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视角下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研究

2017-07-14 08:37许慧珍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商业模式

许慧珍

内容摘要:众创空间作为新型创业集聚空间,连接创业者和创业资源,具有典型的平台特征,本文基于平台视角提出众创空间商业模式构架。众创空间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为创业者提供集成化服务共创价值;以交叉网络效应聚集用户,自匹配形成创业网络传递价值;获取收入实现价值,制定价值分配规则留住用户。众创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从完善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平台服务及拓展盈利模式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平台模式 商业模式 众创空间

引言

自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政府、学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点。在此形势下,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众创空间以促进创新创业,并从国家层面上进行了战略布署。截至2016年10月,共有1337家众创空间先后三批通过科技部备案,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北上广深等地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在短时间内“遍地开花”,同质化严重、定位模糊、运营模式不明确、盈利模式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也随之浮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众创空间“倒闭潮”。深入把握众创空间的特点和规律,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成为当前的紧要任务。国内众创空间属于政府推动下的实践先行,有关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的研究还非常缺乏。鉴于此,本文从平台视角深入研究众创空间商业规律,探索普适性的商业模式构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为众创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回顾

(一)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科技部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是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可以当作国外创客空间的本土化产物。与创客空间相比,众创空间继承了其开放共享、培育创意的特点,但众创空间更加注重创意转化和创业孵化(刘志迎,2015),是创客空间与孵化器的总和。众创空间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内涵解读、模式总结和发展规律探索阶段。如刘志迎等(2015)认为众创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模式,分析众创空间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谢莹等在考察深圳众创空间的基础上指出,众创空间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投中研究所提出众创空间包括创客空间和孵化器两种主要业态,可以分为活动聚合性、产业链服务型、创业生态体系型等7种业务模式。陈夙等(2015)以杭州的梦想小镇为例,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众创空间的主要特征、系统结构、运行机构和建设策略。由此可见,当前众创空间的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加强,只有少数学者基于平台视角研究众创空间商业模式。如王节祥(2016)通过对阿里百川案例的研究,将众创空间定位为创新型双边平台,具有典型的平台特征和独特的商业逻辑。

(二)平台商业模式内涵

商业模式是创造和传递用户价值的逻辑,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等关键要素(Tweece,2010),要素之间有机联系,共同作用创造价值。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价值链进行分拆和重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商业模式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创新(原磊,200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平台企业的崛起,平台模式逐渐成为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的BAT,国外的苹果、脸谱等都是典型的平台企业。平台实质上是促使异质双方或多方分工合作的实体或虚拟场所(陈晋,2006)。它连接多元化主体构建商业生态,各方主体通过平台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交易,具有典型双边市场特征(王生金,2014),可产生交叉网络效应,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交易和创新领域。传统模式下企业集价值活动于一体,而平台模式下出现了价值分离,平台掌控了价值传递和价值分配环节,成为价值链的规则制定者,因而具有独特的价值模式(黄勇,2014)。当前平台商业模式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基于双边市场、价值网络等理论,采用扎根分析或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平台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异同,探索平台模式的内在机理。

众创空间的平台特征

众创空间由国家科技部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统指新型开放的创业服务平台。它既有显著的平台特征,也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存在显著差别,属于创新型平台(王节祥,2016)。

(一)价值主体多元化

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下,众创空间释放出强烈的创新创业信息,吸引创业者、创业资源和应用主体聚集平台,它们互相依赖形成共生的创业生态系统。各类主体之间互有合作或交易需求,但直接合作的搜索或交易成本极高且效率低下,需要借助众创空间这一平台才能有效实现,众创空间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二)交叉网络效应显著

眾创空间是一个多边平台,创业主体、资源主体及其他相关主体之间存在交叉网络效应,即一方数量的增多会诱发另一方或多方的数量激增,而一方数量的减少同样会导致另一方或多方的数量萎缩。因此,众创空间只要通过某种机制或手段吸引其中一类主体聚集在平台上,另一些主体会随之而来。

(三)价值传递居于中心地位

传统模式下供应商集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于一体,而平台模式下价值传递功能由平台接管,用以提高交易效率。众创空间通过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促成各类主体的再连接和自匹配,形成复杂的创业网络,实现价值传递过程。平台成为价值传递甚至价值分配的主体,在整个价值逻辑中居于中心地位。高效率的价值传递是众创空间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四)参与价值共创

价值共创原指企业与消费者通过异质性互动产生价值的过程。与传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同,众创空间具有客户导向的特征。在根据一定标准筛选出有前景的项目后,众创空间平台将针对具体的创业项目,围绕创业过程提供异质资源对接服务,服务过程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通过集成化服务推动创业者创业能力的提升,为终端用户提供新产品或服务,从而创造用户价值,有些情况下还通过参股或投资参与创业项目中。众创空间通过个性化的集成服务与创业者进行价值共创。

