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护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对其孤独感的作用

2017-07-18 11:25刘可智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3期
关键词:待人接物生源主观

章 容,陈 晶,雷 威,刘可智*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四川 泸州 646000

论著·预防

中专护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对其孤独感的作用

章 容1,2,陈 晶2,雷 威2,刘可智2*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 调查高等医学院校中专护理专业学生(护生)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方便取样方法,于2015年10月15日选取西南医科大学中专护理专业21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和UCLA孤独量表(UCLA-LS)对其社会支持程度、人际关系现状及孤独感程度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专护生SSRS总评分为(32.46±5.14)分,有无恋爱经历及不同生源地护生的SSRS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RIDS评分为(11.67±4.66)分,有无恋爱经历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19);UCLA-LS评分为(46.69±7.69)分,有无恋爱经历及不同生源地护生的UCLA-LS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RS总评分与IRIDS及UCLA-LS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1),IRIDS评分与UCLA-L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中专护生的交际困扰、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与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可预测孤独感(R2=0.352,F=21.74,P<0.01)。结论 中专护生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孤独感三者之间相关,改善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度,可能有利于降低孤独感,促进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

孤独感;社会支持;人际关系;护生

孤独感是个体实际情况不能满足其对社会网络的需要时,如朋友太少或缺乏亲密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苦恼性心理体验[1],是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间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中专护理专业学生(护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99%以上为女生,年龄多为17~22岁,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与其他专业本科生相比,孤独感更强烈,11.53%的在校本科护生处于高度孤独水平[2]。孤独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率,甚至出现社会适应困难、攻击等行为[3]。此外,孤独感还是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4]。

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5]。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在校期间与周围有关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关系[6]。护生在临床环境中不仅要为患者服务,还要与医生等工作人员合作,是否能够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护生的学习与工作。关于美国大学生的孤独感研究显示,人际矛盾及社交隔离等情境常常导致孤独[7]。一项针对国内7所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孤独感呈正相关[8]。社会支持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关系而领悟到的可以减轻精神压力和缓解心理应激反应的支持,以及个体从自身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客观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国内研究显示,通过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孤独感体验,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均能负向预测孤独感[9]。国外研究也表明,来自朋友或伴侣的社会支持与个体孤独感呈负相关[10]。这些研究提示缺少满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均会导致孤独感体验。但目前针对中专护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问卷方法调查中专在校护生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现状,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5年10月15日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全日制在读的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无重大精神疾病;②获得中专护生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处于临床实习期者。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600人,方便抽取210人参与本研究,发放问卷21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0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调查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6~19岁,平均(17.26±0.71)岁。其中有恋爱经历者45名,无恋爱经历者161名;农村学生157名,城镇学生49名。

1.2 工具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恋爱状况及生源地。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11],评分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好。量表的10个项目及总评分的Cronbach’sα系数范围为0.825~0.896,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724~0.835,提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grative Diagnostic Scale,IRIDS)由郑日昌[13]编制,包含人际关系中的交谈行为、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4个维度,每个维度7道题目,共28题,每题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评分越低,人际关系越和谐。IRIDS总评分0~8分表明人际交往困扰较少;9~14分表明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28分表明人际交往困扰较严重。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5,结构效度0.67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3]。UCLA孤独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LS)(第三版),该量表由Russell等于1978年编制,用于测量“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产生的孤独感[11],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法,1~4分分别代表“从不”“很少”“有时”“一直”,评分越高,孤独程度越高。UCLA-LS总评分20~39分表示无或低孤独;40~59分表示中等孤独;60~80分表示高等孤独。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间隔两个月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3,间隔七个月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62,有较好的信效度[14]。

1.3 调查方法

于2015年10月15日,由两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在教室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若受试者无法阅读或不理解条目,由医务人员讲解并根据受试者选择进行记录。每份问卷完成耗时约20 min,由调查人员当场统一回收。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SSRS、UCLA-LS及IRIDS评分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一般资料中的有无恋爱经历和生源地为分类变量,SSRS、UCLA-LS及IRIDS评分为连续变量,使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不同恋爱经历及生源地中专护生的SSRS、UCLA-LS及IRI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说明其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比较不同恋爱经历及生源地中专护生的SSRS、UCLA-LS及IRIDS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SSRS、UCLA-LS及IRID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对社会支持及人际关系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分析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中专护生SSRS评分

中专护生SSRS总评分为(32.46±5.14)分,客观支持为(7.08±1.89)分,主观支持为(17.70±3.55)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为(7.67±1.61)分。有无恋爱经历及不同生源地护生的SSRS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表2。

