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之课前预习在日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2017-07-12 08:03刘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翻转课堂

刘玲

摘 要:课前预习看似平常,几乎所有日语精读教师都要求,但效果良莠不齐。本次翻转课堂之课前预习在日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旨在通过教师制作预习表,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预习表 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06-03

1 引言

自教育大家孔子起就提出过教学相长的理念,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当今有很多新颖的教学法不断被提出,其中大部分都是以老师的教授为重点,要求老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产生惰性,厌弃传统的板书笔记,出现拿手机拍照或拷贝课件的现象。不自己动手查资料,过度依赖老师、电子媒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强化。笔者通过几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发现,在教授日语精读课时有策略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一直以来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的具体指导和监督检验,预习效果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只是把熟读单词和课文作为预习的目标。当然在课文内容以会话为主的初级阶段,由于老师课堂上会详细讲解单词和语法,所以这样做或许已经足够。但到了中级阶段,课文更注重文章的结构、内容、思想,如果依然如此预习,恐怕跟不上相应阶段规定的教学目标。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预习程序,用以有效管理学生的预习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2 研究设计

2.1 使用教材与研究对象

本次翻轉课堂之课前预习在日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所使用的教材为《日语精读》第二册(宿久高 周异夫主编)。授课对象为我校日语专业大二某班学生(21人)。

2.2 研究目的

规范化管理学生预习行为的动机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课时有限且遭缩减的情况下,既要完成教材内容,又要补充课外知识,所以有些内容比如单词用法必须要求学生自学。

(2)接触一个新语法点时,往往出现不熟悉前后接续的情况,这时翻译句子会把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接续上而无法兼顾句意的连贯性。

(3)如果要求进行类似表达的辨析,若没提前预习则仅唤醒之前的记忆就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且比较结果不尽如人意。

(4)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听老师讲课时就会有侧重地集中注意力。

(5)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方法有个体差异,大部分同学要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需要在教师明确而具体的指导下进行。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改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究,望为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思路。

2.3 教学实践内容

以《日语精读》第二册第1课为例,预习表的内容大致如下:

其中1、2、5、7项是每课需预习的常规项。课后练习传统上应该放在课文讲完后再做,但因为该教材课后练习有部分近义词辨析题,所以课前做练习能让学生先行查阅相关知识点,加深自己的理解。第2项查单词下面列出了近义词的辨析以及学生自己不容易发现的构词规律,希望可以有所引导。第3项结合教材列出的重点语法,找出以前没学过的几乎所有语法点,扩充知识面。该项的延伸内容因教师而异,灵活度较高。第4项是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学习进度而增加的必要知识体系。因为本次授课对象之前接触的日语几乎是敬体,所以为了帮助他们转换思维习惯,特意设置了此项目。第6项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后练习题中有针对部分内容的提问,能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对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检验了实践效果。问卷调查是在一学期的预习实践结束后实施的,具有一定的纵向参考价值。问卷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预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改善情况、预习表待改善地方、预习表使用心得。问卷发放21份,回收19份。

3.1 预习内容的变化

学习内容变化的方面为笔者拟定,具体如何变化为学生书写。通过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使用预习表后预习内容发生了变化。相对而言,全部学生认为语法学习这一方面发生改变;单词学习、课文内容学习、发现问题能力次之;课文内容拓展和课后练习方面人数最少。

语法学习上,学生反映以前的预习模式只是看一下书上列出来的语法条目和几个例句,其他等待课上老师讲解。这样的预习方式就导致学生对新出语法不了解,老师讲解完接续方式后让学生运用新知识点翻译句子时,错误百出。不仅句不达意,连前后接续活用都有问题,需要大量时间纠正。使用预习表后,学生可以事先了解所有语法点,通过查找例句对本课语法有自己的理解。之后上课时就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翻译的准确率,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更多知识。另外,有几个人说查找例句时可以看到其他的类似句型,有助于扩展知识面,加深理解。

单词部分,认为发生变化的学生坦言以前的方式就是死记硬背书上给出的一两个含义,有些动词即使知道意思但不知道怎么用。自从老师要求每个单词查例句后,不仅知道了具体的用法,还了解了其他的翻译方式与意义。有两人认为没变化但没写明原因。

课文内容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示以前预习时根本不重视内容,没有逐句仔细看、理解,没想过文章结构和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因此也发现不出问题。按照预习表做以后,发现了文章有趣的地方和感到疑惑的地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提高读解能力。听老师讲课时会更专心,有侧重点地听讲。认为无太大变化的人指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依然很含糊,看不懂长句子,还需要老师详细讲解。

