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节”中构建立德树人课程体系

2017-07-17 06:16陈炳炜
人民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科技节教体局体育

陈炳炜

良好的教育需要情境体验,需要用系统性思维。

多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教育体育局(以下简称罗庄教体局)将国家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按主题进行系统设计,在区本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中,逐步构建了以“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为内容的四节联动大课程体系,以融情趣性、兴趣性、生活意义于一体的“过节”为载体,探索形成了“区域主导、学校主体、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立德树人课程体系。

四大活动主题,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

选择体育、读书、艺术、科技四个主题开展大课程节,是罗庄教体局基于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作出的选择。

“体育节”大课程至今已举办23届,着力于解决中小学生小胖墩增多、体质下降、视力减弱、心理脆弱、营养不健全等问题。多校举办校园体育节常常因场馆有限、器材不足等难题搁浅,由区政府搭台整合了全区的优质体育资源,并对活动主题进行指导,克服了传统体育活动随意性大、指向不明、学生不喜欢的弊端,让学生实实在在喜欢上各种体育运动。在具体的设计上,体育节大课程基于让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特长”的思考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分阶段设置主题:小学阶段按学生力所能及的要求,设置体育兴趣类课程活动主题,开展体育与健康新理念、基础知识普及以及简单活动的训练等。到了中学阶段设置体育、健康与学习、成才的主题,体育与健康活动逐步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体育课程节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语文阅读与写作、艺术等学科整合,促进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

“读书节”大课程至今已举办11届,为的是解决中小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游离、语文学习碎片化、阅读写作两张皮等问题。每年一度的读书节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将语文教学与德育、国学经典、音乐、书法、文学、写作、传统文化、学校文化等课程实行跨学科整合。曾设置的教育主题有“读书修身、立德树人”“修身、尚美、传承”“阅读给我们成长的力量”等。2017年4月举办的读书大课程节,以“传承经典、润泽生命”为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为载体,将阅读教学与德育、写作、音乐、美术等课程整合,包括课本剧、微剧和国学读本等课程形态。平时,学校运用课本剧、情景剧、艺术表演、古诗文主题联诵、诗歌吟诵、成语接龙等形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主题性学习活动,实现了语文听说读写的一体化教学,促进了学生在人文积淀、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审美情趣、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养提升。

“艺术节”大课程至今已举办20届,为的是解决中小学生美育、情感表达、艺术素养欠缺等问题。艺术节每届主题的确立都要結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和“一带一路”等大背景,确定爱国主义、民族复兴等教育主题,如“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孝爱礼强、共筑梦想”“阳光·力量”“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等,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与语文、德育、历史、数学、地理等学科整合,生成了情景剧、歌剧、舞剧等课程形态,促进了学生审美素养、审美情趣、批判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素养的提升。

“科技节”大课程至今已举办7届,是为了解决中小学生科学精神匮乏、创造力下降、探索勇气不足等问题。每届科技节的主题都要根据国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要求、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兴趣爱好进行确定,如“科技在校园、创新在今天”“体验、创新、成长”“青春梦、科学梦、中国梦”“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等主题,将科技创新活动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写作、艺术设计等学科进行整合,生成了科技发明大赛、航模设计、机器人制作等课程形态,突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注重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好奇心、创造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

评价引路,多方联动保质量

四类大课程节每年举办一届,每届都是区域内众学校特色课程的经验交流。每类大课程节都在较为固定的时间举行,如体育大课程节一般设在3月份,读书大课程节设在4月份,艺术大课程节设在l0月份,科技大课程节设在ll月份。

每届每类大课程节的举行分为主辅两个板块。主体部分包括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的指导性讲话、先进学校的典型经验介绍、师生和家长的成果会演,持续一周时间。辅助板块侧重日常,要求学校在一年时间内有计划地基于实际适度、适量、适时开展活动。每届大课程节的举办是上一年的成果展示,也是下一届活动的启动。

罗庄教体局要求每类大课程节都要进行顶层设计,统筹确定课程节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都要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育人要求、学段特点和学生成长需求进行确立,聚焦解决某方面的一个或几个教育难题,总结形成一个或几个问题解决策略,每届主题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衔接性和连续性。

大课程节的课程形式每年都会有适度变化。对于学校而言,要依据区教体局力节的主要精神和主题自主设计确立适合自己学校的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大课程主题,做到“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每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根据区里确定的大课程节主题活动菜单进行自主选择,对自己申报的节目进行自行设计、自主规划、自我创造。

四大课程节采用行政推动、项目引领的方式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板块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主办、学校负责承办,师生和家长全员参与。体育节、艺术节由基础教育科主办,读书节由教研室主办,科技节由电教科、仪器站主办。每届大课程节辅助板块的活动以项目形式分解到其他中小学,如果项目是综合的、跨界的,就由多所学校、多位师生协作完成。为了办出一届内容丰富、特色丰满、主题鲜明的科技节,临沂第五实验小学校长刘同科带领项目团队充分挖掘利用本校本地资源,对科技课程节进行系统设计。团队成员还自费到济南、青岛等地拜师学艺,并请山东科技大学的专家帮助指导科技节。

在区教体局局长石世连看来,每届大课程节盛会由行政科室主办、学校承办、师生全员参与,融洽了政校关系,既发挥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政策指导与专业引领功能,又体现了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尊重,有效地实现了区域、学校教育治理的现代转型。临沂册山中学校长李思栋感触很深:“每类大课程节的举办,为我们学校解决了因师资、硬件、设施等资源有限而解决不了的办学难题,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区域内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大课程节活动由具备承办资质的学校轮流承办。申办资质不仅考察场馆、设施、器具和图书等硬件指标,更看重这所学校对教育的理解、设计规划能力、师资专业化水平以及学校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一旦获得承办权,就要根据确定的核心性实践主题,对相关学科、教育资源等进行跨课程整合。每届大课程节活动的举办,既是全区素质教育成果汇展,也是对仪式教育、美德教育的考验。

为了确保大课程节的育人效果,罗庄教体局坚持“以评促建、激励共进”,以课程节推动教育反思、改进和创新。在评价考核中,对基础环节(包括基础设施配备、基本环节设计、基本节目排练等)、课程节内容及教育质量(包括每类课程节中每个项目教育主题意义等)、课程节特色与风格影响等分层分类实施发展性评价。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本届课程节的奖项评选,优胜者集体和个人都会获得相应奖励和表彰,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督导评估。

多年来,全区“四节联动”大课程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引领、专业推进,以区域主导、学校主体,聚焦学生成长主题,全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员全员、全程参与,收获了学生、家长的成长,也发展了学校、提升了教师,铸就了区域教育特色品牌。

猜你喜欢
科技节教体局体育
教体局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策略研究与思考
Festival tells the story校园科技节讲述历史
唐河县教体局认真 做好第九届素质教育手抄报活动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大数据下教体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科技节,有意思
科技节,真好玩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