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追忆

2017-07-17 15:26程红兵
中国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建平中学同学

2017年的春天注定是寒冷的,一阵一阵的冷空气自北向南侵袭着大地,侵袭着人们。3月7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聂建平发来微信:“程老师:今天凌晨宁老师走了。元月份去看他,还说好春暖花开的时候相约去踏春,想不到他突然就走了。”简直不敢相信,我立刻就发去微信:“太突然了!什么病?”聂建平回复:“癌症,是肝胆管瘤。”我说:“噢!天哪!”可恶的概念,可怕的病症,迫使我相信这是一个不可挽回的事实!聂建平继续微信:“去年他还乐观地说准备身体好一点就去深圳的,结果病情一直在加重。元旦的时候已经扩散了。特别遗憾,宁老师深厚的古诗词学养没有被传承下来。先前我极力鼓励宁老师开发相关课程,可惜一直没有落实。唉,如今只能一声长叹。”聂建平所说的我完全知道,甚至我比聂建平所知道的多得更多,但此时此刻,竟说不出来,只回复了一句:“一声叹息,令人悲痛。”之后又补充了一句:“你是否出席追悼活动,如果去,代我致意……谢谢。”

晚上19:48分,我的上海手机号收到一则来自宁冠群的短信。我当时一阵惊喜:下午的消息是不是搞錯了?抑或是宁老师被抢救过来了?打开一看,短信说:“程叔叔,我父亲于今日凌晨三点四十三分过世。”彻底粉碎了我侥幸的希望。此时此刻,我无力充分表达我的心情,只是简短地回复道:“非常震惊!非常哀痛!你父亲是个好人,失去他万分悲伤!节哀顺变。照顾好你的母亲。”

3月11日下午,上海市建平中学的唐忠义老师发来微信:“程校长好,刚刚与毛老师等随学校工会参加完宁老师的追悼会,现场气氛庄严肃穆,来者甚众,哀思绵绵,深怀感念!昔日课题组根林、广录、老聂、老余等先后多次分头去家中或医院看望宁老师,并到宁府吊唁。知您为此殷切垂问,特此回告,勿念!”我回复:“谢谢忠义,愿冠群兄安息!”大学同学群里的同学纷纷发出悼念宁冠群的微信,弥漫着沉痛的心情和相互慰藉的表述。随着同学们的悼念,慢慢地把我带入回忆。

我和冠群是大学同班同学,印象中他是1951年出生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圆圆的脸,圆圆的身材,永远处于精神旺盛的状态。我们同住在一幢宿舍楼,我和冠群住在门对门,大多时间里总是看到他伏在小小的课桌上读书写字或和人聊天,样子谦和,说话语速相对慢一些,很有节奏感。我比他整整小了10岁。记得和他在一起时,也没有见他居高临下教训我及与 我年龄相仿的小同学们,总是很温和地说话。当时他因为有些微胖,圆圆的,真有点儿菩萨的味道,和蔼可亲,与世无争。让我和全班同学都极其佩服的,是他的考试成绩。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是优秀,没有例外。他以不败的成绩征服了全班所有同学,这个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他的学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考试成绩中,更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

1982年大学毕业,在那个大学生极为缺乏的年代,几乎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急需中文系的专业秀才,我们班的同学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很轻松地进入当时人们艳羡的单位,或进大学任教,或进政府机关当官员,或到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当编辑记者,做“无冕之王”……只有少数人会到中学当教师,按照当时社会的评判标准,可以说进中学当教师是分配最差的,冠群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直接分到南城一中当教师。那是一所县城学校,而他是全科优秀获得者,无法知道原因……只记得,当时我被分配到上饶市一中任教,颇有几分落寞,甚至有点儿愤愤不平!

毕业就是分别,他在南城,我在上饶,天各一方,较长的一段时间,彼此杳无音信,但因我们都是中学语文教师,身上有一种向上发展的动力,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再次相遇是迟早的事。我因为获得江西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在一些语文刊物上发表了一些比较尖锐的文章,引起了同行的注意;冠群是因为创立了一种语文教学模式“六环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而崭露头角,当时被列为全国有影响的九大教学模式之一。江西省中语会上,我们有了短暂的相聚,彼此惺惺相惜,他的论文获得了江西省的一等奖,我的论文也获得了二等奖……

1994年我工作调动,离开江西到上海市建平中学任教,1996年出版了我的第 一部个人专著《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由于年轻,没有什么知名度,出版社要求我包销3000册书,于是我就发动相关朋友帮忙。记得冠群接到我的订单不久就汇来款项,购买了几十本书,当时我很是感动,再三表示感谢,他却十分真诚地回复说:“你的著作对语文教师很有启发,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专门讨论了你的书。”其时他已调任南城教育局担任副局长兼教研室主任,他的改革依然在继续,广受好评,在江西省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全国颇有一定的知名度。

