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丁娟强 王铮 寇生中 赵燕春
摘要: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道德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深化道德观念,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了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道德理论思想体系在实践中体现,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传统文化;道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55-02
中華传统文化是中华名族五千多年来逐渐积累起来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核心,不仅仅是被人们一致认可的一种道德规范,更是法律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可以起到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深入人内心指导人们实践,是一种行为尺度,这对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念、形成大学生的道德习惯和实践道德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良好的思想道德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一个要素。教育是培育优秀人才的一种手段,培育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的关键,是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道德理念的培养,良好的道德理念是培育优秀人才的基础,没有道德这个尺度做基础,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教育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服务,同时还需要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精神食粮,良好的道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可见思想道德的建设对国家发展壮大有重大意义;而大学生这个广大集体作为先进人才的代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骨干力量,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要用严格的标准要求当代大学生,让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顺应全球化这一时代的要求,做社会上合格有用的人才。
一、现如今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道德理论教育与生活实践行为联系不紧密。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国家发展多元化的时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强盛发展的整个过程,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效益的同时,也要承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思想上的冲击,因为在这个时期社会都在提倡高经济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高生活质量,所以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生活与网络紧密交接在一起,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从而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被网络信息影响;另一方面在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应考虑精神世界的需求,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尤其在大学生身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在物质社会的影响下甚至出现了道德品质缺失的迹象,“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可现如今社会上人们质疑教育机构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2.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理念的逐渐淡化。文聘是检验人才的凭据,可现在社会上各种教育机构鱼龙混杂,人们很难辨别,受金钱利益的驱使,使文聘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有些人很少努力却照样获得文聘,这种由此而来的不平等让好多人心里不平,甚至产生“金钱是万能的”错误想法;社会企业单位是检验人才的基地,同样企业单位也会对这种拥有高学历文聘,却实际上没有技术含量的半文盲现象感到失望,文聘造假现象,道德的丧失,最后造成的结果是越来越多人我行我素。同样社会上也存在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这一点进行诈骗,这一行为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腐蚀,是对一个国家精神食粮的摧残,这些都造成大学生道德理论的淡化,所以这些都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骨干力量的辨别能力,通过实践强化他们对道德的信仰,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3.大学的思想教育方式还只停留在书本上。关于大学生的课程,本科生期间设有《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研究生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这两门课程都是在大学期间的关于道德理论的课程,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前者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后者设置在研一第一学期,这两者之间间隔时间长,缺乏持续性,而且也没有通过实践进行强化。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社会,精神层面的需求没有赶上物质需求的步伐、顺应时代的需求,导致人们精神层面的缺失,道德理念被物质世界取代。思想道德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它需要与生活相交接,个人的行为言论是思想道德的反射镜,另外在校期间没有一个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道德是否合格,即使道德不合格照样能毕业,甚至有些老师都认为大学教育程度的学生道德应该算达标、都有自觉性,这种错误观念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意识到自身道德存在的问题,没有人能及时指出,最后这种道德的缺失现象影响个人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针对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
1.将社会与家庭道德观念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无形中影响子女,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要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和他们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真实想法,尤其大学生即将面临社会,他们对社会既迷惘又憧憬,所以家长要及时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指出子女的错误之处,让他们及时改正;其次父母要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能提供给子女道德养分,日积月累,这种精神就会扎根在他们的血脉之中,成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社会也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打击那些侵蚀道德精神食粮的人,建立一定的法律,使其在道德理论的建设过程中起保护作用,惩治那些利用道德的欺诈行为,让大学生对道德一直保持高度的信仰。父母是子女和社会之间的搭桥人,应该用社会大众所认可的、所赞扬的道德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子女,积极响应社会的号召,努力让自己的子女做社会上合格的人才。
2.学校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和体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培育出具备坚硬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有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才。而大学教育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就需要大学的教育应不光注重知识力量,还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层面的建设,并且后者还是前者的基础,而且需要学校等教育机构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在道德考试中加入实践考试课程、多让学生看看道德教育视频、建立大学生道德评价指标、为大学生道德实践定出度量标尺、建立同学互相批评规则等,另外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互相监督不只是在党组织中,同学之间也要互相监督、互相指正,用一些基本的党员准则去要求每位大学生,从上到下,从组织到个人,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3.在社会实践中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意识。社会才是大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品学兼优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教育要做到与社会接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德理论也不例外。道德品質也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而且实践也能强化道德理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比如助人为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通过实践让大学生感知这种给予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启迪,使其铭记于心。但这种实践由于没能持之以恒,最后的效果也不是很显著,而且学校这种实践活动也不够频繁,大学生自身也存在自律问题,只有通过反复的道德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大学生在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思后过而改之,在这种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总之,只有根据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道德实践问题,并对其实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实践问题,从而使教育的真正意义得到体现。
三、结论
良好的思想道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肩负着传承并且发扬这一美德的任务,教育要求大学生知行统一,而在大学生道德实践中存在的道德实践观念淡化、道德实践形式化、道德实践缺乏等问题,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父母、社会和司法机构等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努力,形成整个社会育人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72-75.
[2]别敦荣,张征.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56-6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moral has always been a part of China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moral practice can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deepen moral values,make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in order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school moral theory ideology reflected in practice,it is necessary for all levels of society to work together .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moral education;traditional culture;moral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