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李田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水区,研发与创新投资不仅为企业带来高收益,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叠加背景下,如何挖掘无形资产的价值,探索无形资产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利用无形资产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质性研究理论,首先通过描述、归纳、提炼等具体方法,从无形资产评价、无形资产运营与企业融资、无形资产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总结无形资产研究相关的内容、观点与结论;在此基础上,梳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无形资产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资产评估;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4-0076-0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指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资产评估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相辅相成:资产评估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必要的推手和重要技术支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和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形资产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拥有的无形资产质与量的竞争[ 1 ]。知识产权在创造、保护、管理、运用、维护及实现技术自由和市场自由的过程中,都对资产评估有重要需求。尽管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出资作价、涉税方面已有较多资产评估实践,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在评估理论和技术应用、知识产权营销(诉讼、融资担保、资本化)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具体实施中面临产业化、商品化不足的问题(纪益成,2016)。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推进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目标。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与推动,为无形资产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6年11月12日,第一届京津冀无形资产与科技创新智库联盟高峰论坛在天津财经大学召开,会议围绕“‘互联网+无形资产与科技创新”,深入探讨当前无形资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与质量评价
以固定资产为代表的有形资产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作用地位上有了大幅减弱,而代表着专利、著作、品牌、声誉和文化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由于无形资产往往具有难以识别和确认的特点,使得当前企业价值难以被投资者及时发现,这从侧面导致了我国企业价值流失的问题[ 2 ]。深入研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对于发掘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评价无形资产质量、丰富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研究
以苑泽明教授为核心的天津财经大学无形资产研究团队从2010年开始进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价指数”的研究工作,历经“明确基本原则、提出假定前提、奠定理论依据、选取评价指标、模型与算法生成、检验与指数优化”关键阶段,从无形资产价值链角度,着眼于企业“创新能力→竞争力→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形成过程,通过构建无形资产指数对隐藏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人才与管理等抽象概念或过程予以科学量化,以发掘和评价无形资产这一“隐性”资源对企业价值创造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团队于2016年11月12日首次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价指数”,该指数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评价对象,以2011—2015年整个“十二五”为研究区间,采用0—100的百分制计数形式,从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层面,对不同行业、区域及产权性质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与差异进行动态评价。
(二)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与比较
首都经贸大学的崔也光教授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无形资产结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指数、产出指数和创造潜力指数、1985—2014年累计专利申请授权量等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远远低于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固定资产在资产结构和公司发展中仍占较大比例,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还未引起充分重视。此外,三大地区经济发展及无形资产质量全国领先;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和营业收入总量最高且遥遥领先,但无形资产结构不尽合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无形资产质量较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明显,影响了无形资产的质量,并延伸出了以下结论:北京知识产权综合指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均排名第一,但河北发展较弱、排名较后,导致京津冀地区的综合排名在三大经济区之末位,影响了该地区无形资产的质量。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存续状态和质量评价
中南財经政法大学的汪海粟教授认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对于资本市场有效运转非常关键,且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也与公司价值和绩效息息相关。而现有研究对无形资产内部结构关注不够,尤其是未对无形资产展开基于常规与非常规、低效与高效、存量与增量、关系类与技术类的聚类分析。因此,根据创业板企业创业期、多民营、科技型、高成长、轻资产的特点,结合创业板板块三高发行、波动剧烈、业绩变脸、套现频繁的特征,及无形资产贡献巨大、类型多样、会计约束、披露失真的特性,采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案例研究以及专题关联研究等方法,以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技术相关类无形资产、市场相关类无形资产、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相关费用投入、行业差异、企业绩效及市场表现等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占比变化主要来源于并购行为所产生的商誉增加;技术类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占比提高并不明显;会计制度的刚性约束使得无形资产表内披露存在技术障碍,短期内难以解决,必须辅助以表外披露或专门披露。因此,应在充分挖掘表内外信息的基础上构建综合指标体系,以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首次披露与持续披露情况,探索披露的总体差异与行业差异[ 3 ]。
二、无形资产运营与企业融资
无形资产的运作与经营是企业资产经营的核心,其主要运作与经营的方式是企业并购。在并购实践中,管理粗放、收购战略失误等问题往往会导致企业并购失败,而战略协同、文化融合、资产的有效重组等是确保并购成功的关键。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无形资产保护形势严峻,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此外,从国内企业发展实践来看,对无形资产的运营(如无形资产的交易交割等)也打开了企业融资的新思路。
(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无形资产评估
关于资产评估中的无形资产评估,天健兴业首席评估师崔劲博士指出,收益法是主流评估方法,但由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标的物较大,无形资产评估值出现不一致的可能性也较大。不同评估参与方在评估中的关注点不同:从评估师的角度来看,无形资产评估中涉及的无形资产的识别、测算以及参数的选择问题等是关键;而从企业角度来说,受我国资本市场及企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无形资产的识别、未来经营中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测试及巨额评估增值中少见无形资产价值等。
