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体育人才培养

2017-07-13 08:03何广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学院院校人才

何广滨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日益重视起体育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的高职院校陆续开始在学校原有设施基础上设立体育运动设施、增设体育项目等。

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概况及培养优势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农业类普通高职院校,也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10人,其中正教授28人、副教授170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人数达到80%,形成了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学院还聘请了50余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进学校、聘请行业企业大师进校成立了4个大师工作室,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

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更好地培养本院体育人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联合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农学院联合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指的是部分职业院校与优质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企业协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

(一)体育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学院贯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施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培养模式构建整体设计、系统培养、贯通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设置一体化、培养目标的一体化、学习形式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和育人过程一体化。

学院贯通学生七年的学习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充分体现知识、技术、技能的贯通和螺旋式上升。三个学段实现教学设计无缝隙,学段转段晋升有条件。突出贯通培养项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阶段培养目标,基础文化课程学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为学生职业发展和高等教育做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教育学段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品格、职业精神和通用职业技能,既要关注特定职业或岗位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强化职业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训练,使学生具备职业迁移潜和终身发展能力;本科学段注重专业纵深拓展培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体育人才培养方式

为了迎合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当前社会所需的新型高校体育人才方向可概括为高素质、新知识、高技能,基于此,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体育人才培养期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构建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体育人才培养及体育教育课程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并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需要学校行政人员、教育人员、研究人员的通力合作。对此,学校就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规格要求、基本素质要求以及未来社会对其可能会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在学校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特色性进行了定性,根据生源情况进行了具体的筛选、加工和设计组合,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自身出发制定出合理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师生及学校管理者的反馈和呈现出来的状况进行适时地优化和调整,旨在建立健全一套成熟完善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化。

2.扩大资金投入,提升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为了确保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发展体育人才战略时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给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该校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不断加大对本校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保障学院体育常及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此外,在体育人才发展战略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场馆已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学校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活动开展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实践中来,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程实施院校联合,深化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德治当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推进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落实的过程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单靠一个院校或是几个院校的力量是无法高效解决的,并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专业低质量重复建设及办学资源的大量浪费。针对这一现状,该校为了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新世纪所需体育人才的重责,学校在进行课程研究时采取院校联合的方式,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共同实践和努力下不断深化院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新观念,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从社会发展与需求的视野中重视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模式,是培养新型社会体育人才的首要前提。高校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取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的内容结构,建构多门类的教育课程并进一步探讨专业课程的体系是培养新型高校体育人才的关键。

[1]付刚.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

[2]于文谦,任兵.中国社会体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12-14.

[3]李新建.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方向[J].体育函授通讯,2001.

[4]苑学芹等.我国大众体育开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

猜你喜欢
学院院校人才
初等教育学院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