众创空间商业模式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众创空间商业模式是在创业生态环境下,价值源创造价值、经价值通道传递价值及通过价值转换实现价值的过程,包括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三个基本要素,每个要素下又包含子要素。其中价值创造包括目标用户以及为目标用户提供的价值内容;价值传递指如何高效地将创造的价值传递给目标用户,主要包括创业网络和服务机制;价值获取指众创空间如何获取收益实现价值,关系到自身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包括收入模式和收益分配机制。具体结构见图1。

(一)创业生态系统

系统结构。众创空间是在基础平台、相关政策和众创文化支撑下,各类创业要素通过网络联结互动形成的创业生态系统(Isenberg,2011;林嵩,2011)。创业者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种群,包括大学生、海归、科技人才和高管等。创业者人数众多,相互之间既有日常的创意分享、信息交流,也可能以交叉持股、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等形式协同创新,是众创空间的价值创造源泉。创业资源可以分为知识资源、技术或服务资源、资金资源和产业链资源。创投导师、创投机构等知识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知识和战略指导;技术、产权、法律、财会、人力等技术或服务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天使投资等机构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产业链中的厂家提供新产品试制、检验等。支撑环境包括众创空间的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

系统形成。围绕创业过程,创业者、创业资源及相关主体通过双向选择和自匹配,形成复杂多样的创业网络,包括基于情感关系的创客个人关系网络、基于互惠关系的社会性交易网络和基于交易关系的多元主体网络。创业网络联结创业者、创业资源和终端用户等要素,形成复杂、动态的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项国鹏,2016)。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见图2。

(二)价值创造

目标用户。众创空间的价值创造来源于其客户化特征(陈夙,2015),即众创空间以创业者为核心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培养其核心能力,创业者为终端用户提供新产品或服务,从而共同创造价值。

价值内容。众创空间围绕创业需求构建创业生态环境,通过自匹配形成的创业网络为各阶段创业者提供资源对接服务。在创业起始阶段,整合创投机构、创业导师等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教育和指导,推动创业者形成创业战略。然后以创业网络的形式将创业者知识与资金、技术和服务等资源集成再开发,形成创业企业差异化的技术、营销、管理等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供创业资源,促进企业完成战略定位,突破技术和市场瓶颈,进行商业化运作。最后通过持续注入资源,帮助创业者完善商业模式,打造竞争壁垒,获取竞争优势。众创空间针对筛选过的创业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并根据创业过程进行动态调整。甚至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动用自身资源协同共创,使创业由内部活动拓展到外部协同,从而拥有更丰富的创业资源。如联想之星管理着约15亿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基金,为科技型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和深度孵化等特色服务,培训了近万名创业CEO,投资了110多家创业企业,孵化出乐逗游戏等明星企业。众创空间和创业主体形成合作互利的共生体,众创空间也从辅助性的平台角色演变为价值共创者。创业者利用完善的创业生态环境,构建自身核心能力和资源,围绕自身应用主体的需求创新产品或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用主体容易与创业者进行沟通交流,甚至参与创新创业过程中,从而开发出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众创空间平台为创业者在不同阶段提供的对接服务及相应价值,如表1所示。

(三)价值传递

创业网络。与传统模式中企业通过一定渠道向用户传递产品或服务不同,平台采用“拉式策略”来传递价值(黄勇,2013),即基于交叉网络效应集聚大量创业相关主体,通过自匹配的服务机制形成創业网络,促进创业资源的供需对接,从而将价值内容高效传递给用户。在政府推动和品牌宣传下,众创空间通过良好的硬件设施、高质量的服务、优惠的政策等吸引创业者及政府机构、学术机构、金融机构、在位企业、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会计、律师、咨询、人力等)等相关主体进驻,平台的交叉网络效应又吸引更多主体聚集,从而构建丰富的创业生态网络,为创业者低成本高效率地获聚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

服务机制。众创空间通过双向选择和自匹配的新型服务机制促进创业网络的形成。基于众创空间平台,创业者和相关资源主体通过自匹配和再连接,形成数量种类繁多的创业网络。各种创业网络交互传递信息和资源,并随着创业过程协同演化,呈现出不同特点。在构思阶段,创业者依托基于情感的强关系网络,萌生创业倾向,寻找创意,组建创业团队;在初始阶段,创业者对资金和基础设施等资源需求迫切,但此时由于新创企业发展前景尚不明确,主要依赖社会性交易网络获取和整合资源;在成长阶段,企业更多地依赖多元化交易网络获取资金、技术、服务等各种资源,不断发展成熟,形成自身核心能力。正是基于这种新型服务机制,创业资源供需各方才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对接,从而完成价值传递。

(四)价值实现

盈利模式。包括收取租金差价、政府补帖、服务性收费和投资收益等。租金差价是最常见的一种盈利方式。众创空间通过租用、建设或合建等方式建设写字楼等空间,然后租给创业人员及相关主体,从中获取差价;在当前的“双创”热潮下,各级政府都会给予众创空间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不同程度的经济补贴,如税收优惠、租金补贴、专项扶持资金等,这些也成为众创空间的收入来源;众创空间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聚集各种创业主体和资源,通过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提供集成化中间服务,促使创业主体、创业资源和成果应用主体的对接,并从中获取服务性收费;在为创业团队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众创空间深度了解创业项目并进行评估,选择一些成长良好的项目,直接投资或参股,当项目成功转化时,收取投资收益。

