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青《大堰河
——我的保姆》中潜藏的“大堰河情结”

2017-07-13 17:57李昕阳吉林师范大学13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堰河艾青弗洛伊德

李昕阳 (吉林师范大学 130000)

论艾青《大堰河
——我的保姆》中潜藏的“大堰河情结”

李昕阳 (吉林师范大学 130000)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通行教师教学用书中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该诗进行了政治性解读,将诗歌主题归为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压迫阶级的同情。本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重读,认为诗中存在两种压抑的情感:一是对于大堰河的情感不能强烈地直接地表露,二是对于生身父母的怨艾不能明显地完全地抒发。这两种压抑情感源于作者童年创伤造成的“大堰河”情结,包含着两种意蕴:一是母亲原型的象征,二是乡土情结的延伸。这种情结由于稽查机制被潜藏在作者内心深处以及诗歌当中。

压抑;精神分析;情结;稽查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带有自传性质,与作者艾青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且蕴含丰富的“潜文本”,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诗中存在两种压抑的情感,一个值得考究的梦,一段童年创伤,都使得心理批评的运用成为可能,从而为该诗的批评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

一、空白文本与情感的压抑

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学包含着些“空白文本”,只有读者能够填充。这首诗的空白文本主要表现为作者直接抒情的缺失:除了结尾带有信件口吻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几乎没有以作者自己的立场直接抒情,更多从大堰河的角度表现她对自己的疼爱。具体例子如:写到自己被生身父母领回家时,大堰河的反应是哭泣;大堰河死时呼唤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对邻居夸赞她的乳儿;大堰河“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这些文本提供了情感的隐含线索:诗人真正情感的压抑。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部分,自我是管理和协调部分,超我是最文明道德的部分:“超我代表良心、自我理想,来自父母及其代理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1艾青对于大堰河情感的压抑来源于他把大堰河当作自己的母亲,而这种情感是社会文明道德所不允许的,这时超我发挥了指导并限制本我的作用,力图实现自我典范和理想。所以说,情感的压抑来源于作者人格结构的失调。而以大堰河角度表现情感的诗句,不只为了压抑情感,更深意义是作者愿望变形的满足,最明显的例子是作者写到被生身父母接走后,大堰河做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内容乃是一种愿望的满足,而它的动机就是愿望。”2人的许多愿望由于与社会道德准则不符而被压抑,稽查作用在睡眠中放松时,以各种伪装的形象侵入意识层次,因而成梦。大堰河的这个梦短小简单,作为愿望满足在表面不加伪装地表示意义。她的愿望是成为艾青真正的母亲。由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而不是艾青直接叫她“妈妈”,体现了自我在稽查作用下使得愿望的表现移置,间接满足了大堰河的身份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愿望。而这个梦还是“不能对别人说的”,更说明这种愿望是受到压抑的。所以之前的例子也可以得到解释:大堰河的哭泣就是作者悲伤情绪的投射;大堰河的呼唤和夸赞是作者希望被需要被认可的愿望;大堰河希望艾青叫自己“妈”并走到村边去,都说明在作者希望大堰河是自己的母亲,心里也已经把大堰河当做自己真正的母亲。

诗中第二种情感的压抑是对作者对生身父母的怨艾。这种情感同样不会被社会文明道德接受,所以超我也将其抑制。在诗中,艾青对于父母的描写寥寥无几,以“成为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为中心而展开的艾青自己的一系列行为,体现了他与心中的母亲——“大堰河”的分离带来的焦虑性情感。生身父母家物质条件的优越在“我”眼中都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没有情感的:“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摸着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饭”;即使是“母亲怀里的妹妹”也是“不熟识”的,“我”仅仅是“看着”,没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在这个环境下,“我”就像是一个不属于这个家庭的外人。“儿童之所以害怕陌生的面孔,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于看到一个熟悉的和可爱的面孔——特别是母亲。他的力比多既没有使用,又不能久储不用,于是就以焦虑的形式得到发泄。”3艾青与真正亲密的大堰河的分离,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从而感到“忸怩不安”和“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就是儿童焦虑的原型,是出生时与母体分离时焦虑条件的再现。这种焦虑之下隐含着不满:特意强调“生我的父母”,其实诉说着还有未生我的父母,却又胜过“生我的父母”;对于回家后父母的神情举止全无描写,可以推测父母对于这个“克父母的孩子”表现的也是冷淡的客套的。艾青有意避开这些引起他痛苦的记忆,不愿过多的提及,甚至消解了生身父母的形象。自己喜欢的对自己好的反而不是亲生父母,而自己不喜欢的对自己冷淡的反而是亲生父母。这的确是一种荒谬的矛盾。

