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视角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分析

2017-07-13 15:34乔梁
中国商论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

乔梁

摘 要:两化融合是实现我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山东的发展得益于动能转换,深入分析新旧动能转换的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两化融合发展的三阶段过程中,总结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四大特点——产品智能化、过程信息化、管理创新化、市场整合化,并指出核心点是智能制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旧动能转换的一般模式,给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两化融合 新旧动能转换 智能制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b)-128-03

1 背景介绍

两化融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者深度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式。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命题,再到“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反映党和政府对两化融合认识的升华。

“新旧动能”概念从2015年提出到2016年内涵丰富,再到2017年具体政策落实。就演变趋势来看,政府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较为深刻地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即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的政府会议中对当时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新旧动能”开始正式出现在国家领导人讲话中;《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三处提及“新旧动能”;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这是关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份文件;2017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东的发展得益于动能转换,希望山东在经济发展中继续挑大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两处“新旧动能转换”,提出做好2017年政府工作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并提出“双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2 两化融合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两者在产品、技术、管理、市场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并催生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业态,具体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2017年以来,“新旧动能”更是频繁出现在政府相关文件中,内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新旧动能”作为政府官方用语,并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一系列政府文件中和领导讲话中进行理解。

(1)培育“新动能”是关键所在。“新动能”的内涵非常广泛,需求端(如:消费能力提升)和供给端(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或新产业形态)都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般而言,“新动能”的培育包含两种方式,其一是外部引进,即招商引资;其二是培育新兴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哪种方式,归根到底就是创造“新经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出现“新经济”一词,并将“新经济”和“新动能”联系在一起,报告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因此,我们可以片面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技术进步,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或模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2)将“旧动能”转换为“新动能”。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嫁接改造,使产业价值链条向两侧延伸,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扩大规模效益。

总结起来,“新动能”的培育和“旧动能”的转换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3 两化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1 总体情况

笔者走访了山东省贯标企业、准备贯标企业、大型制造业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50余家代表企业,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得出部分调查结论。

(1)在经营管理类的应用项目中,企业门户网站、财务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最广泛的三类信息系统。其他项目中,已建成或者部分建成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的企业不到一半,已实现或部分实现资产管理系统(EAM)、人力资源管理(HRMS)、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不足38%,应用评价大多为中等。

(2)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商务智能(BI)、知识管理(KM)等项目基本没有企业建成,只有少数企业建成了产品数据管理(PDM)。从企业的自我认知来看,多数企业认为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基本能够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就两化融合发展阶段而言,约有一半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单项应用阶段,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融合创新阶段。

(3)在生产设计研发类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应用相对比较广泛。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生产过程自动监控两个项目在部分企业也得到实现,在机械制造及锻造行业应用较多。约有18%的企业建成或正在建设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只有极个别的企业建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制造执行系统(MES)。

3.2 以山东为例分析“两化融合”发展趋势

(1)从产品开发和设计方面看。企业需要灵活运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数据与生产计划、销售、质量、财务等职能部门的互联互通,可以有效、实时、完整的控制从产品规划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复杂的数字化信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与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協作环境。

(2)从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看。企业需要通过ERP系统与PDM系统集成,生成更加客观、具有真正指导意义的生产计划,再根据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然后从库存管理系统中获得现有库存数据,在供应管理系统中获得物资采购计划。企业内部管理更加注重将财务系统、物资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集成,随时提取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费用,生成精确的产品成本。流程制度管理更加注重包括薪资管理、劳保福利管理以及企业内部信息流的沟通等。

(3)从市场营销和市场开拓方面看。企业迫切需要一种基于网络的市场开拓模式,建立产品电子仓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或三维动画向用户形象、直观的展示产品运行情况及效果;并提供实时的方案配置,快速的报价,实现产品的网络化销售与定制。

(4)从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看。各软件供应服务商较少且分布不均,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出现利用企业信息化知识短板,销售一些不适用或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产品的现象。另外,企业迫切需要有一支能为企业把关、分析、论证的信息化专家队伍。

