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互动课堂学案导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7-07-14 02:58刘建辉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互动课堂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摘要】以互动课堂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帮助学生具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激活学生潜力,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 互动课堂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一、背景及理论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教学,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德育和智育相结合的统一方针路线。我们要通过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具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通过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活动培养语言的感知与领悟能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和潜能,同时形成融合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维品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具有较高素养的世界公民。我们尝试使用“英语互动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激活学生潜力,构建高效课堂。

“互动课堂学案导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追求的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在互动中创设新型的、符合课改理念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互动教学最优化和学生素养的形成。

二、实施过程及措施

根据“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实验骨干教师,即实验骨干教师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由一名骨干教师负责一个或两个年级学科组的指导工作,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细化出不同课型的具体课堂模式。我们考虑到了每个课型的特点,因此,我们提出“有模式不惟模式”,探究具有特点的不同课型的模式。比如复习课和语法课我们探索出适合本课型的“三步四环”导学模式,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我们概括了这样一句话:“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中”互动热烈有序,“课后”复习温故知新。而且在各个环节中我们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严格的要求。

1.关于“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然后可灵活采用提前一天让学生课下预习或课堂前半部分预习等方法;学生要提前完成导学案,通过预习解决一些基础问题,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2.关于“课中”互动热烈有序。按照教学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老师做好巡视,点拨;学生要求积极讨论,交流,质疑。

3.关于“课后”复习温故知新。教师要备好“课后课”,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要完成当堂作業,及时反馈“遗留”问题。

“四环导学”中的“四环”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

三、成果与反思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是一种可行的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导学模式。学案导学对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教改引,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改主动地获取知识起到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困惑,为此,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反思。我们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效果,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课堂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导学案的设计。编制使用导学案,依据的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教师稍不注意,容易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学生不欢迎,老师自己也厌倦了。所以,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提倡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通过补充、拓展、延伸,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适合,因此在今后的“学案导学”的实践中,我们将继续研究、继续探索,使得“学案导学”更科学、更客观、更完善,让“学案导学”功能更大程度地促进每位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斌艳,吴刚,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建辉(1971.12-),汉族,女,天津武清县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互动课堂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