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凤
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莆田市为例
郑秀凤
莆田市涵江区价格认定局
近年来,莆田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然而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资源损害事故量逐年增多。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也相伴而生,面对这种新业务,如何准确把握其价格认定的基本原则、操作思路和技术方法,为环境污染相关的司法和行政工作提供价值依据,是价格认证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该文以莆田市为例,通过调查本辖区内环境污染价格认定工作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查摆业务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环境污染损害 价格认定 存在问题 对策
价格认定工作承担着为国家机关提供行政征收、行政执法及诉讼证据服务等重要职责,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高度集成的显著特征,所涉及的专业细分领域十分广泛。随着莆田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开采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事故逐年增多,环境污染损害认定便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价格认定业务。如何准确把握价格认定基本原则、操作思路和技术方法,为环境污染相关的司法和行政工作提供价值依据,是摆在价格认证专业技术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莆田市为例,通过调查本辖区内环境污染价格认定工作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查摆业务实践中的操作难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价格认定基层工作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本次调查近10年来(2007-2016年)全市环境污染价格认定相关情况,调查方式是走访市级及各县(区)价格认证有关部门、查看档案及电话咨询等。据调查,2007-2011年共办理环境污染价格认定业务5件,2012-2016年近5个年度共办理23件,其中2012年2件、2013年2件、2014年3件、2015年7件、2016年9件。近5年办理的23件环境污染价格认定业务,按环境污染源产业类别分,制鞋及鞋加工相关配套类9件、生猪及鸡鸭养殖类8件、塑胶塑料制造业5件、矿产资源开采类1件。同时,调查国家环境保护涉及价格认证相关政策,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和司法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15年〕118号的指导精神,2016—2020年将全面推进完善相关评估技术管理规范,推进立法,形成全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能力,这四年重点培养和储备环境损害鉴定人员。
通过调查可知,环境污染价格认定业务量在2012年前甚少,但在近5年呈逐年增长态势;从污染源产业类型分析,主要是制鞋、养殖及塑胶塑料制造业这三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辖区内环境污染的几个传统产业类型;从国家政策导向看,环境污染价格认证逐渐引起国家及社会的重视,其重要性日益显现。
2.1 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实践中面临的操作难点
从经济学原理看,绿色成本是环境污染破坏损失和环境保护治理成本等“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的总称,表现为价值消耗和价值补偿的有机统一。在环境污染价格认证实践中,环境资源价值认定规则习惯于套用现行会计制度中的成本核算标准,而对绿色成本支出项目在现行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却重视不够。换句话说,在办理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时,主要是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所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价值进行价格认定,却忽视了被污染环境、被破坏生态恢复原状或再生的间接财产损失价值。这种建立在会计成本理念而不是绿色成本理念基础上的价格认定规则,抹杀了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鲜明特征,从而使认定结果有所偏失[1]。操作难点主要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恢复原状或再生的间接财产损失价值的认定,这涉及运用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而价格认定人员对这方面业务知识不知悉,在价格认定实践中难以入手。
2.2 缺少外单位专家业务技术支持相关机制
价格认定机构未设立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资产评估及医疗等行业的专家库,也未形成正式的专家业务技术支持相关机制。认定实践中,遇到环境损害价格认定疑难技术问题,通常是利用认证人员私人关系,与熟悉的环保部门人员电话联系沟通获取业务知识。由于得到的信息缺乏全面性,难免造成自身理解上的偏颇或一知半解。
2.3 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专业技术人员稀缺
由于高、中级价格认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人数较少,且环境污染价格认定业务的特殊性及技术处理的难度性,能胜任该项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造成环境污染价格认定工作的被动局面。同时,因机构编制限制,近年来价格认定部门较少招聘人员,且招聘岗位设置不曾有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环境损害价格认定人才的稀缺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4 相关业务培训及实践经验较少,开展业务陷入困境
在历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其他业务培训活动中,涉及环境污染价格认定的相关内容甚少。即便遇有这类内容的培训,其业务讲解知识不全面,或某个局部问题、或特殊案例,缺乏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造成学习人员一知半解。在工作实践中,多半认证人员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尝试性地开展工作,难以有效提升业务水平,使这类业务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3.1把握认定理论原理,掌握操作要点
环境污染价格认定不能简单地使用成本法测算,也不能仅使用会计成本法,这将造成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收益远远大于违法成本。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操作思路和技术方法,应当更多体现涉案财物价格认定标的所包含的“生态环境修复价值”、“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等绿色成本概念。在具体测算过程中,应该考虑并引入环境及生态恢复价值,并结合传统认定方法所测算出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害价值,测算出损害总价值。在认定方法选用方面,应区分直接损失及恢复、修复价值二种情况:对直接损害价值可选用成本法、市场调查法等传统认定方法进行测算;恢复、修复价值则可选用专家咨询法,或参考土地、房地产评估方法中的假设开发法及复原重置成本法进行测算。
3.2 设立“专家库”,解决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疑难技术问题
聘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资产评估、医疗等相关专业的工程师、评估师及医师,设立“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专家库”,着重解决这类业务中遇到的疑难认定技术问题,包括造成环境污染损害项目的进一步细化分类(大气、水、农田、土壤、植物、人体等)、各细化分类项目的损害程度界定、间接或无形损害的具体项目及价格测算方法等。同时,为避免过度依赖“专家库”,造成自身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被动局面,认定报告原则上均由认定人员全部完成,仅对其中的疑难且实在无法处理的专业技术问题,则交由“专家库”提出处理意见,而不能由专家全权处理或代替完成。认定人员根据专家提出的解决思路、指导意见再次进行撰写或测算,并再次提交专家复稿,直至符合认定要求。这种多次互动方式,不但有利于发挥专家技术优势,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认定专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3.3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或引入环境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本文调查分析可知,今后几年,国家将重点培养和储备环境损害鉴定技术人员。因此,应顺应政策趋势,重点培养价格认定系统内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及利用“专家库”技术优势,创造各种条件让专家与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多交流、多沟通,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学习座谈会,挖掘内部人才潜力。在今后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设置环境工程相关专业岗位,适当引入这类人才,解决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人才稀缺问题,或以合同用人形式聘请退休的环境工程相关专业高、中级人才,为本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3.4 拓宽业务学习渠道,系统深入学习业务知识
除了上述与专家互动学习外,其他拓宽业务学习的渠道有:一是编制本地区环境污染损害价格认定成功案例汇集,并在全市推广学习;二是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鞋厂、养殖场及塑胶塑料厂等本地区环境污染引发损害认定较多的行业企业参观,并邀请环保部门业务较熟人员及企业环保人员进行现场讲解,拓展认定人员的业务知识面;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在开展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时,适当增加环境损害认定业务培训内容,举办系统、有针对性的环境损害认定业务专门培训。
[1] 童珂. 重视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进价格认定工作转型升级[EB/OL]. http://www.ceh.com.cn/wjxx/2017/03/10280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