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课中的文化之根

2017-07-14 16:07张翔
教育界·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苏派大陆古诗词

张翔

【摘要】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形成独特的精神品质,以期这种精神品质续接起断裂过的苏派教育,达到源远流长的效果,让新生代教师在文化自觉中成长,在成长中突破和超越。

【关键词】精神品质;苏派教育

饮水思源,身居江南水乡,肩负教育之责任;也基于对教育的文化追根;更是江苏省自“十一五”末开始的苏派教育的新概念地发掘,“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对苏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不管是人文还是现实的督促,苏派教育都已然浓墨重彩的走向世人面前。我也以海峡两岸同课异教的《清平乐村居》一课,再次对比阐释独具色彩的苏派教育。

通过两天的同课异教活动,台湾一线老师所执之课和我校一线老师所执之课的对比之中发掘出了真实的苏派教育,苏派教育已然不是理论中的空中楼阁。

一、课件后的苏派教育特质

相较苏派小学教育课件画板式的丰富多彩,台湾语文教师课件呈现的是白板。我震惊于台湾教育的大胆,可反过来是否是我的胆小。不管是因为长久处于大陆教育体系下的惯性思维,还是对台湾教育追求最本质纯粹教育的个人意想。单单是课件的背景就差异巨大。

(一)突显出苏派教育的季风性格。

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潮湿和滋润,使苏派教育拥有内秀的灵性(灵动)。这也使得苏派老师在课件的制作上完全凸现了苏派教育的灵动,但是却又是不夸张的内秀美。相对台湾老师的课件是否能反映出台湾教育的特点?葫芦国小地处台北,在热情的教育风格之下多了些许直接,故而白板的课件也是有迹可循的。

(二)突出了苏派教育的平原性格。

平原广阔,水乡泽国,鱼米之乡,水天一色,似水的脾性,柔和的景物,清新的色彩,综合出了精巧细腻的审美情趣,加上灵巧的双手和手工艺制作的文化传统,即具有水的柔情也有水的坚韧,可又独具平原视野的开阔和大气。以今天的《清平乐村居》来说,苏派老师的课件背景始终以书本的插图为主,很巧的是图中就是典型的平原地带,而当年辛弃疾所居住的上饶带湖与江苏不论气候地形都极为相似。这也就直接凸现了苏派教育在课件选材方面不单单只是简单地照搬文中之画。这幅画不论景色人文都处处体现水的柔情,山的持重,人的开拓与大气。简而言之,它能带给学生以童趣的快乐,也有成人的赤子之心,完全着眼于快乐的原则,美感之外更有平原之外的闲适艺术气息。

(三)苏派教育博采众长的吴越文化性格。

“好礼乐,善野音”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最大的差异或许就是音乐的使用了。课件之中想必都会掺杂能勾起学生兴趣的音乐或是配乐朗诵古诗词。但苏派教育不仅局限于此,苏派老师以唱的形式来加深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理解,选用的曲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黄梅戏。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反响,学生的反应更能体现苏派教育的博采众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来配乐,实实在在地让听者感受到了好礼乐,理解了善野音的苏派吴越文化性格。

二、字音差异背后的苏派教育隐患

教学中字音差异极大地加剧了古诗词教学的差异。由于普通话与闽方言的差异导致了教学的差异。例如,谁家白发翁媪中的“翁”字,大陆普通话中读“weng”,而在闽方言中没有w这个声母,老师一直发的是“ong”这个音,这导致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差异,有的学生就跟着台湾老师读“ong”,有的学生坚持自己读“weng”。

学生的表现让苏派教育善于吸收的特质暴露了隐患。苏南学子特别是江苏为代表的学子在精致、灵动、清简的文化特质下多了一丝压抑和跟从。最明显的就是台湾老师的发音让大多数学生跟从了台湾老师,而失去了他们原来的发音。同时课后也不曾见到学生对此产生疑问,或许他们产生了疑问但却没有立刻提出来,这从另一方面是否能窥探出苏派教育也有一丝压抑的内蕴?正如成尚荣所说,因人口和环境的压力,这种善于吸收的特质被打破了,但这是否也是一种再回归呢?

三、教育理论下实施方式的差异性

从表象上来看,大陆台湾都贯彻实施了鹰架教育理论。大陆在2016年9月13日正式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难看出我们大陆也在隐性地推行鹰架结构教学法。在教学法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在强化练习的方向上,大陆和台湾有了分歧。例如,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过程中,在强化练习中大陆重视深层次意境的挖掘,台湾重视的是意象下的表象再拓展。大陆对意境的挖掘在老师的整体结构导向中进行,也就是在隐形的鹰架下再次体悟想象,台湾的表象再拓展是在老师的整体规划下完成,也就是在显性的鹰架下拓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的教学实录。苏派老师在理解了大儿子和二儿子的想象翻译句子后,进一步通过追问“二儿子织鸡笼的时候又会想写什么?”学生再次通过想象回答“多编织鸡笼可以换钱供给家用,同时也可以在鸡笼中斗鸡玩”这个时候学生就不仅仅是体会到了简单的体贴父母,以及反过来翁媪见大儿二儿孝心的宽慰;还有的是二儿子懂事的同时难道没有一点点稚气未脱吗?所以才有了学生所说的斗鸡取乐,这也是一种意境的想象。当然更多的还是二儿思想上的成长让翁媪欣喜。而台湾老师在强化练习中更多的是以讨论单的形式,将人物归为一栏,动作一栏,神态表情一栏。通过想象的方式填写老师框架下的大儿中二小儿的表象再拓展。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没有进一步的达到意境的探究和练习,但是通过讨论单的形式强化了学生练习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总结来看,大陆重视的是思维能力的创造,而台湾重视的是实践能力的再创造。

简单地讲,苏派教育更注重的是文化的回归,意图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意境的再创造来追溯古文人的情,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诗歌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形成独特的精神品质,以期这种精神品质续接起断裂过的苏派教育,达到源远流長。让新生代教师在文化自觉中成长文化,在成长中突破和超越。

猜你喜欢
苏派大陆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江苏苏派教育集团 徐波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校企合作
———“苏派职教大讲堂”活动掠影
IQ大陆
苏派校长的文化追求
北方大陆向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