二、童年创伤与情结的潜藏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双尖山的小山村——畈田蒋村。家乡畈田蒋村对于艾青来说是最温暖的故乡,艾青曾为双尖山写下深情的诗句。艾青生于富裕的地主之家,出生后却迎来了不幸的命运:“我是在这个家庭里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因为我是难产的,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的”。4这个不详的前景使得父亲采取了措施,他不允许艾青叫父母为“爸爸、妈妈”,改称“叔叔、婶婶”;并立刻把他送给本村一个贫苦人家去寄养。艾青的乳母生在离畈田蒋村几里地的一个叫“大叶荷”的村子里,在童年时被卖作童养媳,穷的没有自己的名字,人们便以村子的名字称呼她。艾青在她家里一直寄养到5岁,在回到生身父母家后,经常遭到莫名的非难和指责。艾青在十五岁时忍无可忍,甚至写了一张“父贼打我”的字条放在父亲的抽屉。对于一个儿童来说,与父母的关系就是他的全部,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认同造成了艾青的童年创伤,“一种经验如果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内,使心灵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我们便称这种经验为创伤。”5随着时间流逝,创伤不断在心中反复涌动,而成年后的自觉反省和自我评价,会使之继而形成创伤情结。这种创伤情结对于艺术创作是独特的驱力,《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诗人1933年1月在狱中完成的,据艾青自述,一天早晨他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便一口气写下这首诗。可以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劣触动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情不自禁地怀想起最能给自己温暖的亲人和故乡。

艾青独有的“大堰河情结”包含两层意蕴:一是母亲原型的象征,二是乡土情结的延伸。诗中不断提及的“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吃光了你的奶”、“流进了她的乳液”、“养育了我的乳房”等都触及了作为母亲哺育孩子的器官,表现了“大堰河”是母亲原型的象征:“在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小男孩就发展了对他母亲的一种对象贯注,它最初和母亲的乳房有关,是在所依赖的原型上最早的对象选择的例子”6这种母亲原型还体现于“大堰河”的名字中。在艾青家乡的方音中,“大堰河”与“大叶荷”是谐音。但作者将“大叶荷”改为“大堰河”有其深层原因,苏珊•朗格认为,“由语言的这种造型性机能产生出来的纯粹产品是一种语言创造品,是一种形象的构图,是一种艺术品。”7诗人巧妙将诗歌语言造型,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经过情感的浸透与意象的建构凝成充满深意的符号形式,其价值与意义远超越“大叶荷”,“大堰河”中的“河”意象可追根溯源到“水”意象,《白虎通•五行》:“水者,阴也。”从月之望晦与水之盈亏的关联中,古人认识到水为阴,这和之后的阴阳对应女性与男性相契合。河流及水与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生命之源,而女性在创生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水与女性的联结作为母题,常出现在后人诗文之中,成为重要意象。而以河流为文明传播渠道的古代中国社会,游子们借所漂泊的江河来承载离愁别绪,思乡归乡作为一种情感模式印刻在中华民族的骨血中。所以大堰河给予作者无私的疼爱,陪伴作者度过了最难忘的童年时光,还具有故土大地的象征性。荣格曾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把小说创作分为“心理学式”的和“幻觉式的”。前者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意识领域,后者取材于人类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而乡土情结便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意识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构成中最重要的“原始经验”之一,稳固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儒学的家国情怀与仁德思想的长期熏染,使人们形成对乡土无法动摇的情感依赖。乡土情结深深地烙刻在每个漂泊游子的心中,所以屈原有“鸟飞反故乡矣,狐死必首丘。”的慨叹。而在少年时期便远离家乡,独自去巴黎学画的艾青,更能体会离乡之苦。而“离乡”的最初生命体验便是离开母亲的子宫,所以乡土情结和母亲原型紧密结合,融合成了诗人独有的“大堰河”情结。大堰河意味着母亲,意味着家,是一个最温暖的存在。这同时反映了凝结人类共同精神的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回归愿望,那就是人们都渴望着母亲般的温暖,最初的美好的故乡。

三、结语

精神分析批评更多的关注作家的心理,挖掘潜在的症候,对于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该诗运用心理批评是以作者的独有童年经历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进行文学作品批评时,要以作品文本为基础建构具体解读。以此为前提的进行具有可行性的多角度尝试,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具体作品的理解。《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心理批评旨在于此。

注释:

1.弗洛伊德.癔症研究.车文博主编[M].九州出版社,2014:19.

2.弗洛伊德.释梦.车文博主编[M].九州出版社,2014:125.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车文博主编[M].九州出版社,2014:334.

4.海涛,金汉编《艾青专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63.

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4:113.

6.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车文博主编[M].九州出版社,2014:174.

7.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55.

[1]艾青.艾青全集[M].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

[2]弗洛伊德.释梦.车文博主编[M].九州出版社,2014.

[3]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车文博主编[M].九州出版社,2014.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车文博主编[M].九州出版社,2014.

[5]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成穷/王作虹译[M].译林出版社,2011.

李昕阳,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堰河艾青弗洛伊德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来了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