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涛+王文贵
摘要:指出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之中。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妨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国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正朝着中国特色可持续现代化农业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历程,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7402
1 引言
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重要历史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基础上实现的,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著,并引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特点的生态环境问题[1~4]。化肥、农药的使用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产量,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生态环境问题,这种依赖于消耗大量森林、湿地、动植物资源为代价的高产出农业模式以逐步受到人们质疑,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上取得的成就,生态农业结构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仍存在理论基础不完备、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建设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5]。
2 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1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最早兴起于欧洲,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瑞士、日本等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步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初步探索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较大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规模[6~8]。
最早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的国家是英国,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有针对性的生产某种产品。此理论是由英国农学家A.霍华德提出的。但这时的生态农业发展过于保守,大多的形式为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而且尚未得到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发展较为缓慢[9]。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工业化发展的持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加剧,农业发展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欧美快速兴起了保护农业生产的生态农业新浪潮,在此形势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1975年在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许多发达国家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有机农业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9]。日本生态农业的建立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侧重点在于减少农田的盐碱化、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等突出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9]。东南亚地区菲律宾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9]。菲律宾的玛雅农场是国际生态农业的典范,大规模结合农工生产企业,最大限度降低从外部购买生产资料却能保持高额效益,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废料和污染[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全球所接受。可持续农业的地位得到了确立,该阶段生态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在发展规模、推进速度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和人均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生态农业发展着重追求生态效益,不再将农业的产量作为终极目标,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用地比例逐步升高,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数据显示,世界上实行生态农业管理的土地约1055万hm2,其中,生态农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拥有约529万hm2,约占世界总生态用地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10]。截至2000年,全球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农业[11~14]。
进入21世纪后,生态农业模式的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生态农业市场进一步扩大,据德国生态与农业基金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01年末,世界经过认证的有机农场约有40万个,世界有机农业土地面积已经接近2300万hm2,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阿根廷、意大利等国家[15]。
2.2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具有良好的农业文化传统,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农业灌溉用水的大幅增加导致水资源匮乏;过度开垦和森林植被破坏、湿地资源破坏、超载过牧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沙化现象严重[16,17]。基于此,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开始逐步引入。我国生态农业是在针对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项政府引导和大力扶持、农民自发创造、科技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的伟大生产实践,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18]。
1993年,国家各部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51个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18]。经过6年的建设,51个试点县在1999年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验收,取得了试点成功。各生态农业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均有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治理率分别达到73.4%和60.5%,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显著[18,19]。
到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积约1000万hm2,占我国农业耕地面积的12%,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包含了生态农户、生態农业村、生态农业县乃至生态农业省等,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现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大致可分为物质多层利用模式、生物互利共生模式、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模式、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等。生态农业建设的推进加快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步伐,有效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创造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配套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市场运作方式[18]。
3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传统农业思想观念、技术的不完善、缺乏资金以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影响。中国农业的历史悠久,中国传统的农业具有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特点,自身发展的封闭性和对自然的依赖性使其排斥外部冲击,造成了生态农业推广受阻。另外,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加之科技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造成了技术上的不完善,为生态农业发展带来了阻力。资金投入短缺一直是长期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虽然保持着绝对量不断增加,但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在保持着逐年下降[1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而农民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对其认可度不高,因此不会按需生产,带来了推广的阻力。
4 展望
结合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综合判断出未来中国生态农业的趋势。一是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的新趋势。需要转变农民传统的注重产量、忽视生态环保理念的思想,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二是生态农业的面积将不断扩大,体系需更加完善,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主导,发展多种生产类型、多模式、多层次的经济结构。三是资金支持力度需不断加大。四是将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理顺政府、农民、企业、科技实体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形成由政府引导,科技实体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民与企业共同建设的生态农业组织。
参考文献:
[1]程 序,曾晓光,王尔大.可持续农业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骆世明.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J].地理研究,2007,26(3):609~615.
[3]李文华.农业生态问题与综合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Li Wenhua. Agro-ecological Farming Systems in China[M].New York:The Parthenon Publishing Group, 2001.
[6]傅晓华,赵运林.生态农业及其未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4):74~77.
[7]刘爱民,封志明,徐丽明.现代精准农业及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2):20~25.
[8]林祥全.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3,(7):76~80.
[9]李哲敏,信丽媛.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07(3):241~244.
[10]苑圆圆,林开淼,张鼎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福建稻麦科技,2009,27(3):41~44.
[11]颜景辰,雷海章.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J].世界农业,2005(1):7~9.
[12]刘 渝,张俊飚.国外生态农业现状及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5(3):10~13.
[13]杨 铭.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國西部农业发展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71~77.
[14]郑 军,史建民.国外生态农业实践透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5~70.
[15]朱 行.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J].中国环保产业,2004(1):44~45.
[16]李文华,赖世登.中国农林复合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7]马世骏,李松华.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8]孙敬水.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02(8):31~33.
[19]巩前文,严 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5(9):63~67.
[20]彭崑生.实用生态农业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4.
[21]金鉴明,金冬霞.中国的生态农业[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