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霞,徐 峰,朱封扬
(1.咸宁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市中心医院)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疗效观察
李爱霞1,徐 峰2,朱封扬1
(1.咸宁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市中心医院)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d后的效果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3.0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1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的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流速下降幅度、颅内压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动脉流速缓解颅内血压情况。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达30%~80%,严重时可引发脑梗死[1]。脑血管痉挛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早发性脑血管痉挛出现于出血后,数分钟后或数小时后可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始发于出血后3~5d,出血后6~15d为出血高峰期,到2~3周后才逐渐缓解。临床表现为偏瘫、头痛、恶心、意识不清、失语等,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需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我院对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防治脑血管痉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抽选的方法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20~65岁,平均(53.68±16.34)岁;病程1~5d,平均(3.21±0.34)d。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22~67岁,平均(54.62±15.43)岁;病程0~5d,平均(3.06±0.47)d。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其卧床静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其抗感染、抗癫痫、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注意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及消化道畅通,并随时查看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变化。
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521,规格为20mL∶4mg)治疗,尼莫地平注射液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混合均匀后立即静滴,20mg/d,静滴速度为0.5~1mg/h,2h后监测血压,若血压未降低增至1~2mg/h,需适当调整滴注速度,持续滴注24h,连续治疗15d。治疗过程中,对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适当减小剂量或中断治疗。观察组将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注射于双侧风市穴、双侧曲池穴、双侧足三里穴,三组穴位轮流注射,每日一侧穴位,每个穴位注射2mL,每天共注6mL,连续注射15d。
1.3 观察指标 采用经颅多普拉超声(TCD)诊断患者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的脑血管痉挛症状,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流速度超过80cm/s时,则视为存在脑血管痉挛。同时,采用TCD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脑部动脉流速变化,并比较组间变化数据之间的差异。另外,采用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定患者侧卧位时的脑脊液压力,颅内压正常范围一般在0.7~2.0kPa之间[2]。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头痛、偏瘫、恶心、失语等症状及各项体征基本消失,5d内未出现脑血管痉挛;有效:治疗后患者头痛、偏瘫、恶心、失语等症状及各项体征有所缓解,脑血管痉挛发生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头痛、偏瘫、恶心、头痛、失语等症状及各项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且有脑梗死发生[3]。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组间统计数据的差异。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9例,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2例,发生率为5.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的总有效率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流速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流速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流速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流速
同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压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
同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部病变引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发于青壮年,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常见为短暂性头痛,数分钟后或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情绪激动、压力过大、剧烈运动、熬夜、饮酒、咳嗽等,少数患者在不受任何因素影响时发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脑积水、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其他,其中,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首要因素,约有30%左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脑血管痉挛,所以不得不引起重视[5]。
临床上常采用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尼莫地平具有活性强的特点,能够被人体更快的吸收,其可有效地抵抗血管收缩,并能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速度,增加脑的缺血耐受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但该药物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并不显著[6]。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红花两味行气活血的中药合成,能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减少,起到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7-8]。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有效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预防和抵抗血栓形成,采用中医穴位注射的办法,可有效地刺激穴位,达到更好的疗效[9]。本研究显示,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3.0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1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的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流速下降幅度、颅内压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还改善了动脉流速,缓解颅内血压的升高,相比使用尼莫地平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医学推广[10]。
[1]冷方达,闫军浩.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从脑血管痉挛到早期脑损伤[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6):650
[2]袁敏.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痉挛诊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296
[3]麦尔艳木·艾则孜.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2):155
[4]旷仁钊,唐晓平,漆建,苟章洋.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11):683
[5]陈要红,胡九天,宋盼盼,等.丹红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5):478
[6]张巍.硫酸镁与丹红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114
[7]崔建银.丹红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症100例[J].河南中医,2014,32(12):2342
[8]吴静芳,马志强,丁翔,等.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VS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7):3319
[9]俞学斌,金国良,吴承龙,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预测指数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14,12(5):374
[10]买吾拉江·阿木提,麦麦提力·米吉提,培尔顿·米吉提,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10(11):682
R743.35
B
2095-4646(2017)03-0238-03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3.0238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