[J].当代音乐,2015,(06):34-35.

[5]韩德森.论合唱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J].中国音乐,2002,(03):51.

猜你喜欢
合唱理论高校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