表1 不同恋爱经历护生SSRS评分比较±s,分)

注: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表2 不同生源地护生SSRS评分比较±s,分)

注: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2.2 中专护生IRIDS评分

中专护生IRIDS总评分为(11.67±4.66)分,其中IRIDS评分为9~14分的98人(47.6%),15~28分的55人(26.7%)。有恋爱经历护生的异性交往评分低于无恋爱经历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1.39)分 vs.(2.57±1.49)分,t=-2.37,P=0.019]。不同生源地护生的IRIDS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表4。

表3 不同恋爱经历护生IRIDS评分比较±s,分)

注:IRID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表4 不同生源地护生IRIDS评分比较±s,分)

注:IRID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2.3 中专护生UCLA-LS评分

中专护生的UCLA-LS总评分为(46.69±7.69)分,其中UCLA-LS总评分40~59分的158人(76.7%),60~80分的16人(7.8%)。有无恋爱经历[(46.09±8.43)分vs.(46.86±7.49)分,t=-0.59,P=0.552]及不同生源地[(46.48±7.68)分vs.(47.43±7.77)分,t=-0.75,P=0.452]护生的UCLA-L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4 相关分析

UCLA-LS与SSRS总评分呈负相关(r=-0.368,P<0.01),与SSRS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同时,UCLA-LS与IRID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52,P<0.01),与IRIDS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SSRS总评分、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与IRIDS总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见表5。

表5 SSRS、IRIDS与UCLA-LS评分相关分析(r)

注: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IRID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UCLA-LS,UCLA孤独量表;aP<0.01,bP<0.05

2.5 中专护生SSRS、IRIDS与UCLA-LS评分的多重回归分析

以孤独感为因变量,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交谈行为、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中的交际交友、交谈行为和待人接物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以预测中专护生的孤独感。见表6。

3 讨 论

本研究中专护生SSRS总评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15],提示该地区中专护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社会支持状况欠佳,这与李静芝等[16-17]的研究结果相似。其中主观支持维度评分最高,客观支持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说明高校应引导中专护生发现客观支持的条件并予以充分利用,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委员、年级辅导员、学生会等。本研究显示,70%左右的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与邓信芳等[18-19]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比较单一、交往的人比较简单(多为同学和老师),且接触学校之外的社会环境较少,需要待人接物的机会较少有关。此外,有恋爱经历护生的异性交往评分低于无恋爱经历护生,说明恋爱经历可缓解异性交往困扰,这可能与无恋爱经历女生对异性交往产生过多担心、期待,且卫生学校异性交往机会少有关[20]。另外,中专护生普遍存在孤独感,大部分处于中等孤独,少部分处于高等孤独,这与梁梅等[2]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中护生的中、高等孤独比例较本科护生低,较国外护生孤独感评分也低[21]。这可能与中专护生学业任务较轻,有更多课余时间参与人际交往有关。因此,高校应重视中专护生普遍孤独的现状,鼓励其多参与课外活动,降低其孤独感。

表6 SSRS、IRIDS与UCLA-LS评分回归分析

注:R=0.593,R2=0.352,F=21.74,P<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UCLA-LS与SSRS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能降低孤独感程度,这与谭雪晴等[9,22]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在校护生应主动与同学、家庭成员、邻居等建立良好关系,以期在遇到烦恼或急难情况时能及时获得主观和客观帮助,降低孤独的不良心理体验。UCLA-LS与IRIDS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表明个体人际关系越差,待人接物、交谈交际等困扰越大,其孤独程度越高,这与刘倩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对此,高校应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学生应掌握人际交往的必要技巧,如尊重、赞美、倾听等,在与人交往中悦纳自己而不过分追求完美,从而降低孤独程度。中专护生SSRS总评分、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与IRIDS总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人际关系越好,这与秦向荣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相对客观支持而言,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和理解的主观情感体验及利用度对人际交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高校除了创造必要的客观支持条件,还应营造一种关爱和理解学生的环境氛围,并鼓励他们积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其更能预测中专护生的孤独水平。这说明在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中,主观支持相对客观支持而言作用更大。当中专护生主观上感受到被理解、支持,即使客观支持条件不太丰富,也不会导致较高的孤独感。所以,高校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不能仅关注其人际交往情况,更应该关注他们的主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程度。人际关系中的交际交友、交谈行为及待人接物进入回归方程,能预测中专护生的孤独水平。因此,要降低中专护生的孤独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及社会适应水平,应着力帮助其克服与人交往中基本的交谈、交际交友困扰,并对未来面临更多的待人接物交往提前给予指导。

综上所述,中专护生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及孤独感现状都存在不同程度问题,人际关系中的交际、交谈、待人接物困扰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可以预测中专护生的孤独感。改善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度,可能有利于降低孤独感,促进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应引起重视,予以关注并采取相应干预方法。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取样方式,本研究由于条件限制未能采用随机取样,尽管本研究选取了同期总体的近1/3(210/600),但将本研究结果推论到其他中专护生时仍需较为谨慎;②尽管本研究在所关心的问题上得到了阳性发现,但作为调查研究而言,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

[1] 田录梅, 陈光辉, 王姝琼, 等.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2, 44(7): 944-956.