4 两化融合视角下,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分析

具体内容见图1所示。

4.1 外部圈层

从两化融合的发展过程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单向应用阶段。该阶段是“两化融合”的初始阶段,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大部分企业都处于这一阶段。该阶段企业更加注重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关注企业主营业务方面单向业务的快速应用。

(2)集成应用阶段。该阶段企业各业务环节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集成,资源和技术通过排列组合基本能够全方位的满足企业需要,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在市场化运作中逐渐成为战略资源和动力源泉。

(3)融合创新阶段。该阶段企业实现运营模式的彻底变革,软件方面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硬件方面实现了关键岗位的“机器换人”,信息化和工业化真正融合在一起,成为两化融合的最高级形式。

4.2 中间圈层

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笔者总结山东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四大特点——产品智能化、过程信息化、管理创新化、市场整合化。

(1)产品智能化,表现为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目前,产品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因素,信息产品融入传统产品,可以拓展产品的价值空间,引发消费者的隐性需求,增加市场规模,杜绝恶性市场竞争,使企业由“红海战略”转向“蓝海战略”。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以客户为中心,加速产品融合,建立更加开放、共享的产品研发体系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2)过程信息化,表现为数据与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传统要素的融合。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驱动力,同时也在不断催化传统要素的更新换代。只有推动数据与传统要素互动创新和融合,才能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3)管理创新化,表现为工业化时代管理与信息化时代管理的融合。工业化时代管理建立在分工协作的工业生产体系基础上,在生产流程和管理目标方面更加依赖“规范化”,为适应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一般以职能型为主。信息化时代管理则需要探索形成基于数据的新的分工协作方式,通过网络化、合作化和共享化突破职能型组织壁垒,使组织更有弹性,结构更加扁平,由“规范化”转变为“动态化”,快速响应市场动态变化。

(4)市场整合化,表现为传统市场与信息市场的融合。鼓励制造业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向工业设计、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融资租赁等上游领域扩展,和向维护检修、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下游增值服务领域延伸。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摆脱规模化工业经济的老套路,走上个性化信息经济的新道路。

4.3 核心部分: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发展到较高的阶段表现为工业企业的智能制造体系建立,而智能制造也是推动产业升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康庄大道,从而两化融合与新旧动能转换就通过智能制造紧密的联系起来。智能制造是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传统工业机械通过信息化的嫁接改造,扩大、延伸或部分取代人在制造过程中的体力劳动。智能制造和传统的制造相比,更有自律性、组织超柔性、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维护能力。智能制造是当前形势下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表现如下。

(1)技术层面。新技术进步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宏观方面,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普及应用,使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发生根本性变革;微观方面,信息技术的指数级增长,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系统集成式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智能制造提供实现条件。

(2)企业层面。企业竞争力提升需要智能制造驱动。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生产成本不断增加,需要智能制造为企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消费者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对于产品的品质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智能制造为企业丰富产品类型,实现“大规模”和“小批量”生产。

(3)产业层面。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智能制造推动。首先,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无论经济如何发展转型都剥夺不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其次,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最后,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核心技术缺失,质量基础薄弱、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粗放型发展难以支撑经济新常态。因此,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智能制造推动。

(4)战略性新兴产业。虚拟现实技术(VR)。加快发展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互动多媒体创新应用、三维数字视觉呈现和展览展示、方向感测等,嵌入数字旅游、数字教育、虚拟家装、数字展馆、文物数字化修复展示等应用领域,打造VR技术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这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向之一。

5 對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模式分析,笔者认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二是通过核心(智能制造)带动。这两个方面在现行的政策上已经有所体现,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所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总结起来,一个是抓住“三个链条”,另一个就是要以“四新”促“四化”。“三个链条”就是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整合利用好各项政策和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倍增效应,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四新”促“四化”就是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同时需要一系列重大项目作为支撑,加快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项目库”。

参考文献

[1] 于乐,潘新兴.两化融合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 2012,31(14).

[2] 肖彬,郭颖.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研管理,2015(1).

[3] 周剑,徐大丰.两化融合的概念内涵和方法路径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5(9).

[4] 周剑.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 2013(11).

[5] 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J].中国信息界, 2011(10).

[6] 刘力强,冯俊文.我国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9).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新旧动能转换下证券业发展研究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优质法治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