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照丹 (安顺学院艺术学院 561000)
屯堡旅游开发现状解读
——手绘作品在其中的实践导向性
韩照丹 (安顺学院艺术学院 561000)
本文主要依据笔者所主持课题《屯堡旅行绘本》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考量当下屯堡旅游的推广中如何能够有效结合绘本艺术,从本土资源的相关态势展开论述,试图为构建并完善该区域的旅游推广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及参考建议。
屯堡;旅游;绘本
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等美誉的安顺市,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屯堡资源,其旅游开发的依托也正是明皇帝朱元璋推行“调北填南”政策后遗留至今的戍边军屯文化。因此,就本文而言,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解读:
关于该地旅游开发时间的研讨,安顺学院教师赵世钊、吕燕平曾在其研究文章中记述如下:“安顺屯堡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中后期的云山屯本寨,由于其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未能进入市场运作,……屯堡乡村旅游具有时代意义的是天龙屯堡于2001年9月25日举行首游式”。1据起始时间来看,虽然旅游开发在整个屯堡地区的推广较为缓慢,且在具体推广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原因的局限,但却能让这些古老村寨的韵味暂时得到较好的保存。换言之,只要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还未被过度开发的文化资源,真正突出该地区的独特性,安顺屯堡在今后的市场推广中将会呈现更为可观的发展前景。
此外,国家对“历史文化村镇”的重视,引起了地方保护本土具有特定历史风貌村寨(小镇)的重视,在众多不断推广的文化小镇中,安顺屯堡以其“活”的大明风貌独立于世,这些承载深厚历史积淀的独特旅游体验在当下对厌倦于商业化运作旅游景点的游客而言无疑更具吸引力。除了现场体验外,还可以规模化设计并生产更为便于携带推广的旅游商品,比如手绘作品及其衍生品等等,此为本课题所致力研究和推广的实践应用意义。
根据笔者田野考察后梳理出以下几种情况:
1.空寨:首先是历史构成的主要因素(屯堡人)的缺失,一年中除了重大节假日之外,村寨中都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村民常驻,且以老人(多以老妇人为主)和儿童为主,此为第一类人口意义上的“空寨”;第二类是人数虽众却只剩形式意义上的“空寨”,穿着屯堡服饰的人并不是原住民,只是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氛围。
2.古寨建设的情感置换: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与历史背景相分离,“以往起着军事防御作用的‘猫儿窗’,现已被宽大明亮的刚劲玻璃窗取代;许多接待户的石板房换上了崭新的瓷砖;最能体现屯堡传统文化的宗教仪式也因为被贴上商品标签而使村民信仰走向失落……”2,不管其他现代物件的嵌入,抑或古镇趋同性的发展,都折射出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无法把古寨的建设与大明屯军的相关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调配。
3.交通不便:由于屯堡村寨分布较为分散,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且没有直接抵达的交通工具。游客在选择出行方式一般以自驾、骑行和公共汽车为主,前两种方式对于已经熟知路线的游客来说较为便利。但如果是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话,游客就需要在这两个地方之间做一个选择,那么无论选择哪个都会造成体验的不完整。
4.衍生纪念品的选择局限性:根据笔者走访的几处热门屯堡村寨发现,目前在这些旅游地市面上销售的与屯堡文化相关的商业产品主要有地戏面具、屯堡女性服装、屯堡女性绣鞋等,还有些并未体现屯堡特征的银饰等。
以上四点所谈到的问题直接指向的是,在旅行过程中如何引发游客对屯堡文化的体验兴趣,提升其对该文化衍生品的消费值。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情感认知开始,让人们通过某一特定途径系统地了解屯堡,同时设计具有独一性的纪念品,其次是拓宽宣传手段和方式,此为本课题在手绘产品设计及开发中所要探索的导向性意义。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发现,在安顺市区及屯堡各旅游景点的相关旅游产品的销售中,有关这一文化的手绘性纪念商品几乎没有,虽然通过其他途径(诸如网络、文字和照片),可以看到很多纪实性或者艺术性的摄影作品,另外还有一些艺人以“屯堡”为主题的创作国画、版画作品,但这两类作品呈现出来的更多是宣传片的效用或是作为学术性的研究,且大多数是圈内流通,在游客当中的认知度和购买度较低。而与此相关的旅游原创手绘作品几乎没有。另外,由安顺黄果树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制图并安顺市旅游局和安顺市屯堡管理处联合出品的《大屯堡旅游攻略》,从设计角度出发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但由于是赠品所以并未大范围地在市场上流通。艺术产品与市场在这里是被分离的,学术性的研究固然重要,但要想推动该地区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思考把两者统一起来探讨的可能性。经验主义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对诗和艺术的功利态度在这里反而可以被适当的提倡,让艺术产品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终为本地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本文重点探讨的是手绘作品与摄影作品在游客旅游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从记录旅行过程的实际意义上来说,照片无疑是目前较为客观的见证,可以在我们每次观看的时候都能将自己投入到当时的物质关系当中,转换为精神和心灵的移情。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认为摄影不仅改变了我们居住世界中的限定关系,更赋予我们一种可以将世间物象尽收胸臆的感觉。她认为:“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而就静止的照片而言,物象同时也是物品,重量很轻,制作起来并不昂贵,携带、收集、储存都很方便”。同时爱旅游的人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游客拥有摄像功能的产品诸如相机和手机都已非常普遍的当下,人们到旅游景区购买照片做纪念的欲望已被慢慢削减。另一方面,鉴于手绘产品所特有的趣味性和独一性,当它与旅游市场结合时便可激发游客的购买欲和收藏欲。手绘产品在这里大致可被分为两类,一种是艺术家的纯粹创作,带有纯艺术品的特征,会通过展览或者艺术机构销售,通常价格不菲,对于一般的游客而言较难承受,以观看欣赏的心态居多。另一种是针对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手绘作品,它具有艺术品的一般意义,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把隐藏在现实中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人与其内在世界连通。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是由理智探索和想象再造出来的某一现象的可能性”。这类作品及其衍生品通常可以重复使用,价格不高却又有其独特之处,因而适合应用于商业推广,能够大范围地流通于市场,让来过屯堡的游客带回到自己的所在地去收藏或展示,拓展其知名度的局限性,让还未来过的人对它的魅力心生向往,兼具了艺术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方李莉曾谈及:“作为资源,其就不再是与社会无关的静态之物,就必然会和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密切的联系。”3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再造不应该造成我们漠视历史的现象,它是我们连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通道。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我们可以从二元对立的空间思维中跳脱出来,运用更为多元的意识去认识并合理利用它。
总而言之,针对目前屯堡旅游中所呈现的问题,可结合史料文献揣摩探究,把古寨真正营造出六百年屯军寨的面貌,其中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屯堡人是这一旅游资源“活”的关键点,即对屯堡传统文化的再造与复归,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就在于为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份实际产品,提示更多的可能性与操作性。
注释:
1.赵世钊,吕燕平.乡村旅游开发中村民权益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安顺屯堡村寨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08(12):35-38.
2.梁玉华,杨爱军.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兼论文化生态脆弱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6(07):119-122.
3.方李莉著.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12):105.
(本文是2016年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屯堡旅行绘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JD122)
韩照丹,女,1984年6月生,汉族,河南安阳人,现为安顺学院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