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三大基本方法,通过对2010—2015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评估实务研究发现: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评估方法的使用上,资产基础法即成本法的使用率下降,收益法的使用率上升;2010—2015年均未出现评估增值率超过20倍的公司,重组交易价格从2014年开始大幅增长;重组交易的年均市盈率走势与上证综指年日均指数和深综指年日均指数走势相符。由此发现目前我国并购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尚存在以下缺陷:发行股份的市场定价采用股票市场均价,而企业置入资产的定价采用基于盈利预测估值方法,导致股票市场与企业经营情况不同步,投资者理性不足,市场弱式有效,加大了企业风险。因此,建议股份发行价格以公司内在价值确定(崔劲,2016)。
(二)无形资产交易交割与企业融资
北京曼德投资公司总经理郑奇博士提出无形资产的交易交割可以通过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双向打通,盘活高科技创新资产。具体操作方式是通过与交易中心及商城购物中心合作的交易信息网络服务+创新商品交割网络服务及投融服务的综合服务集成平台模式,即通过整合创新企业(个人)、投资机构(个人)以及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的资源,促进创新资产交易的活跃性,同时为客户提供创新产品、技术转移、无形资产转移、商标、特选加盟权的商品化服务,成为创新商品即服务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商品化、货币化、物化的服务集成模式,最终实现企业多渠道融资、多渠道推广产品,形成“无形资产流通、定价、融资问题的生态链条”。
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融资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一是将拥有的专利技术、软件著作、人员组织及商业秘密等多种无形资产(或与有形资产一起)进行打包封装,形成高质量的资产组合,通过无形资产投融资平台找到直接投资人获得融资;二是将无形资产捆绑而成的资产包在无形资产交易平台(即交易所)进行挂牌,通过交易所的做市商交易实现无形资产融资,同时扩大企业及其挂牌资产的影响力;三是将无形资产产品化,根据不同目标客户提供不同无形资产组合服务产品,通过线上推广、线下合作的方式,实现无形资产的可交割化;四是基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金融众筹平台,利用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吸引投资人,实现企业融资。其中第二和第三种方式同属无形资产交易交割体系,互相促进。一方面,无形资产交易中等价物化的无形资产促进技术的交割应用;另一方面,等价物化的无形资产交割量加大,可以抬高该无形资产需求,反向促进交易平台该无形资产交易,增加企业融资。无形资产交易交割与企业融资示意图见图1。
三、無形资产、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
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研究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及会计学各自领域内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有交叉重复,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中,自主创新是形成核心知识产权的重要前提[ 4 ]。无形资产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也成为无形资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测度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习近平同志(2015)明确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创新发展是强国之路的战略选择。欲从统计学的视角测度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贡献,需要建立科学、可行、立体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予以衡量。因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汤湘希教授结合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将统计指标体系予以集聚,便于在实践中使用。
对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测度,分为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单一指标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数量、研发(R&D)强度、知识产权对经济的贡献率;综合指标应构建创新指数或知识产权指数[ 1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包括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三个指标;研发强度包括全社会(地区)研发投入/全社会(地区)GDP、研发支出/销售收入;知识产权对经济的贡献率包括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对经济贡献测度两个指标;中国创新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由21个具体指标从四个方面(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衡量与评价,对区域的评价同样适用;关于知识产权指数,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导向性五大原则,将知识产权指数的内核实质定义为评价一个主体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在自主创新视角下,知识产权竞争力是知识产权创造竞争力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集合体。因此,知识产权创造及运营能力既是产业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粘结剂和催化剂,又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构建知识产权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及其测度方法,为进行知识产权统计提供了现实选择。
(二)无形资产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在无形资产运用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对无形资产认知度低,利用方式单一;二是企业融资难,难以实现无形资产有效转化;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产业化程度偏低。这三大问题严重削弱了“企业及科研院所驱动力”(郑奇,2016)。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其资产化和产品化促进企业技术转化。一方面,通过无形资产评估,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资产化确认,从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在无形资产运营中,企业往往会根据不同目标客户提供不同无形资产组合服务产品,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目标客户需求,同时,反向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因此,只有将自主创新战略与企业无形资产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本中智力资本的创新创造功能;才能使一个企业真正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形成垄断市场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一个国家从质低价廉的制造大国发展成为优质高价的创造大国(苑泽明,2012)。
四、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21世纪是无形资产面向世界的发展阶段[ 5 ],无形资产研究已由单纯的会计问题拓展到经济、法学、评估等多学科,形成跨学科研究的趋势。未来,无形资产学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资产开发运营、无形资产价值核算、评估与审计、无形资产投融资乃至知识产权贸易等领域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化[ 2 ]。当前学者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更偏向问题导向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更加注重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交叉性,更加重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且在定量研究上更加注重经验数据的支持及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更加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匹配,从而更为科学性地“引进→模仿→创新→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汤湘希.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回眸与展望[J].会计之友,2010(6):4-13.
[2] 苑泽明,王红.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基于文献法的无形资产研究述评[J].当代会计,2014(1):8-11.
[3] 苑泽明,金宇,王天培.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价指数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5(5):72-79,95.
[4] 汪海粟,黄溪.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指数构建:2009—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解析[J].改革,2013(8):116-123.
[5] 于玉林.无形资产哲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