大约是在1997年,我接到冠群的电话,他向我介绍了他的教改工作,同时也告诉我江西省教委要调他到江西省教研室工作,并担任副主任,这对他的发展极为有利。他征求我的意见,并且告诉我,他有三个孩子,很想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发展平台,想到上海来。这的确是个艰难的选择,不过以他的为人处世风格,一定会为了孩子把自己先放在一边。其时我校副校长调任刚刚创建才一年的上海市进才中学担任副校长,我热情地向他推荐:宁冠群是一个学养很深、语文教育很有造诣的优秀教师,并一一拿出论据。校长动心了,按照程序进行考核,接下来 就是试讲、答辩,冠群毫无问题,一路绿灯。他的功底、学养摆在那里,如愿以偿地调任进才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我在建平中学,冠群在进才中学,两 校同属浦东新区的市重点中学,相距很近,我们见面的机会和次数多了。有同学来访,一定把冠群叫上;同学生病,一定和冠群一起去探望。常常听到冠群在进才中学的好消息,他的课十分受学生欢迎,课改屡次受到校长的表扬。后来听说他生病住院了,赶紧到黄浦区的仁济医院探望他。刚刚做了手术的他,整个人都瘦了下来,不再是圆圆的脸、圆圆的身材,下巴尖了,变“苗条”了,看得让人心疼。出院后,他依然热心于语文教育改革,担任了进才中学的语文教科室主任。命运总是在捉弄好人,好像没过两年,再次听说他住院做手术。可怜的冠群,连挨两刀,我去探望他时,人更加消瘦,但一如过去那样温和地说话,气力却明显不如以前,脸色也灰暗了不少。

2003年,我担任建平中学校长,不久进才中学也换了校长。大约是在2006年,冠群找了我,希望调到建平中学任教,我 当然是答应的。鉴于他的身体状况,我安排冠群担任图书馆馆长,兼任一个班的语文课,不进高三,只上高一、高二年级的 课。他会经常和我聊起他的语文教学,对学校管理工作也十分诚恳地提出他所看到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让我高兴的是,他的语文课几乎征服了听过他课的每个学生,尤其喜欢他上的古诗、古文课。他,古文功底深厚,满腹经纶,会咬文嚼字地背诵古文,拿腔拿调、摇头晃脑地吟唱古诗,乐于教学生写对联……人们常说:教师有魅力,课才有魅力。冠群的语文课,是非常纯粹的语文课,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带着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

那一年申报特级教师,我坚决支持他,从学校到浦东新区,从区学科组到区总评,一路表現很好,但到市里最后一关答辩时有些紧张,没有将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很可惜,冠群与特级教师擦肩而过,但在我的心里,他早已是特级教师,因为他的学养、语文教学研究、讲课都超过了特级教师的水平。

2010年8月,我调任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担任院长,离开建平中学了,但我们彼此还有联络。我和胡根林、宁冠群等申报了一个区级项目“高中语文质量目标”,经常开会研究项目,一起切磋讨论。项目进展得也非常顺利,获得了优秀等第……没过多久,大概是2011年12月冠群年满六十,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

2013年,我提前退休,应聘到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担任校长,最先组团从上海看我的就是这个课题组的教师们,冠群也很想来看看,因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终于没有来成,彼此都很遗憾。

这两年春节,我和冠群都有短信问候,我也多次邀请他在方便时来深圳转转,每次他都愉快地答应了,但始终没有来成。这期间,我也陆续听到关于冠群身体状况的消息,听到的总是他身体不太好的消息,甚为牵挂,但也无可奈何。

2016年9月24日,忽然收到冠群的

邮件:

红兵好!很久不见了,想念殷殷!你一向有志有为,必定很忙吧?

去年曾打算今年春天去一趟深圳,去看看老同学和你的学校。谁知今年3月底 体检查出肝胆肿瘤疾病,于是接下来便忙于各种检查、诊断和治疗,折磨中健康状况江河日下。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5月做了粒子植入手术治疗后,转入家里调养。目前病情初步得到控制,前途仍渺茫不测。

回首生平,得到你这位老同学关照和帮助最多,可惜对你辜负太多,每每愧疚莫名,实在抱歉!

病中兴味索然,除了读读闲书,别无留恋。偶尔翻到去年写过的一篇短文《辩体论教 走出误区—关于〈说数〉教学价值定位的思考》,觉得对当下执教《说数》 这篇课文的老师们可能会有点点帮助(上海和广州高中教材都选了这篇文章,我曾应邀在广州二中上过这篇课文),可我现 在几乎和语文杂志社没有联系了。于是想 发给你先审阅一下,如果你觉得还有点价 值,请推荐给上海《语文学习》或其他刊物试试,看能否发一发,算我对语文教学的最后一点贡献了。如无甚可取之处,则不必麻烦,算了。

聂建平老师来医院看我,鼓励我说:“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深圳看程老师!”但愿真有康复之日,一定来看望你!

祝老同学奋发有为,健康快活!

收到请短信回复宁冠群

当时是双休日,我在外地讲课,赶紧用手机给他回复:“冠群兄:保重,保重!我一定将你此文传到位。红兵。”其实心里焦虑不已, 9月26日一早到学校后, 我赶紧给《语文学习》主编何勇发去邮件:“何主编:早上好!宁冠群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是我的建平中学同事。最近收到他的一份邮件,非常感动,也非常伤感,自己大病在身,仍然情系语文教学,这篇文章我 转发给你,看看《语文学习》是否能用?谢谢!程红兵。”后来何勇主编回复我:“程老师好!久未问候,心有挂念。宁冠群老师的文章挺好,拟在近期发表。希望 宁老师尽早康复。祝好!何勇。”

今日再读冠群邮件,禁不住泪眼模 糊,这封信是冠群的最后一封邮件,其情真切,其心忧伤,读来何其伤感,何其悲 痛!当时还能对话,此时已阴阳两绝,再不能对谈语文,再不能相聚一堂,再不能听到他温和的卷舌音,再不能看到他沉浸在古诗文教学的身影。天不假年,哀之,痛之!我诚心诚意地希望但愿有天国,天国里有学校,冠群兄一定会以他渊博的学识继续给孩子们上课……

注:宁冠群,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曾创立并成功实验“六环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是以“迁移教学法”独步教坛的教育专家,当代名师。

(作者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欢
建平中学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