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珠江
【摘要】网络环境给高等院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网络环境中高等院校内部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构建期间的改变及产生的问题加以探究,给出了高等院校在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构建期间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信息资源建设
一、前言
图书馆的进步改变同信息环境密不可分,而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及广泛使用,使得一个覆盖全球的将现代信息网络当作前提的新兴信息环境正在快速构成。网络这一环境促使民众的交谈方法获得了革新,同时也加速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更新。怎样将网络资源当作前提,再次描述馆藏资源的组成,认真对高等院校内部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构建,成为高等院校内部图书馆立足及进步的实际需求。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构建的特征
(一)实际同虚拟型馆藏资源
高校内部的图书馆馆藏包含印刷类书籍资料、微缩资料、视频资料,还有各式电子书籍、电子信息资源。就馆藏资源实际状况及资源分配而言,网络这一环境中高校内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由实际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组成的。实际资源即放在本地的,图书馆能借助其给读者提供服务的,具备拥有权的馆藏;虚拟资源即读者借助图书馆计算机一类的设备来获取网络内的信息资源,是放在异地的,图书馆只具备应用权不具备拥有权的网络信息资源[1]。
(二)馆藏评判标准的改变
网络这一环境中高校内部图书馆的馆藏自封闭型的自行构建改变成了信息资源一同构建、共享的图书馆组织。处于新形势下,信息获取成效已经变成了馆藏评判的一大关键标准,选取型获取的成效决定了图书馆本身的服务水平,将信息获取成效当作尺度将变成馆藏评判的一大标准。
(三)服务条件的改变
当前,“读者至上、以人为本”等服务观念在高校内部图书馆开展工作期间得到了持续地发扬及深入,使得高校内部的图书馆服务条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开放时间段
很多图书馆都实施了早、中、晚换班,自周一至周日整天开放借阅,寒假及暑假也会依据需求分配开放。
2.对建筑进行设计
通过建设新图书馆及对旧图书馆实施改扩建,图书馆环境持续改善。全部新图书馆均使用了借阅一体化规定的布置,对旧图书馆进行改扩建也顾虑到了这一问题。当前,高校内部图书馆很多都已经实行了开架借阅,甚至有些已经在开展借阅一体化,并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更多地顾虑到了空间、阳光、隔音、通风、外观等方面。
3.网络设备
很多高校均構建了主干网是千兆的因特网,出口带宽提高至或是大于100 M的校园极速计算机网络,并与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区、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实施联通,百兆至桌面。高校内部图书馆的电子浏览室、高量保存系位与数据库服务器的投入程度增加,提供优良的网络设备条件。读者能通过网络对馆藏的电子信息进行目录搜索,获取电子书籍、电子报刊在线搜索浏览及下载指导自动型服务。
(四)服务作用得到了增强
当前,纸质书籍在图书馆内仍是重要的馆藏主体,还是读者主要浏览的模式。电子书籍的产生不仅打破了长时间以来以纸质书籍为主导的状况,还改变了图书馆原来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的服务作用得到了增强。“藏用融合,用为主导”这一新兴理念得到了推广。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将归入到我国的革新系统内,并借助其大量的信息资源、新兴的信息技术传递全新的科学常识,推动并加快科研工作者的知识沉淀及创新。尤其是将网络当作媒介的网络书籍这一类新兴出版刊物将更好地充实并开拓图书馆内的馆藏信息资源,增加了图书馆“馆藏内涵”的容量,让图书馆信息服务及信息式构建获得进步。
三、高校内部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构建期间的缺陷
(一)馆藏资源储量缺乏
近几年,在本科教育工作评测的驱使之下,虽然各大高校均注重图书馆开展的工作,持续加大书籍购买资金的投入,加快书籍资源的构建进度,提高馆藏书籍总量,但因为馆藏基本薄弱,累积不够,加上学校进步迅速,难以让馆藏书籍资源的提升进度同招生总量的增加相符。因此,各大高校图书馆想要让“人均书籍数量及人均年进书总量”同高校的办学状况标准相符,还是有相应的难度。对部分办学时长较长、资金投入较多的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而言,有可能符合指标规定,或是难度较小;但对部分地方高校,办学时长较短、资金投入不多或新的本科高校而言,潜藏的困难及问题无须多言。
(二)馆际间的书籍资源共享没有获得共识
馆际间的书籍共享没有获得共识,其重要的原因是各个图书馆被自己的利益驱使,观点不一致,共享思想较弱;缺少领头部门的一致指导、调节及计划,无法指导及开展;缺乏资源共享的保证机制及科学合理的监管对策等。
(三)高校内部图书馆工作者的素养、专业技能需要提升及增强