关于课文内容拓展,认为有变化的学生中有人表示预习时会想到其他的内容,会上网查相关信息。有人觉得查语法的过程会学到很多。

课后练习部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做练习的时间上。多数人表示以前都是课文讲完后临时做,现在提前做时间更充分,并能发现问题。认为无变化的学生中都两人解释是因为以前也很认真地做练习故前后无太大变化。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之前学生预习课文时非常粗浅,没有方向。即使老师多次口头要求好好预习,但收效依然甚微。使用预习表明确规定预习任务后,学生自学热情被激发出来,很多工作能或独立或合作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实践中也遇到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和学生一起解决。

3.2 学习改善情况

为了更进一步掌握使用预习表对学生学习的改善状况,问卷设置了如下十个问题(实际的问卷上是打乱顺序的,防止相似选项的干扰。也没有前面的概括性词语)。

据表2可以看出结论颇具规律性。同一类别的问题得出的数据出入不大。整体上看使用预习表对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反应速度方面改善得最为明显。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问题意识。但对于心理状态和自学能力的改善仍显乏力。这个结论遵循了一般的思维模式。整体把握和反应速度能通过提前预习呈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问题意识、心理状态、自学能力的训练则需要较长时间,且效果很难界定。“我能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一项中認为一般的有11人,而问题意识的其他项都是很好多于一般,结合体现自学能力的“即使没有预习表我也知道今后该如何预习了”认为一般和无变化的占大多数,可以得出结论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待加强。除了预习表以外,还要考虑其他的方式。

3.3 预习表待改善地方

为了完善预习表的功能,在学生经过一学期的使用后,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了若干建议。

①查单词的工作量太大,希望标记出重点单词。

②名词不用查例句。

③希望增加一项关于课文思路的提示。

④希望每个语法给几个中文的句子要求学生翻译。

⑤增加惯用短语。

很多学生反映查单词例句的工作量太大,即使和同学分工合作,依然感觉有负担,起不到好的预习效果。

3.4 预习表使用心得

预习表使用心得是学生真实的回馈。对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无法用客观数据比如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情感回馈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现摘录几段有代表性的感想。

A同学:“提高听讲的学习质量和水平,跟上讲课思路;扫除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系统化;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效率加强;笔记的针对性加强,课堂思考的时间更多;自学能力提高,被动变主动。”

B同学:“感觉在上课之前把所有知识点都查询一遍后,却没有更多时间理解知识点,无重点难点划分,虽在上课时能更有自信,但实际上感觉很空。在没有预习表之前,自己能根据自身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消化,但有预习表后,客观上老师列的都是重难点,但主观上说不一定是重难点。在整理笔记时,现在也有点混乱,最后感觉看了复习笔记,可掌握得不踏实。但因有了预习表,对课文理解地更深刻。”

C同学:“有一定帮助,但课前预习时占用时间会较多。多人合作较好,以自由组合为上。”

D同学:“可能预习工作量有点大,从一开始想提升自己精读水平为目标的作业,最后成了一项应付式作业。”

E同学:“系统地预习完,虽然我并没有完全清楚地掌握,但是上课状态改变了很多,就像有了底气一样,不会回答问题时现想。因为已经有了一些准备,所以比之前理解地更多了。而且自己动手查一遍记得更深刻。只听老师讲忘得也快,没有印象。我找到了比之前有效的学习方式,坚持下去我认为我会有进步。”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能提高学习效率,对自己或多或少有帮助。个别同学觉得预习表反而成了一种负担。这种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不同,所以使用预习表的效果因人而异。这里就涉及到个性化教学的问题。关于查单词工作量大的问题将会采纳学生意见做适当调整。另外还需适当指导学生如何个性化地使用预习表,争取把利用率最大化。总而言之,学生们对预习表的使用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都很积极地自行查阅相关知识。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大家都能踊跃发言,有时还会引发热烈的讨论。

4 结论

不管是通过调查问卷还是实际上课,笔者都能感受到使用预习表给课堂带来的可喜变化。使用预习表的动机得到了一一具现,教师的教改目标基本达成。由于单词全部由学生自己查,所以大大缩减了课堂上讲单词的时间。教师只需补充一下学生的盲区即可。接触新语法点时,不会像以往那样陌生,能迅速反应,翻译正确率大大提高。遇到类似近义词或近义句型的辨析时,都能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在预习表的指导下,学生思维大大扩展,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和老师探讨。开始思考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以第1课为例,在发表“从日语表达看日本文化”这一话题时,学生们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内容包括“ただいま”“ちょっと…”“お願いします”“ごちそうさま”“挨拶語”“曖昧な日本語”“敬語”等等。不止语言知识,还学到了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

当然本次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一,预习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教师无法监管。无法确定是否每个人都能认真完成,有没有可能抄袭他人的成果。其二,对学生的预习效果没有评价体制,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惰性。其三,要很好地完成预习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反而给学生造成压力,变成应付交差。其四,可能改变部分学生原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打乱其节奏。

无论何种改革都有其利弊,我们需要更长时间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丽梅.档案袋评价在促进日语专业课外学习中的作用——以三年级《综合日语》课程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4.

猜你喜欢
学习自主性翻转课堂
预制语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