分配机制。众创空间属于创新型平台,在价值链中居于价值传递和分配的主体地位,需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保证自身价值获取,同时吸引参与主体留在平台上。如制定定价机制,规定在提供服务时如何向不同平台主体收取费用或进行补贴。结合平台发展阶段进行策略性定价,能够在得到利润的同时获得持续性发展。

众创空间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一)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策略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包括创业文化、创业者、创业资源、基础平台和政策体系等要素。完善创业生态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众创文化建设,打造鼓励创新、开放共享、协作共创和探索容错的创业文化,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明确自身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国内众创空间众多,若要得到生存发展,必须寻求差异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中关村的云基地系列主要从事云计算产业链上的创业孵化和产业聚集,阿里百川计划则以阿里云平台为依据,为APP开发者提供基础技术、办公场所及投资等服务,丰富阿里生态系统。定位模糊的众创空间使人们看不到发展前景,定位鲜明的品牌专注某一领域,发展思路清晰,能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设计参与主体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可以在众创空间建设初期降低准入门槛,当时机成熟再逐渐提高,这样既促进创客种群的繁荣发展,又保障创业项目的质量。针对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要给予特殊优惠,对于孵化成功的项目要及时退出,做好创业资源的规划安排,确保有充足可用的创业资源。还可以构建资源联盟,打造丰富多元的创业资源种群。加强平台建设和政策体系完善,提升众创空间的软硬件实力,为创业者和相关资源的对接和自匹配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集成化服务。服务区域产业,融入当地产业链。创业生态系统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只有立足当地产业,才有发展潜力。因此要完善系统内产业链培育体系,实现供需对接。在创业项目初创期提供产业技术和扶持资金,当产品研发成功,提供专业服务,促使孵化。当产品孵化成熟,即可进入产业化发展。

(二)基于平台服务的创新策略

众创空间既不同于传统的孵化器,也不同于电子商务平台,其本质是创新型的多边平台。基于该平台,创业主体和资源主体聚集、交流、自由选择合作或交易。众创空间则通过创新的平台服务,促进创业者和创业资源的对接,实现价值共创,完成价值传递。做好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自身定位和优势,围绕创业主体,整合各种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基础服务。如阿里百川以APP开发者需求为中心,依靠积累的电商大数据资源和商业运营能力搭建众创空间平台。腾讯众创空间则以少量社交数据为基础建设众创空间。优化服务机制,为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网络形成和资源对接提供条件。如在创意萌发期提供创业信息共享、组织头脑风暴会议、开展创业指导等服务,促进创业导师、创投机构等与创业者接触和了解;在创业初期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性服务,在创业发展期持续提供充足的资源服务,在创业成熟阶段提供转化渠道等。做好平台运营和管控工作。如在初建阶段,做好基础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宣传工作,以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简便的注册程序、完善的办公环境、优惠的政策措施和便利的市场条件等,吸引各方主体入驻;当聚集主体达到临界规模后,就能够触发网络外部效应,聚集更多主体,有利于构建丰富的生态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加入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变得庞大和复杂,众创空间要持续完善交易规则和自身服务能力,以满足各方主体多样化需求。同时,建立竞争机制和管控机制,提升入驻门槛,建立评估体系,以规范参与者行为,提升系统整体素质。当系统进入稳定发展的良性轨道后,则要进一步完善运营规则,兼顾各方利益,保持系统稳定。

(三)基于盈利模式的创新策略

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主要有租金差价、政府补帖、服务收费和投资收益。在这些盈利模式中,仅靠收取租金难以支撑,而随着众创空间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补贴收入将逐渐减少。服务性收益和投资收益具有可持续性,将是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众创空间掌握了价值分配规则的制定权,要结合多边平台的特点,并根据平台的发展阶段制定定价策略。如在建设初期,为了吸引资源入驻,可以将资源主体定为“补贴方”,对资源需求方收取适当的服务费;随着平台的发展和网络效应的显现,大量创业者和相关资源主体集聚,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可以采用多元化定价策略,对不同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收取差异化费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参与投资等获取额外收益。众创空间需要认真考虑制定什么样的定价机制,才能吸引足够的合作伙伴,同时获得必要利润。

结论

清晰合理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众创空间积聚多元化主体,外部交叉网络效应明显,是典型的多边平台。它通过提供创业对接服务创造价值,促使资源供需方自匹配来传递价值,策略性地制定价格策略实现价值。本文基于平台视角构建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的普适性框架,并提出众创空间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成果揭示了众创空间价值逻辑的本质,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众创空间的创新型平台性属性,结合实证研究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

2.陈夙,项丽瑶,俞荣建.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特征、结构、机制与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11)

3.王节祥,田丰,盛亚.众创空间平台定位及其发展策略演进逻辑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1)

4.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論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0)

5.陈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6.王生金,徐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及特殊性[J].中国流通经济,2014(8)

7.黄勇,周学春.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3(23)

8.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9.项国鹏,宁鹏,罗兴武.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及动态模型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2)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商业模式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