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璐
摘要:随着传媒类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传媒类实验室如何创建自己的特色引发高校越来越多的思索。将企业培训引入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训放在企业,是传媒类实验实训教学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媒类实训室;创新发展
随着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校园网络及信息应用系统更加普及和多样,成为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硬件系统为物质基础,通过网络软件系统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功能。机房作为承载教学的重要实体,同时由于学校机房管理人员能力较为薄弱,使得学校机房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保障校园网络及信息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需加强学校机房管理。
传媒类专业的设置与招生也逐渐增多,据统计,全国包含传媒教育的院校已接近800家,高职院校传媒类的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一般而言,本科院校更倾向于理论研究,而大多数观点也认为高职院校应当更侧重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培养。但事实证明,高职院校传媒类学生不光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同样需要理论作为支撑的后盾。那么,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利用“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培养动手能力强且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人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实验室教学不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更应提升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一、高职院校传媒类实验室现状分析
从办学理念看来,几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是受到极大重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训器材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实训的成果。而传媒类的实训器材设备种类多且贵,所以对于设备的要求一般都停留在中上或者中等水平,能保证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的实训环境。
笔者所在高校的传媒类的实验实训室被分为4个专业,包括演播大厅,非线性编辑实训室,环艺设计实训室,模型实训室,动画实训室,拷贝实训室,广告设计实训室,摄像实训室,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摄影棚等。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导致的排课等诸多具体的问题和组织各类专业认证考试,实验室的安排日益紧张,每个实训室几乎都“身兼数职”。
资金的缺乏与实验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传媒类实训室的普遍问题。传媒类专业不同于传统专业,在最初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要求投入资金多,运行成本高,而且设备更新也快。在传媒行业中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中所用的摄、录、编、播等设备均价格不菲,动辄几十,数百万。而且昂贵的摄影摄像器材,每次实训课结束后都得仔细检查精密器材,管理上难度也较大。
二、高职院校传媒类实验室的创新发展
从现状看出,高职院校的传媒类实验室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不能光着眼于在校内开展。而通过已经开展过的校企合作,我们可以摸索出一条传媒类实验室的创新发展道路,对此,笔者有如下浅见:
(1)首先明确校企合作在传媒类专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的办学目的最终是要将学生送上工作岗位,那么在学校的实训课程如能有效的和企业对接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极佳的锻炼,这样也能使毕业生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受到用人单位接受和欢迎。
(2)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
①现在愈来愈多的相关企业愿意同学校合作,而学校也乐意将自己的学生送入企业进行锻炼。方式之一,便是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教学上有了企业的加入,学生们在实践中就更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真实的案例实训让学生更有紧迫感,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变得更加上进求知。
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不光仅依靠校方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同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通过企业的实训基地,对校方来说可以节省一部分昂贵器材的开销。
③让学生参与机房管理。机房的有些管理工作相当琐碎,而且有很大的重复性,管理教师在这方面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在长期管理过程中分身乏术,这时机房的管理与维护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中途管理教师有事外出,则管理更会陷于无序状态。因此可以考虑采取让学生参与管理、教师指导管理的模式。管理教师的主要工作变为组织、管理和辅导几个学生管理小组,机房的各项管理工作由几个学生管理小组直接负责。采用这种模式管理机房,学生在机房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出一批计算机技术领先的学生。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后,管理教师就可以从中解放出来,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开销。
三、结语
长久以来,笔者所在学校的传媒实验室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实验教学特色,在创新教学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上文中提到的合作方式,在教学中都已经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我院还同本市的多家相关传媒企业和机构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为企业的人才输送建立特定的专门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方法都是在和企业互助合作中逐渐摸索出来,也为传媒类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开端和示范效果。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两种形式给学生以多样的,全新的实训锻炼机会,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好的锻炼平台。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改变,建设高水平传媒类实验室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冯菊香.地方高校传媒实验室建设初探一以玉林师范学院传媒实验室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129.
[2]黄武秋.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5).
[3]尹敬齊,刘晓东.高职影视广告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读写算,2010(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