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涵 (中央音乐学院 100032)
格里格钢琴作品特点综述
——以《抒情小品集》为例
肖明涵 (中央音乐学院 100032)
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曲66首》,作于1867一1901年,前后共有十册。廖乃雄将10集《抒情小品》的66首乐曲分为七类;另在硕士论文《格里格 钢琴抒情小曲66首 和声手法分析》中将其概括为五类。发现其分类大多从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笔者认为也可以就描绘和抒情两方面进行分类,当然要考虑到作品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民族民俗曲。
和声;美学观念;格里格钢琴作品
在《格里格 钢琴抒情小曲66首 和声手法分析》一文中就对《抒情小品》中,对格里格单和弦的设计(高叠置和弦、四六和弦及带变音的和弦)及和弦之间的排列(和弦叠置、平行和弦进行)的独特性进行了举例分析,得出“格里格不仅模仿了浪漫主义音乐家更自由的转调、离调,广泛运用和声外音等等手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传统和声的功能性推到了边缘。可以说,这样的和声意识己经接近现代了”的结论;
另有《传统和声教材中持续音理论的完善与省略 以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 为例》一文专门谈及到《抒情小品》中所运用的持续音。文中总结了格里格使用的持续音技法多方面的拓展性作用,肯定其作品中的持续音技法“对传统持续音技法的提升具有极大启发作用,并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调式的和其他音阶的特征使他的和声增添兴味,提供了多样化和色彩”,《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和声技法分析》一文共分为大小调交替、双调性、中古调式、带升四度的小调音阶、五声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六类进行结合谱例的分析,十分详细但又略显孤立,得出“……并没有过多的脱离传统调式概念,以传统大小调基础上融入挪威民间丰富的调式(将自然音阶、半音阶、假全音音阶和挪威民族调式音阶融合在一起)”的结论;
而在《格里格 钢琴抒情小曲66首 和声手法分析》中采取了与上文不同的分类角度,没有将调式隔离开,而是探索其不同的调式混合方法对其和声语言的影响,笔者比较赞同后者,将其调式的混合分成大调与小调的交替、大小调与中古调式的交替以及吉普赛调式三类,论述后得出“不同调式的运用影响了和声风格与和声组织,令和声变得复杂起来”的结论,作者在分析这三种调式的混合后,进一步得出了格里格作品中,调式与和声的密切关系,“民间调式对和声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产生了变化音和声,且调式特征也影响和声序进……他的和声写作是印象派和声的先声”。
随着格里格和声的复杂化和调性的混合,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半音进行,但与同时代作曲家相比,变音旋律比较少,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格里格出现了人量的令调性模糊暖昧的手法,这些后来也被印象派作曲家广泛地借鉴”,另有《关于格里格抒情钢琴曲中的半音化现象》一文,专门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半音化进行对调式、和声语言处理以及作品形象塑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早期在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学习使得格里格对浪漫主义和声掌握的十分坚实,但另一方面又“压抑创造性”,《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创作风格的独特性》一文专门将《抒情小品》中的创作风格与肖邦、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19世纪浪漫主义的几位作曲家创作风格进行比较,讲其“虽深受肖邦的影响,但汇聚了古典、浪漫、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将感受与想象、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但更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
在笔者阅读相关文章后认为格里格的作品既体现承袭,也有着大量新的发展和创造:将其作品中继承的浪漫主义色彩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标题的形象性和描绘性作用;2.表现上的抒情性。
《从格里格作品中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省略》一文对4首《幽默曲》中对民间元素的运用及形成进行了论述,得出其作品中体现出大量的挪威民间舞蹈(斯普林格舞曲、哈林格舞蹈)元素以及个性的旋律调式、瞬息万变的表情色彩; 另在《析格里格钢琴 抒情小品 的音乐表现特征》中也对上文观点进行补充,对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典型挪威民间音乐进一步归纳为5个方面:多属音、调式音节、不稳定音节、频繁变调、上波音。
发现其作品中运用大量民间元素,恰好与“民俗主义”一概念相互呼应,且和声中色彩性和模糊调性等手法的运用也与“利用调式特性作为和声差异化手段的处理” 相符,说明格里格不仅是位浪漫主义作曲家,作品中还有着大量“民俗主义”的元素。
首先表现在格里格在形式方面对于小型体裁的热衷与喜爱,还有《格里格 钢琴抒情小曲66首 和声手法分析》一文深入到其作品的创作技巧,从三个层面论述分析其对现代和声发展的推动意义,这与“在导致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和现代音乐的和声发展史中,格里格占有重要的地位”的论述不谋而合;
他不仅在创作技巧上影响了印象主义音乐,也在美学观念上更早地产生了接近印象主义的主张;他的追求“有意摆脱塑造崇高、宏大与神圣”,也同后来“印象主义反对纪念碑式的庞大”相吻合;在《格里格 抒情小品 分析研究》文中,还列举了大量音乐作品,论述其《抒情小品》中体现的“现实主义” 等不同观念,在文章最后还补充道:“格里格对他们的影响应该不仅仅是作曲技巧方面,他作品中出现的民间音乐、淳朴民风等等后来也出现在巴托克等人的乐曲中”。这与Grove词条中拉威尔、格兰杰等朋友们对格里格的肯定相吻合,“尤其是戴留斯十分清晰的受到了格里格的影响,巴托克后期的作品也是一样深受其影响”。
除对印象派音乐具有巨大贡献的论述外,Grove词条阐述了格里格的音乐作品对于时代的重要意义,“他的《抒情小品》真切的迎合了广大听众的审美,与业余画家们内心的渴望产生着共鸣,对于诗歌文学也具有着相同的趣味”,对格里格的作品在音乐领域和整体时代背景的重要贡献和影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做该题研究时,笔者发现大多集中于和声、调性等音乐本体的分析,也有部分论述美学观点,但大体相同,发现以下问题:
1.格里格作品中融入大量民间元素,但毕竟采用较先进的和声调性手法,如何平衡两者来体现民族主义?
2.格里格作有大量“世界性”的作品,那么他与同时代作家有何异同?
3.大多讲其创作对印象派的产生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此观点是否成立?从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