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对非遗保护的启示

2017-07-14 09:44岳慧敏王中伟
新闻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新与发展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

岳慧敏+王中伟

【内容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精华,对它的保护与传承一直都非常重要。但是,近几年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却陷入了瓶颈。北京卫视大型文化展示真人秀节目《传承者》的播出为保护与传承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从《传承者》节目的运营策略与节目中表现出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改进与创新两方面进行研究,指出该节目对于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关键词】传承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精华,对于它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在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对非遗非常重视,但是近几年各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却陷入了瓶颈。保护非遗的口号还在回响,但传统的古老技艺却在不断丢失,很多非遗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2015年11月,北京卫视大型传统文化展示真人秀节目《传承者》横空出世,它结合最新时代精神,以一种新的风貌与视角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技艺,随即圈了一大批粉丝,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收视,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传承者》的节目定位与使命

《传承者》是北京卫视打造的一档以宣传国家非遗为目标的文化展示真人秀节目,它以“让经典再次流行,让传承走向世界”为宗旨,从全国筛选了2000多个非遗项目,又从中选择了80多个适合在舞台上呈现的项目进行表演。《传承者》为观众开启了一段探寻中华民族瑰丽宝藏的文化之旅。在如今扎堆的真人秀节目中,《传承者》找准资源空白,首次把目光聚焦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这档节目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相比虽然在娱乐性上略显不足,却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它试图告诉公众,非遗可以用全新的方式来继承与发展。自从开播以来,《传承者》凭借其独树一帜的传播内容迅速与其它同质化、娱乐至上的真人秀节目区分开来。通过此节目,观众更加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很多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2016年9月,该节目顺利播出第二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第二季的《传承者》以中国意象为主题,把表演内容从非遗延伸到中国一些其他的艺术形式,着力继续挖掘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增强了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在观众心中的影响力。

二、《传承者》的多元运营策略

1.创新节目形式

对于很多艺术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能只是停留在拜师学艺、言传身教或是强势灌输的基础上,应该紧随时代的浪潮,与时俱进,形成新的传播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在《传承者》的舞台上,非遗真正“走下神坛”,走到老百姓身边。节目中非遗传承人亲自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传承人会对其表演内容进行解说。同时主持人也会从观众的角度对传承人进行访谈,让观众对表演内容与非遗项目更加了解。为增强节目效果,《传承者》的导师团会给每个表演项目进行打分,分高者晋级。当然,对于很多艺术形式没有优劣之分,更多的只是评委与观众喜欢程度不同。为此,节目中弱化了赛制,强化了情怀与知识的输出。此外,节目中请到了4个文化名家钱文忠、王立群、张颐武、蒙曼,他们通过多维的视角分享他们的智慧与学识,令人回味不断,受益无穷。通过这一环节,让观众更加了解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了解中国文化名家的一些思想观点。青年说环节中,新生代的年轻人以辩论的形式述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与理解。青年观察员可以相互讨论辩论,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议题。在京剧传承人表演的一期节目中,青年观察员就提出一个辩题:传统京剧是否应该改良与创新?不管讨论结果如何,我们都看到了这个舞台对中国文化遗产推广带来的积极作用。

2.多个平台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容置疑,但有些非遗略显高冷,让人难以亲近。《传承者》这档真人秀节目在一个全新的平台让这些优秀的艺术文化“走下神坛”,更加亲民化接地气。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很多文化遗产在传播过程中逐渐消失,原因之一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些古老的技艺。非遗传承下去必须让人知道它的存在,了解它的魅力,才会有受众与市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必须依赖于传播,所以传播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就非常关键。在北京卫视的舞台上,《传承者》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把娱乐性与文化性相结合,让這些古老的文化迸发新的活力。视频网站的重播也让非遗引起的文化热得以持续。以爱奇艺为例,该平台上《传承者》的播放量基本都在7万以上,在第一季侗族大歌一期的节目中更是达到524万播放量。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承者》借助微信朋友圈及微博,形成自来水效应,其影响力不断增强。这种传播形式降低了受众对于非遗的接受门槛,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真正让艺术民间化。

3.普及文化知识

除了提供娱乐,传播知识也是电视节目的重要功能之一,《传承者》舞台上的节目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文化的普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很多人对这些古老的艺术却是一知半解,文化知识的普及就显得非常重要。①该节目把多种艺术形式以旁白的形式、讲解式的语言介绍给观众,让观众了解非遗。草原马头琴文化传承人齐·宝力高老师就详细介绍了马头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了马头琴这种艺术形式。一些艺术形式注定不会像流行文化一样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北京卫视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大家有机会去看、去倾听、去了解,这就已经履行了它作为一个媒体平台的社会责任。

