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7-18 11:19张满云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耐力阻塞性康复

张满云

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满云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1例,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3±6.8)岁;对照组51例,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71.1±6.5)岁。对照组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诊疗模式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时最大功率(Wmax)、最大摄氧量(VO2max)等运动耐力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耐力指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ODE指数及各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BODE指数及各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GR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周、12周后,观察组症状、活动、影响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阻肺患者选择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呼吸康复治疗,可促进病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远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呼吸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高发于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有研究证实[1],慢阻肺发生及发展与呼吸系统对有害颗粒、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目前医疗条件下,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治疗多采用解痉、抗感染、平喘等手段暂时控制病情,慢阻肺稳定期主要采取内科药物治疗,虽然对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多数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康复治疗是慢阻肺患者治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针对性干预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本研究将多学科诊疗模式呼吸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对其康复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3±6.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5)年;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8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71.1±6.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5±0.8)年;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选择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阻肺诊断标准[2];年龄>18岁;具备交流能力;思维清晰;可正常理解量表内容;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者;无法正常交流者;肝、肾、心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与本研究不配合者。

二、方法

1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口服茶碱类药物等内科方案治疗,肺功能Ⅲ级患者加舒利迭50μg/500μg,经口腔吸入;合并其他疾病者根据相应诊疗指南实施对症治疗。

2 观察组: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综合呼吸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呼吸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阻肺的致病危险因素,鼓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远离有害气体与粉尘;通过图片、宣教手册、一对一,口头宣教等途径向患者讲解慢阻肺基础知识,包括慢阻肺常用药物、特殊治疗方法、自我病情控制技巧、自我病情监测、救治时机等内容。 ②肢体锻炼:由呼吸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心肺运动测验,根据患者个体最大运动功率(Wmax)制定运动方案,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肢体锻炼。下肢运动使用功率踏车耐力锻炼,30min/次,3次/周。初始锻炼以达到个体Wmax35%-40%的低强度锻炼,最终锻炼目标为达到个体Wmax50%-85%。上肢训练应用无支撑负重锻炼,患者坐立、双膝垂直、背靠椅背,每次做5组动作,每个动作重复5次;起始负重0.5kg×2,可逐渐增加重量。③呼吸训练:呼吸肌功能锻炼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包括呼吸体操锻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15min/次,3次/周。腹式呼吸:患者站立,全身肌肉放松,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上腹,吸气时腹部膨起,右手抬起,呼气时回陷,右手随之向背、胸部给予压力,左手在呼吸过程中保持不动,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例为2 ∶1。缩唇呼吸:吸气时经鼻孔内吸入,呼气时将口唇缩拢,使气体从双唇自然呼出,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例为2 ∶1。患者熟练掌握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形成自然呼吸方式。④营养指导:由营养师为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对机体需求、病情、饮食习惯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每日3餐饮食计划,并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以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⑤用药指导:由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及使用药物进行指导,并实施安全监督,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发生。⑥心理支持: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由心理医生定期随访,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家庭及生活存在困难患者,由社会相关机构工作者给予必要帮助,尽量减少患者压力。

三、观察指标

①心肺活动试验由心肺功能测试仪进行,从0W热身后踏车,从2W/min增加至20-25W/min,保持转速45-65转/min,直至出现腿部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法再进行运动,功率恢复至0W,心率、呼吸等指标恢复正常时终止试验,记录患者最大摄氧量(W02max)、最大功率(Wmax)。 ②以BODE指数[3]对患者机体状况作综合评估,气流阻塞程度以肺功能测定第一秒用力呼吸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表示、营养状况以体质量指数(BMI)表示、运动耐力以6分钟步行距离(6-MWT)表示、呼吸困难程度以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评分(MMRC)表示。③以圣乔治问卷(SGRQ)[4]对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评估,分为3个功能分,症状分包括咳嗽、气喘、咳嗽等;活动分包括穿衣、爬坡、家务等受限;影响分包括不安全感、焦虑、失望、社交活动受影响等。患者独立填写调查表,计算各功能得分值与问卷总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运动耐力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功率(Wmax)、最大摄氧量(VO2max)等运动耐力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变化,观察组运动耐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BODE指数及各因子变化

治疗前两组BODE指数及各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BODE指数及各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组)对比,#P<0.05

三、生活质量变化

治疗前SGR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周、12周,观察组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防治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累及肺脏后形成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与吸入有害气体、有害颗粒造成慢性气道、肺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5-6]。慢阻肺患者需长期治疗,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呼吸功能障碍、外周肌肉萎缩、负性心理等,以致生活质量下降[7]。传统诊疗模式较单一,难以达到综合治疗目的。本组研究以传统医疗模式为对照组,对多学科诊疗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治疗过程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8]。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BODE指数及各因子变化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组)对比,#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SGRQ评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组)对比,#P<0.05

有学者对64例患者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32例接受由呼吸内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师及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干预,结果显示该组关注出院后各阶段运动耐力、肺功能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9]。表明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确切效果。本研究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的Wmax、VO2max等运动耐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BODE指数及各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上述报道相符。

另有研究指出[10],多学科合作,不仅能促进症状改善,对于患者营养状况、情绪状况及依从性等均有积极影响,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进一步证实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应用SGRQ量表,从患者社会活动、心理状况、病情、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的SGRQ评分呈递减趋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康复治疗可逐渐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心理治疗师定期干预也能降低患者心理负担,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11-12],多学科合作可节约医疗资源,加强各专科协作,避免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但该模式可能存在各学科间意见分歧、各学科医护人员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

综合上述,老年慢阻肺患者接受多学科诊疗模式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减缓疾病发展速度,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且未对远期预后予以观察,结果还需更多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1] 兰丰铃,王胜锋,曹卫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0):998-1002.

[2] 蔡柏蔷.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工作会议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9):715-717.

[3] 李丹,吴君华,徐维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5):1140-1143.

[4] 陈浩,王莹.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4,35(8):1052-1054.

[5] 李夏渝,翁航爱,赖富华.重庆市南岸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4):3234-3236.

[6] 郑连云,顾学存,张海娟,等.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忧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119-120.

[7] 陈文元,赖昕,谢韶东.耐力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2):152-157.

[8] 刘海棠,谢丽娟.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37-742.

[9] 朱卫芬,沈晓莉,周启芳,等.多学科合作团队干预模式对COPD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5,41(15):1828-1829.

[10] 吕建萍,丁淑芳,周志庆,等.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57-1661.

[11] 张志伟.我国开展肝癌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困难与对策[J].肝胆外科杂志,2014,22(4):243-244.

[12] 曾平,朱鸣雷,曲璇,等.治疗老年共病患者的重要模式:多学科整合团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5):336-338.

Effect of multi discip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ZHANG Man-yun

Yantian Club Health Center,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Bao’an,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lti discip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10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51 cases, 32 males and 19 females, aging from 62 to 78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70.3±6.8). The control group had 51 cases, 31 males and 20 females, aging from 61 to 77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71.1±6.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nhaled anticholinergic drugs, β2 agonists, oral theophyllin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respiratory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mode. The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max, VOmax or BOD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lue of Wmax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ODE indexes wa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GRQ (P>0.05), and it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prognosis, which is worth of wide promot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odel; quality of life; exercise tolerance;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8.029

518102 广东 深圳,宝安中心医院盐田社康

2016-11-09]

猜你喜欢
耐力阻塞性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