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摘要]《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关注众多喜爱体育运动、有着运动天赋的学生时,教师也应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心,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体育后20%学生。因此,教师应思考这一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积极探寻有效的改进策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转化策略;现状;缘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7203
任何学科教学都有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存在,常称后20%学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所谓体育后20%学生是指体育基础差,体育运动技能难以达标,对体育情感冷漠的学生。据调查发现,这个群体的数量每年都是呈上升趋势。
观照:现状——心间无端凉意生
下表是对本校2015年五年级6个班男女学生共286人做的五项身体素质测试(分别是50米跑、50米 ×8往返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的统计数据,根据 《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4年修订)》评分得出各项测试不及格的人数及比率。
2014年《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降低及格线,提高及格率,旨在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降低及格线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标准》的鼓励作用。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的体能成绩没有达标。
综合各项测试情况,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笔者对所执教班级部分成绩不达标的学生进行随机访谈。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师:你喜欢上体育课吗?
生: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師:为什么?
生:如果是考试(达标测试),我就不喜欢。
师:可以说一说你的理由吗?
生:做仰卧起坐时,我使出浑身力气也做不了几个,太累了。
……
面对体育后20%的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很难掌握授课的运动量、强度、密度,即使依照大部分学生的标准去进行教学,后20%的学生也经常无法承受。同时,那些速度、耐力、柔软性等具有较高标准的运动,学生在练习过程就会更加困难。因此,关注体育课堂中后20%学生的表现,加强对后20%学生的研究,寻找症结出现的根源,继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动力、攻克难关,使学生在微小的成就感中获得更多的自信,这无疑是当前体育教学中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阳光体育与阳光课堂。
细议:缘由——拨开云雾见月明
体育课堂是开展阳光体育的主阵地。阳光体育滋润每一个童真的心灵,照亮学生精彩的未来。同在一片蓝天下,有些学生并不能尽情地在体育课堂上露出灿烂的微笑。一次次练习,看到的是他们沮丧的表情;一次次运动,为什么快乐的体育课堂与他们相形渐远呢?笔者在日常实践中摸索后,找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缘由一:缺乏情感体验
少数学生受到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健康素质不佳,很难达标,个别学生甚至经常因此而被其他同学嘲笑、排斥。同时,部分学生体育学习不够努力,在空旷的操场上不注意竖起耳朵听或者在听课过程中交头接耳,不能掌握动作要领或明白活动要求,出现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练习时纰漏百出,失误频频,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都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迷失,意志力和信心渐渐被磨灭了,体育兴趣也慢慢消退了。
缘由二:学习动力不足
活动、锻炼是体育课的主要形式。在活动锻炼时,体育后20%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吃苦、厌脏、惧累、害怕出糗。这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的勇气,一遇到挫折就会打退堂鼓,而且这种负面情绪与运动的持续时间成正比。比如耐力跑,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很难达标的,很容易会产生畏惧情绪。有些学生过于爱美,害怕身上沾染灰尘,在训练中无法完全投入。还有一些学生性格怯懦内向,没有足够的自信,害怕出糗被人耻笑,很难融入团体运动。
缘由三:认识不够深刻
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使学生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只是一个玩乐时间,体能不达标也没有多大关系,家长也不会过问或关注。基于此,学生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敷衍了事,导致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还有一些学生遇到自己不想学习的内容就想请假或装病。在安全的高压线下,教师也只能“顺从”学生的心意,让他们“观摩”体育课堂。
缘由四:助力系统弱化
在课堂学习期间,体育后20%学生在持续的模仿和领会中学习到的知识是很少的,很多时候是在重复固化动作反射。但是,如果师生之间缺少高效的交流反馈,学生往往无法及时纠正动作细节。学生或因没有发现动作的错误,或因不会纠正错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错误动作。因为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纠正,在学习体验中不能形成正确流畅的动作感觉,导致学生为了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课堂中除了观望外,还是观望。
精聊:策略——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学生走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班集体就是他们未来几年的成长空间。在体育教学中,后20%学生存在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教师只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因势利导,就能使大部分后20%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提高。
策略一:善用语言艺术,引领学生谱写情感交流的乐章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教学中,教师除了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之外,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呵护和鼓励。积极正面的教学语言是可预期的激励方法。课堂上,如果教师善于利用教学语言,使用契合学生心理、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进行教学,就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蹲锯式跳远,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那些小胖墩儿学生来说就是严峻的挑战。因为小胖墩儿学生体重过重使协调性下降,本应单脚起跳的动作变成双脚起跳,再加上重心控制不好,导致整个身体由于过度前倾,使嘴巴和沙子来了一个“亲密接触”,其他学生看到这种的情况后就会哄堂大笑,让这类学生感到难为情和尴尬。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把这个学生扶起来,帮他掸走身上的沙子,并拍拍他的肩膀,表扬这个学生的勇敢与努力。其他学生看到教师的举动之后,纷纷过来关心这个学生有没有伤到。这时,教师说道:“如果刚才是你,你希望同学怎么做?刚才的笑声合适吗?相信同学都明白。”“是啊,我们需要帮助和鼓励自己的同学,现在我们和他再来跳一次。”那个学生在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期待中开始了第二次动作练习,虽然不是很好,但从他微笑的脸上,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已充满了信心。
