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SWOT战略分析

2017-07-18 11:59赖晓璐潘荣光赵英明王志丹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沈阳市现代农业农业

赖晓璐,潘荣光,赵英明,王志丹

(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SWOT战略分析

赖晓璐,潘荣光,赵英明,王志丹

(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分析。针对研究结论,文章从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制创新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沈阳市;现代农业;SWOT分析;战略选择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更是走出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速融合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要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以高端精品、高效特色、高产生态和休闲观光农业统领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建设具有沈阳特色的现代农业。

1 沈阳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沈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5年,沈阳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88.6亿元,同比增长3.8%。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1.8%上升到2015年的4.1%,三次产业中贡献率排序上升到第二位[1]。

1.1 农业经营体制及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目前,沈阳市农业经营体制已形成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种养大户为骨干,兼有其它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队伍。这些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的规模经济和效益,带动了沈阳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2015年沈阳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7.79万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6%[2]。

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5年,沈阳市共有农用排灌机械96 284台,农用水泵共有160 519台[1]。虽然农用排灌机械数量比2010年的99 500台有所下降,但是2015年沈阳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17万hm2,位于辽宁省第一位,说明沈阳市农业水渠、水沟数量有所上升,为沈阳市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装备条件。

1.3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目前,沈阳市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超过12.87万hm2,位于辽宁省首位。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占沈阳市全市农业产业值的60%以上,已经成为沈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3]。沈阳市设施农业主要以蔬菜、瓜果为主,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菜篮子”产品,成为沈阳市及周边城镇居民提供蔬菜、水果等不可少的商业性农业[4]。而沈阳近郊区几乎不生产水田作物,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作为饲料作物的玉米生产。

1.4 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体现了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真实水平。“十二五”以来,随着农业推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沈阳市累计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试验和示范项目达到300多项,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97%,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33.33余万hm2,实现农民增收20多亿元。

2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

2.1.1 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优势

沈阳市地理位置在我国东北地区南部,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地处辽河平原主要位置,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土壤有机质丰富,特别适宜玉米、水稻(北方粳稻)、大豆、花生等农作物生长。

2.1.2 农业发展基础优势

沈阳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居辽宁省首位。2015年沈阳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5.88万hm2,占沈阳市现有耕地面积的96%,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6%。其中,沈阳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0.2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76%,占耕地面积73%。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到31.7 kg/hm2,总产量达到358万t。2015年,水稻和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95.4%,且产量均位于辽宁省内前两名,单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作物主要生产花生为主,播种面积占全省12%。此外,蔬菜播种面积居于全省第二位,占全省总面积的16%[1]。

2.1.3 科技发展优势

沈阳市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源,农业高等院校和科技机构众多,包括以市农科院为核心的市属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各类农业职业技术院校,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了基础。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构成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的核心力量,便于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研发能力。辅以全市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共同构建了研发、转化、推广一体化科技支撑体系。2015年,沈阳市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支出41万元,同比2014年增加了5%。

2.1.4 龙头企业品牌优势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沈阳市重点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粮食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占据着稳定的市场份额。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蔬菜精深加工为主的“沈阳榆园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畜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和“沈阳蒲兴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东北最大的饲料加工企业“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2.2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劣势

2.2.1 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薄弱

当前,沈阳市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存在农田水利化程度较低、缺少核心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农田灌溉面积比例仅为42%,低于全国48.7%的平均水平,其中节水灌溉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29.7%。沈阳市高标准农田设施不多,相关的投资和金融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2.2.2 科研管理体制不够高效

由于科研体制管理仍然存在僵化问题,农业科研投入存在明显的行政化主导倾向,导致收入分配方式不够完善,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沈阳市科技创新管理平台还没有发挥科技资源有效整合和科技推广作用,目前农业高校和科研人员仍然各自为战,难以形成项目整合和联合科技攻关。

2.2.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不规范

目前,沈阳市农业生产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户组织化程度偏低,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虽多,但是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完善,运行缺乏规范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囿于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且管理水平较低等主、客观条件限制,合作社管理很多比较混乱,组织机构章程和相关制度发挥作用较小,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很难提高,不能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相适应[5]。

2.2.4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由于价格受市场供求波动的影响和粮食生产成本的不断升高,近年来沈阳市粮农生产效益下降明显,同时农民外出打工面临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因而农民增收途径有限,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目前,沈阳市农民增收幅度趋缓,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2014年进一步扩大,达到23 157元。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放缓,沈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1]。

2.3 沈阳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

2.3.1 国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从2006年开始,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到2013年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全面部署,打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国家政策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我国由政府主导的金融体制改革等优惠政策,对于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来说,都是难得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2.3.2 国家对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按照国家继续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沈阳市作为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沈阳市发展现代农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沈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建设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打造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都市农业,以及加快推进沈康现代农业和沈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这些有利政策将给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带来重大的机遇。

2.4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威胁

2.4.1 区域竞争对手实力增强

从横向比较来看,目前省内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以朝阳、锦州等地区为主要竞争区域,此外,盘锦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优质稻米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稻米生产成为盘锦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助推其现代农业发展。从纵向比较来看,目前黑龙江省地广人稀,农业发展规模性更强、粮食商品率较高,且具有光明北大荒集团等知名的农业品牌。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均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现代农业基础较好。仅在东北地区,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就存在着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对其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2.4.2 外部市场的冲击影响较大

由于农业经营规模不大且较分散,农民信息不对称,市场认知度不够,仍然存在盲目生产的情况,导致沈阳市应对外部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弱,收益也不稳定。加之,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不稳定的特点以及市场的波动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导致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影响。

3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3.1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SWOT战略矩阵

综合上述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结论,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条件有: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基础、科技和龙头企业品牌优势;弱势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研管理体制效率偏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不规范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根据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列出SWOT战略矩阵,得出扩张型战略(SO战略、WT战略)和防守型战略(ST战略、WO战略)表1。

3.2 促进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2.1 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政府部门应在金融、保险、补贴等方面继续对农业进行政策扶持,把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要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各项支农资金,采取生产补贴、发展专项、综合开发、贴息贷款等多种投资方式对农业生产实施支援与补助[6];三是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粮食产区的抗灾、抗旱能力,有效保障沈阳市现代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表1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SWOT战略矩阵

3.2.2 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依据沈阳市资源禀赋条件,突出资源特色,发挥水稻、设施蔬菜主产区的生产优势,扩大优质农产品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规模。从农产品需求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粮油、饲料、肉类、乳品4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打造沈阳市农产品高端品牌,重点挖掘、培育地方特色品种,以生态绿色、医疗保健、文化时尚进行包装提升产品内涵,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执行力度,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

3.2.3 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制创新政策支撑体系

在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现代农业是沈阳市现阶段面临的重大考验。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研体制创新,探索对不同农业科研机构按其性质进行区分、分别指导,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进行科研创新,以创新驱动农业科研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财政资助科研成果产权,深化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以市农科院为核心的科研体系建设,构建起农产品研发、转化、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1]辽宁省统计局.2016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钱克明,彭延军.关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6):4~7.

[3]方伟,李思远等.沈阳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探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4(5):49~52.

[4]刘国斌,王梦霓.沈阳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9):63~65.

[5]张学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234~236.

[6]刘佳宁.基于SWOT分析的“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J].辽宁农业科学,2016(1):9~14.

F327

B

1002-1728(2017)03-0036-04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3.008

2017-06-15

沈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YSK2017-38-01);辽宁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项目(LNKX2016B08、LNKX2016C05);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6AJL007)

赖晓璐(1980-),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研究。

王志丹(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沈阳市现代农业农业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