4.提升话题互动

互动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与交流的过程,看节目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之后,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然后反馈给节目组,提升节目质量。节目中导师团与青年团之间的互动与观点交锋所引起对文化传承的话题讨论,不仅可以强化新生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节目外观众通过对传播内容进行鉴定与选择,通过互动,把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与网友进行讨论,然后反馈给传播者,敦促传播者改善传播内容。观众对节目的反馈会让节目处于更加良性的运营状态。收看《传承者》的观众可以通过微博等进行话题互动,网络平台上也可以在爱奇艺泡泡圈发表自己的看法。群体的智慧是无限的,电视台可以通过观众对节目的反馈,针对性的修整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更好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传承者》创新非遗传承的启示

1.融合多种艺术

新的时代需要注入新的血液,程式化表演内容与一层不变的艺术形式很难长期吸引受众。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内容示众,才能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传承者》的舞台上,王潮歌导演把民乐与剧情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民族器乐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又见国乐》推出以后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此外,节目中提到一群华人小女孩成功把芭蕾舞、民族舞融合到中国的民歌《茉莉花》中,这种艺术杂糅的方式也在传递一种可能性,艺术形式或是素材的变化可能会使原来的表演内容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不破不立,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让薪火相传的文化艺术迸发新的魅力。

2、借力数字传播

“数字化传承”是指运用二维、三维图像、3D 扫描、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采集和保存少数民族非遗产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网站、互动式电视、移动终端等平台数字展示和数字传播给受众。②《传承者》节目中采用二维动画效果与三维技术还原非遗的历史背景,结合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出每个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韵味。绚丽的舞台效果与各具特色的背景展现,增加了表演的画面感,也让节目更加富有韵味,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视觉盛宴。由西藏的表演者带来的歌舞剧《圆梦》表现了汉藏之间的深厚情谊,节目中为了庆祝青藏铁路开通十周年,也为展现青藏铁路在这十多年之间为西藏所做的贡献,青藏铁路穿越高原的画面配合表演中徐徐飘动的经幡,呈现出不一样的舞台魅力。湖南省民族歌舞团表演的舞剧《凤凰》也利用了数字化的传承方式,把3D动画、文字解说与剧情结合起来,让故事更加完整生动。表演过程中,凤凰的涅槃重生配合3D技术让舞台效果更加美轮美奂。

3.创新非遺形式

不管什么艺术形式,固步自封只会被淘汰,创新永远是各种艺术形式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古老的文化才会焕发新的生机。《传承者》舞台上,提线木偶是传承一千多年的古老艺术形式,它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的内容创新。该节目把四位导师与大热神曲《小苹果》搬上舞台,笑料不断;而《爸爸的时光机》则从工艺出发,把中国传统的木偶戏进一步发展,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表演者手工做成一种机甲木偶,表情神态比传统木偶更加栩栩如生,也能更加准确地传达人的情感。这个节目获得文化观察员与青年团的一致赞扬,展示了一种难得的创新与这个时代缺失的工匠精神。文化学者钱文忠在节目中说到:“只有足够重视传承者,中国的文化才能发展下去;但没有对创新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便谈不上传承。艺术传承的价值就是敢于改变,善于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同时应该鼓励在传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的人”。艺术传承必须创新,但节目中也出现了对创新的另一种声音: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适合创新。京剧梅派传承人胡文阁先生就提出,他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继承而不是创新。他说:“梅兰芳大师可以达到几百出戏,师父梅葆玖先生有几十出戏,传到了他身上已经只有十几出戏,而把这十几出戏完全传承下来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所以只有先做好传承,才能谈创新”。这是不同的声音,表达出不同的声音也是这个舞台的魅力之一。

四、结语

《传承者》是北京卫视为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成功尝试,它首次把如今大热的真人秀节目与非遗结合起来,同时兼具文化性与综艺性,让观众在放松之余,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节目不仅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表演,还通过各种经典意象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弘扬。节目的播出,让观众不仅更加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看到了这些文化传承人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这个节目向观众展现出非遗的魅力,更让观众了解保护与传承非遗的价值。从传播的角度来说,《传承者》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让观众了解了更多关于非遗的知识,乃至感受到了非文化遗产的魅力。但从传承者本身或非遗本身来说不一定成功。因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在于有更多的人愿意成为这些非遗的传承者、学习者,通过《传承者》这个节目显然很难达到这个目标。③这依旧需要政府、社会、媒体以及非遗传承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注释:

①邹加倪.北京卫视《传承者》的文化传承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5.

②卜星宇.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4.

③冷凇、张丽平.浅析原创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传承者》的成功经验[J].中国电视,2016.5.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新疆南疆民族文化传媒化实践研究》(编号:TDSKQT14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岳慧敏,塔里木大学新闻与传播18级研究生;王中伟,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传媒系副教授

编辑:长 青

猜你喜欢
创新与发展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中国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民族形象 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蔡思雅 古老木偶背后的年轻传承者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
民族艺术的坚守者与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