策略二:注重平台搭建,携手学生体验集体认可和存在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后20%学生虽然体育成绩差,却也迫切地希望获得集体的认可。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他们为集体服务,如搬运器材、收拾整理器材,并当众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被认可的体验,使他们怀着积极的心情投入体育学习中去。
在体育后20%学生中,小胖墩体形与竹竿体形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因为体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技巧动作或跳起摸高项目时经常会出现尴尬的现象,完成动作时常常会引来其他学生的阵阵笑声。基于此,教师应抓住时机,把学生体形上的劣势变成优势,帮助他们树立“我有我的特长”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小胖墩儿学生示范投掷,让小个子学生示范前后滚翻之类的技巧动作,让高个子学生示范跳高动作。这样教学,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帮助這部分学生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策略三:改进教学策略,指引学生踏上快乐体育之旅
第一,不同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训练中要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指导。例如,对于跳远不合格的学生,教师要找出原因,看看是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还是下肢以及腰腹部力量不够。如果是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教师就要给予更多技术细节的指导;如果是力量不够,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腿部力量或者腰腹力量的训练;如果是心理上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助跳板离沙坑近些,让学生树立信心,尽快消除心理障碍。
第二,善于运用感知与直观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区别。例如,教学前滚翻时,学生因身体不紧头顶着垫子翻不过去,教师可以用一个方凳子和一个篮球分别在地面滚动,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启发学生:“为什么篮球比凳子容易滚动呢?”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明白:要屈臂、低头、提臀、团身才能向前翻滚。由以可以看出,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技术要领,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时增强趣味性,使得后20%的学生更乐于投入教学训练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时跑、定向跑、定距跑、变向跑、接力跑等多种游戏方式,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机体的能力。这样在活跃的氛围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合作精神,且快乐情绪能够延缓身体出现疲劳感觉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策略四:制定弹性目标,引领学生步入成功的乐园
总的来说,体育后20%学生相对比较自卑,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异,他们确实在某些体育项目上比较弱。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需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还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条件设立不同的评测目标。例如投掷项目,那些手臂力量弱的学生在投掷远度上不如其他学生,但他们的动作要领掌握很到位。为了增强这些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把动作姿态正确与否作为评测标准,使这些学生能找到心理的平衡点,从而积极地投入练习之中。
任何运动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练习过程,教师可以先适当降低运动难度,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难度的递增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应自身条件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例如投篮时,教师自制活动篮筐,让学生可以自主升降高度进行投篮练习;跳高时可以用橡皮筋代替横竿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等,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策略五:做好个别教育,驱动学生踏入运动的殿堂
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后20%学生,要让教师变成他们的偶像,成为他们信服的核心人物。因此,教师应在课间多和他们聊天,从中了解他们的运动喜好。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踢足球,教师就把这些活跃分子组织起来,然后特意安排篮球投篮比赛或足球射门比赛。同时,教师参与其中,利用自身的技术本领好好地在学生面前表现,让这些学生产生崇拜感。
对于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应以表扬与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例如投掷垒球时,有几个学生的上肢力量还是不错的,只是技术要领掌握不好,每次练习不是投高了就是向下压低了,加上自己没有毅力,练习几次投不好就放弃了。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解动作,慢慢提高动作要求。同时,教师还可以请班级体育骨干帮助他们,合作探索问题所在,一起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总之,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转化后20%学生工作并非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他们的心理会随着时间、空间上的推移而变得反反复复。后20%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教师应关注这些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了解后20%学生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不能漠视后20%学生的存在,或者硬性规定体育指标,使学生失去信心,教师应多鼓励、表扬这些学生,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兴趣的项目,逐步增强其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让后20%学生得到有效转化。
(责编蓝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