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对传统课堂、网络学习以及微课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发现高校微课建设存在时长受评价导向影响、微课功能定位过于偏向教师专业发展、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微课建设需要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提升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将微课平台及时转向应用环境建设方面。
关键词:高校;调查;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3-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3.117
微课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了解学习者对微课的认识度、接受度和需求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共设计题目23个,题目以选择题为主,单选题的设置可以如实呈现选择结果和比例,具有直观性。多选题通过多个选项的设置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通过问卷来了解学习者在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对网络学习的想法,微课形式方面的期待或建议等。
二、微课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特征
大学生采用微课学习有一定优势,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时间可以自由分配,学习自主性强。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他们在线时间长。同时,他们的课程专业化程度高,年龄和学习经历比较成熟。他们的评判相对理性,保证了调查数据的有效性。
(二)课堂学习需求分析
54.32%的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长在20分钟以下,略高于20分钟以上的人数(45.68%)。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上,能一直关注教师讲课内容的同学非常少,4.94%的学生会高度关注教学内容,其余则会不同程度地走神。在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度上,除了4.94%的学生从没出现过有疑问的地方,其他人都会不同程度出現有疑问的情况。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传统课堂中自主听课和完全领会教学内容的比例并不高。这说明传统教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问题,微课或许会成为一个突破口。
但对“课堂内容没听懂的是否想课后回看课堂教学”的答案并不悬殊。回答“是”的比例略高(58%)。可见,学生并不期待看到与教学过程完全一样的重放视频,这就说明为什么课堂实录的微课不受欢迎。81.5%的学生认为网络课堂时长可高于20分钟,23.46%可以接受40分钟以下时长。由此推测微课不能一概而论地采用短小教学视频。
(三)微课需求调查
调查列举了7类微课资源让学生进行多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视频(58.02%)。选择外语的人数(41.98%)排第2位。第3位的是各类等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愿意接受专业课微课学习,同时表明这类微课的匮乏。专业微课建设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对微课形态呈现的调查显示,69.1%的学生愿意接受随教学内容而变化的空间背景,37.04%(排第1位)的学生喜欢光线柔和,对戏剧性布光和自然光线的接受度也比较高。绝大多数同学对微课持认可态度,大家希望看到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微课形式,比如对聊天、动画、小短剧的引入都很感兴趣。对微课呈现的空间、光线、声音等元素也倾向于区别传统课堂。
三、微课设计策略的提出
(一) 结合电视编导艺术,充分考虑微视频特点
从呈现方式看,微课的重要载体是“微视频”,这意味着它是动态的,由时间和空间共同架构起来的。因此,微课设计要充分考虑微视频的特点,做到精品化、风格化与审美性。
微课“精品化”是指内容上要挑选适合微视频表现、适合学生自学的资源。微课设计制作要精心策划,每种视听元素的使用都要为教学效果服务。风格化则体现在教师人格魅力、讲授方式个性化、微课包装的可识别性、拍摄制作风格化等方面。审美性是强调大审美观念。学习过程不只是学会知识,更应该是一种美的体验或情感体验。无论微课形式繁简,流畅的教学过程、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组织合理的资源呈现、丰富的图片图表都会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强化微课前期策划
完善的前期策划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使整个制作过程更为可控。前期策划包括两方面,一是筛选选题。针对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微视频特性,筛选适合微课呈现的内容,并确定最终呈现的视听形态;二是拍摄制作的前期策划。在拍摄前制定拍摄脚本,根据微课风格定位设置灯光、机位、景别、场景等元素。详尽的前期策划是保证拍摄顺利进行的基础。
(三)提升微课视频的空间感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微课空间多样化呈现是比较认可的。平面化的微课呈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集中关注点,但同时会产生呆板单调感,易产生视觉疲劳。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如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背景或实景拍摄,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带入感、参与感和融合性。
(四)加强微课的情境化和案例化
微课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取代系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微课应该发挥其视频特性,在学科或知识点上选取情境化和案例化的部分。从教学资源来看,学生更期待高质量的教学视频。那些粗糙简陋、随手制作的微课,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都是有限的。
(五)树立微课程的包装理念
将栏目包装理念引入微课视频中,比如醒目的Logo、统一的色彩与色调、统一的音乐风格、统一的开场等,会让学习者产生非常清晰的整体感和连续性。这点在电视节目栏目化中已经得到验证。微课通过固定主讲教师,固定时长,固定包装,使学习者每次学习都能感受到熟悉中的陌生。这既会使学习者通过微课中某些不变的元素始终保持熟悉度和亲密度,同时又会对每期课程讲解中呈现出内容元素的变化而产生新鲜感。
参考文献:
[1] 钟大鹏.高校微课视频制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 2014(15):142-143.
[2] 张宇,张坤.大审美经济催育人类文明新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6):108-111.
[3] 梁厚圣.微课的摄录与后期制作探究[J].学理论, 2014(21):171-173.
[4] 冯笑炎.微课制作中的编导技巧探析[J].软件导刊, 2016(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