图书馆内部馆藏书籍的成效由相关工作者的素养决定,这需要图书馆的工作者对学校专业分配与重要科目具备全方位的了解,同时还应把握同学校科目专业相关的专业常识,如此才可以给学校科目构建及科研予以极大的书籍保证。但是,当前很多图书馆的工作者本身的科目专业常识缺乏,计算机及外语技能较弱,进而致使网络环境下书籍搜集成效不高。
(四)书籍资源构建特征不够突出
当前,随着高校内部图书馆书籍资源构建进度的加快,搜集书籍是否同学校科目专业构建及教育科研的要求相符?馆藏书籍资源构造是否有所优化?特殊书籍资源构建是否凸显?这全部的问题均是高校内部图书馆资源构建期间需要顾虑的问题,也是本科教育评测工作中不容忽略的问题。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图书馆信息资源构建的对策
(一)确定资源构建所处的位置
因为图书馆内部的服务方式有所改变,高校内部的图书馆馆藏构建不再处于原有图书馆构建的核心地位,但也不可认为馆藏构建不重要,更不可认为能够借助网络获得信息,就无须实施馆藏构建了。因为无论图书馆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图书馆提供原始书籍服务这个基础功能都不会改变。因此,馆藏构建是高校内部图书馆信息资源构建的基本前提及重要构成,依然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二)增加电子书籍收藏总量
硬件设施及网络条件的改进,使得电子书籍产品得以持续增加及迅速更新,高校所有读者对电子书籍的需要愈来愈多。因此,当前高校內部图书馆要改变馆藏资源购买对策,增加电子书籍的收藏总量,注重对网络型数据库、网络型光盘数据库、中文电子书籍与搜索型一次书籍的引入。
(三)深入对书籍信息资源加以开发
书籍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在图书馆信息构建中是一个关键的板块。在信息构建期间应用软件及计算机等条件仅是信息资源构建的一种技能方式及条件,但信息的搜集、保存、归整、研发就是信息资源构建的基本且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会影响到信息构建的成效,促使国民经济获得进步,科技得以革新,是一项比软硬件设置更加关键、更加繁杂、更加艰辛及更加长久的系统工作。深入的书籍信息资源开发不光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出图书馆内部的馆藏书籍信息资源,还是为了便于读者随时进行使用。高校内部图书馆应紧抓图书馆的信息构建这一工作,促使信息资源获得深入开发,并依据信息量化状况的难易、数据总量的多少,统一规定系统数据,制定出各项专业型数据库的构建方案,合理分配、有条不紊地对书籍信息资源实施全方位的构建。
(四)培养更多信息资源构建的人才
全新的网络条件给高校内部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更多规定。网络时期的图书馆工作者要能够通过各式传递渠道,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搜集、科学的监管与很好的传递,除了需要把握图书馆情报学常识与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熟悉计算机技能、网络技能与外语常识,并具备相应的拓展能力及迅速搜集信息、合理归整及研究信息的能力。对此,高校内部的图书馆要加强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借助二次教育类似的方式全方位提高工作者的整体素养。这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构建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五)优化构成,体现特征
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图书馆对信息资源构建期间,应明确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中,原有馆藏会同电子馆藏、网络虚拟馆藏资源处在共享、互相促进、综合构造逐渐改变的形势下,应重视实际馆藏同虚拟馆藏的融合,持续调整馆藏构造,在体现出原有馆藏优点的前提下,加强网络资源的研发及构建,构成特有的馆藏特色[2]。特色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构建的基础,失去特色就会丧失竞争能力及进步动力,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高校内部图书馆应选取特有的、具备资源优点或是进步趋势的重要科目、专业及工程实施馆藏资源数字型构建及网络资源虚拟型构建,构成独具特色的虚拟馆藏及实际馆藏类数据库。
五、结束语
总之,高校内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建要依据实际、开拓未来,依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合理进行计划。高校内部图书馆要将实际馆藏信息资源构建当作前提,还要把优化、开发及使用网络虚拟书籍资源当作辅助,实现共享,如此才可以充实馆藏资源,确保读者日渐增长的阅读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川.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硅谷,2015(03):226-227.
[2]丁岚.网络环境下高等院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J].科技视界,2015(32):20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