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促学风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7-07-14 02:37王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通才我院素养

摘 要:当代大学生本应肩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事实上由于急于本着社会的需求去“出售自己”,往往让他们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和学习,导致在受教育期间多功利性,应该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超越功利,实现审美功能,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仰和学习态度,并以此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审美

一、传统优秀文化发展与继承

1.社会整体情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继成语大会、汉字大会之后,近期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年新春再度刷新收视率。这项激烈而又不失温婉的全国性赛事,使得各年龄段、各行各业忙绿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静下心来,关注诗和远方。同样,拷问着当代的高等教育,反思着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让古诗词学习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贯穿古今文化,从中受益终身。这要求当代学生,尤其大学生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担子,以及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2.学院背景

通才学院是以通才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关键核心能力为目标,以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高度融合为基础,以准军事化管理为特色,让学生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行动,是我院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学院依据教育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开设的通识课程涵盖七个人文社会学科(其中主要为文史哲),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品格;专业课程涵盖主干核心课程,提升专业素养。

虽然学生是基于全校学生这一基础群體通过二次严格考核而选拨出来的优秀学生,但事实上,由于我校招录的高考学生存在普遍的文化素养基础不高、学习热情不浓厚等现实问题,导致我院在培养学生通识素养的教学过程中一易出现冲突和脱节,学生对通才教育的认可度缺失、对学习的意义重视度不够、创业气息浓重而好动等现实状况一一审问着我院的通才教育理念。即便如此,我院仍矢志不渝地坚持通才教育的先进理念,志在培养通才学子,让其拥有通识素养,培育学生的文化审美。

二、改善方案

1.养书生气

丰富学生学习形式,养书生气。积极开展通才学院2016级“优秀文学作品鉴赏畅谈会”,由辅导员指定和学生推荐相关优秀书籍和文章,通过班级为单位,分别举办读书畅谈会,让随机抽取十五名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所读文章或者书籍的感悟和摘抄的好文好句,以此来形成分享思想、强化表达的良好学习氛围。

2.兴文艺息

创新文学传播形式,兴文艺息。修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止要求站在古人的肩头,能在身处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去固守心灵家园,还要运用好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传诵的更广更深。因此,依托学校一年一度举办的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走到班级里积极鼓舞学生参加,并先在年级进行了预选,将文学知识素养较高的学生挑选出来,进行个别指导,在比赛的前期准备中,学生不仅重新温习了曾经的文学记忆,还通过比赛要求的话剧表演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最终在比赛中获得全校第二的名次。

3.育审美情

科学设置课程学习,育审美情。为了探索古诗文课程教学,根据现实需求,在2016级学生的课程中开设了中国文学史,每周进行两个课时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程度,让学生拥抱古代诗词的同时,让课程成为一场精神盛宴,培育持久而深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契合了我院通才教育的理念。

三、方案的理论指导

1.心理学——皮亚杰建构主义的指导

皮亚杰的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理论中有四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图式(schem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和平衡(equilibrium)。其中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顺应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通过班级的集中辅导与教育,让学生集体畅游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就是运用了同化和顺应,经过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的改善,而内化于学生的心中,外化与学生的行为之上,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氛围,改善了学生,最终通过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达到育才的效果。

2.教育心理学——激发学习动机的指导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对立统一的,在课堂的集体活动中,有时可能同时发生合作与竞争,有时可能交替出现。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体现了教育心理学上关于竞争和合作对学习动机的提升意义,在比赛中通过完美的内部合作与应对外部的激烈竞争来到达促进学生学习文学的动机的目的。

3.课程与教学论——泰勒模式的指导

课程开发模式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某种思想和理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管理手段, 以及制定课程评价原则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本案例分析中的解决方案三主要就是依据“泰勒的目标模式”来进行的课程设置,“泰勒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编制"合理的"课程计划,即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后评估和改善教学制度,直到达到既定目标为止。通过课程的设置,以此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审美观的提升,最终达到通识素养的培育和通才教育理念的实现。

教育本来有两大意义——功利意义与审美意义,前者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者是通过如信仰、理想、道德和理智等方面的教育,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人生,实现渴望自由的心灵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从生命黑暗之地抵达光明之巅。教育理所当然超越功利而实现审美。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办法的综合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是贯穿高校各项工作的始终。作为辅导员,不止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承担者,更是育才的一线教师,应该将自身的全部教育行为落实到信仰生命发展的教育,落实探求关乎人类真知的教育,落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不至于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遗失教育的本真和灵魂而陷入工具理性中,在平时的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久为功的效果,积极引导学生突破现实困境,走向审美人生。

作者简介

王瑞 女 1990年生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现就职于山西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通才我院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