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祥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法律教学的目标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特点,通过营造情境、分组学习、借助信息科技技术等策略,在中职法律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并提出在运用时应设计好任务,丰富驱动形式,加强师生沟通。
【关键词】中职 法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96-02
中职法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向学生讲授一些法律知识、法理常识等,使学生形成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自觉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对于中职法律教学来说,需要以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律学习中,从中体会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意义,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法理意识。本文探索中职法律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法对中职法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法律学科教学最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充分的激情投入到法律学习中。中职学生入学成绩较差、学习能力有限,对于学习的认知存在偏颇,要想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法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与驱动下自觉投入学习中,并以完成任务、实践任务为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激励与引导下努力提高學习效率,完成任务,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中职法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某一理论知识、法理知识等来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深入理解其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法律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然而,这一过程中必然涉及学生之间的配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以及相关资料的查询、分析等,各个环节都伴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原本单调的法理知识变成实践锻炼的素材,使学生充分吸收与理解法律知识。
(三)有利于增强沟通效果。中职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用人单位、未来的工作岗位,现代社会工作岗位不仅要求人才具备高水平的技能,而且也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自我塑造能力,同他人协作沟通的能力等。任务教学法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充分地锻炼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道德信仰,增进人际交往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思路是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深刻地理解法律知识。然而,教师要注意方法运用的创新性和多元性,要尽量开拓多元、丰富的任务驱动法来组织课堂,不局限于单一的任务布置,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并完成任务。
(一)营造情境,科学设计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可以是类似的案例纠纷、法律纠葛或者自身权益受损等。学生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会找寻一种方法、一种武器来寻求出路,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学生通常面对困难与危机时,心灵、思想都会受到一定的触动和打击,不自觉地要承担起解决问题的任务,从而陷入思考与争论中,会不自觉地寻找交流对象、合作伙伴,搜索教材、法律材料并借助于现代化网络技术等来咨询,通过反复地研究、咨询以及研读等来探索如何解决问题、解除困境,最终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未来的生活,以及他们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来设计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与“经济法”或“合同法”相关的案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未来的求职就业是主要任务,求职就业过程中难免将要经历同用人单位之间、同雇佣者之间的经济方面的纠纷与劳动合同方面的矛盾,作为受雇佣的客体,必须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劳工纠纷”“劳务合同矛盾”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任务,利用法律法规等来深入分析各个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再面向同学展现自己的案例分析成果,教师将不同学生的分析进行对比,最终作出统一的归纳和总结。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真实情境,使学生带着一颗探索的心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法律知识就能得到深化理解,同时也能灵活地运用在实际中。
(二)小组合作,分解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注意模式和方式的创新与创造,并非教师简单地通知学生怎样面对任务、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要本着指导的原则,根据所提出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与分解任务,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解决任务所需借助的法律知识、法理规范等,引导学生怎样有效地收集所需的信息、资料,怎样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料来完成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组建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同步分析、分解任务,进行科学的分工,从而逐步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实际的小组分解任务中,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指导与辅助,正确引导学生来解决任务。
例如,在我国《劳动合同法》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劳动合同的拟定”,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拟定过程,教师需要先把劳动合同中的相关法规规定提供给学生,同时,也要提供案例资料,要求小组学生一边结合合同拟定规定,一边分析已有案例,通过双向结合、同步促进的方式来掌握劳动合同拟定过程,这样学生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对任务的分析与理解,加深了知识理解。然而,其中的深度依然有限,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提供更加细致的讲解。
小组合作教学实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创造与创新,通过小组组员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深化了对相关法理知识的理解。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驱动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科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丰富多彩、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同步并用的课堂,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一些法治频道相关节目,如《今日说法》《法律第一线》等,利用这些法律节目向学生播放一些违法案例。学生观看节目案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如:“这一案例涉及哪些法律知识?”“案例中的主人公应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各自的权益?”學生借助法律栏目、法律节目等能够更加形象地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也能更加深入地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法律常识等来分析并解决案例,积极地完成任务,最终达到任务教学的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一)任务设计要合理。教师必须重视任务的设计,所设计任务要科学、合理,最关键是要与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等相契合,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教师所布设的任务要尽量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参考其实用意义,以便激发学生主动接受并完成任务的欲望。
(二)驱动形式要多样。任务驱动教学最关键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其中就要注意任务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本着大胆创新、敢于创造的理念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尽量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三)师生交流要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落实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地交流与沟通,教师需要不断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了解任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增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法律教学需要科学方法的驱动与指导,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指导法律教学,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模式,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法理知识,从而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 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3(11)
[2]李友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3]戴国梁.论利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开展法律教学的模式[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10(1)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