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新
摘要:互联网时代,也让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的变革,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如何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成为了计算机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然后阐述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资源;建设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带动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带来了红利尤为明显。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手段相比,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当前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当前远程教育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特别是随之也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其教育模式和方式的特殊性,其课程教学也会有所不同,其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所差异。因此,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教学资源应用,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大学,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这门课程。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最为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然而,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受教育程度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经济情况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不同,计算机水平也千差万别。而且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差距,这就导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很难形成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在经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有些仍然停留在网吧游戏操作水平这一层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已经证明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虑到当前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很多信息技术可以用来建设课程资源,同时,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本身的特点,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建设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构建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只是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3.1建设思路
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从纸质文件中获取信息。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取海量的资源,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在逐步改变从以往的PC端获取互联网中的信息,而是可以通过平板、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取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应该要紧跟时代潮流,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更加方便为原则,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
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可以构建一个教学资源系统,这个系统由资源网站、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构成,利用多元化手段提供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中,应该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教学的安排和计划、课程内容和课件、教学视频、课后的作业和习题以及能力测试试题等。
学生可以通过访问教学资源系统来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网站是针对传统的PC端用户来访问的,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进行资源的获取和学习,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则是学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访问信息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也是当前移动网络发展带来了便捷。
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让课程资源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2创新點
1)增加微课视频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微课视频是一种时长为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其内容是以知识点来设计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相比,其时间短,体积小,教学内容只是针对知识点,不再像传统教学视频那样针对的是某一章节。微课视频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进行学习,而且微课视频内容精炼,含金量很足,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这也与“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的现代教学理念相符合。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学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教材教学,逐步发展为利用互联网来实现PC端的网络资源教学,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已经得到普及,因此,利用微信等媒介进行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利用PC端访问教学资源,其访问方式单一,而且对于硬件设备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然而,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利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来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
3.3特色
1)拥有完整和规范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中,涵盖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等完整内容,同时,还会有教学视频和课后习题以及能力测试等,这些都是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整个课程。
2)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构建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利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是考虑到学生人手有一台智能手机的情况,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不必须要配备一台PC。另外,微课视频,是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利用相对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上,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教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4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
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是由资源网站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资源网站提供全部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PC端浏览器来获取资源,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则是让学生更为方便快捷的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获取资源。这两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协助,这是教学手段的创新,也将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是充分考虑到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特点,包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时间零碎等来进行设计的。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静态的纸质教材变成了动态的影视资料,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让相对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获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其应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服务意识。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本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方便学生学习为原则,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针对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有着愉悦和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接受和使用教学资源。
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零碎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不一定要在教室或家中才可以学习,甚至可以在等公交车的时间进行学习,观看微课视频。另外,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即时互动,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资源。
3)促进了课程的整体建设。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但扩充了学生的知识,也让教师的知识得到了扩充和更新。课程资源的建设,让传统教学中的短板和问题得到了弥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5结束语
互联网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动力,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也随之不断变革和更新。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由于其理论知识相对抽象,也是一门比较难教的课程,而且由于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特殊性,导致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时,需要考虑到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设课程资源。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特点,根据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以资源网站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这两个部分来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其课程资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等完整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操作的方便性、时间的零碎等。这一资源的建设,不但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服务意识,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课程的整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