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10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無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题目为编者加)
素材解读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看着儿子挨打,母亲是何等的心疼,所以母亲“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但又为了儿子能成才,能上进,还是忍痛说“打得好”,此刻母亲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这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写作时,我们可以选取母亲的反常表现来表现母爱,有时母爱就藏在她反常的言行里。例如:一顿美餐,母亲为了让孩子吃,自己说不喜欢吃或者吃不下了。例如:孩子犯了错时,母亲狠狠地打孩子几巴掌说:“再这样就不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