[2] 梁梅, 连双娇, 孙晓琳, 等. 护生孤独感与职业态度的相关性[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 35(6): 105-107.

[3] 付乐平. 浅析大学生孤独感成因及应对策略[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3): 136-138.

[4] Chang EC, Lian X, Yu T, et al. Loneliness under assault: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sexual assaul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oneliness and suicidal risk in college students[J]. Pers Individ Dif, 2015, 72: 155-159.

[5] 刘倩, 张宝山. 不同类型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作用[C]// 中国心理学会. 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13: 4.

[6] 刘民辉, 杨国莉, 唐四元.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3, 27(31): 3477-3480.

[7] Matthewsewald MR, Zullig KJ.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short loneliness scal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J Coll Stud Dev, 2013, 54(1):105-109.

[8] 伍美玲, 沈晓娜, 孙美祺, 等. 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对人际关系及孤独感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9): 1432-1434.

[9] 谭雪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 1046-1047.

[10] Lee CY, Goldstein SE. Loneliness,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in young adulthood: does the source of support matter?[J]. J Youth Adolesc, 2016, 45(3): 568-580.

[1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 82-83, 127-131.

[12] 刘继文, 李富业, 连玉龙.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1): 1-3.

[13] 郑日昌. 大学生心理诊断[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199-201, 234-235.

[14] Russell DW. UCLA Loneliness Scale (Version 3):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J]. J Pers Assess,1996, 66(1): 20-40.

[15] 孙崇勇, 刘浩强, 袁晶.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2): 1518-1519.

[16] 李静芝, 黄芳, 李敏. 护生实习初期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1, 26(5): 23-25.

[17] 吕芳菲, 李春芳. 护生专业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10): 31-33.

[18] 邓信芳. 浅谈整体护理中护士的人际关系[J]. 科技信息, 2013(25): 467, 482.

[19] 左敏. 本科护生共情和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 全科护理, 2015, 13(25): 2462-2464.

[20] 周繁华, 刘爱忠. 我国护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11): 262-264.

[22] 金艳玲, 顾昭明.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12): 1478-1481.

[23] 秦向荣, 毛丹, 丁玲. 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 2010(13): 78-81.

(本文编辑:唐雪莉)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the loneliness in nursing students of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ZhangRong1,2,ChenJing2,LeiWei2,LiuKezhi2*

(1.SchoolofNursing,SouthwestMedicalUniversity,Luzhou646000,China; 2.DepartmentofPsychiatry,TheAffiliatedHospitalofSouthwestMedicalUniversity,Luzhou646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Kezhi,E-mail:kingzliu@163.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the social suppor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loneliness,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enhanc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Methods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on October 15, 2015, a total of 210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in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dopting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grative Diagnostic Scale (IRIDS)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 (UCLA-LS) to assess their status of social suppor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lonelines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SPSS 18.0 software.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SSRS was (32.46±5.14),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SSRS between with and without the love experience and different origin nursing students (allP>0.05). The score of IRIDS was (11.67±4.66),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with and without the love experience (t=-2.37,P=0.019). The score of UCLA-LS was (46.69±7.69),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UCLA-LS between with and without the love experience and different origin nursing students (allP>0.05).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cores of SSRS with IRIDS and UCLA-LS were negative (allP<0.01),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s of IRIDS and UCLA-LS was positive (P<0.01).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versation, communication and dealing with people difficulti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ubjective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degree in social support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loneliness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s patients(R2=0.352,F=21.74,P<0.01).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suppor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loneliness were

closely i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Improving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loneliness and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udents.

Loneliness; Social suppor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ursing students

G444

A

10.11886/j.issn.1007-3256.2017.03.016

四川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2016-16144);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YJ114);西南医科大学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资助(JG2015018)

2016-08-29)

*通信作者:刘可智,E-mail:kingzliu@163.com)

猜你喜欢
待人接物生源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主动交往 收获友情
家庭的教育与引导是塑造子女心性的大学堂
小学语文教育人格教育中的运用探索研究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第9期“成语城擂台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