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你的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在重庆巴蜀小学六年级11班,37个孩子,个个是大厨。前两天,老师让孩子们梳理的“美食备忘录”中,每个孩子都会20个左右的拿手菜。这门“手艺”得益于他们从二年级就开始的一项家庭作业。
这项特殊的“家庭作业”,不禁让人想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反对死读书,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在他看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影响了很多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分数压力下,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迹象。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仍不过时,仍然拥有很多粉丝。重庆这所小学培养“小大厨”,正体现了这样的努力。套用现在的流行概念,这其实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素质教育想得过于高大上,都以为实施素质教育有多么的艰难,因其艰难而裹足不前,甚至绕道而走。这段时间,有着“超级中学”之称的衡水中学到浙江平湖开设分校,持续占据了舆论场。在很多人看来,当下情形下,素质教育根本没有市场,只能接受应试教育的优胜者。
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掉下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内涵,受到一系列社会条件的影响。可以说,只要现有高考模式依然存在,大家还只能拼分数,就不可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享受素质教育带来的自由。但这并不是放任应试教育的理由,并非不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借口。
胡适先生曾经讲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温和而乐观的话,同样适应于素质教育。对于当下教育,也许无法做到完全掉头,但适当调整方向,却是可以的。体现在素质教育上,也许很难在初高中阶段推行,但在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却可以把调子喊高一点;也许无法全面地推行,但在现行教育中,适当体现素质教育内容,增加素质教育探索,却是可行的。
重庆这所小学,给学生布置“炒菜”作业,并没有对当下教育模式进行根本颠覆,而只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一点“小创新”“小探索”。就是这样的创新,增强了孩子的动手意识,增进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促进了孩子人格和獨立性的生长。家长们也在这个活动中,学会了对孩子的信任与耐心。有学生讲,“我做了两道菜感觉累死啦,想想家人为我做了那么多年饭,爸妈真是不容易。当吃到自己做的饭菜后,感觉特别香,然后看到爸爸妈妈吃我做的饭时,觉得挺值得的,很有成就感。”这就是其意义所在。
“炒菜作业”是素质教育的一道好菜。重庆这所小学的探索启示我们,素质教育完全可以从小事抓起,有时就从“做道菜”开始。教育是有关人的艺术,有着自己的主动性,在当前教育现实下,对于应试教育并非只能被动接受。如果有心探索的话,还是可以做出一定的改变,还是可以给素质教育一定的空间。其关键就在于,想不想推进素质教育,愿意为素质教育付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