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蟹种养殖对比试验

2017-07-12 17:17陆全平,周军,周刚
水产养殖 2017年6期
关键词:幼体河蟹水草

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蟹种养殖对比试验

陆全平,周军,周刚,李旭光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

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3)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经过近10年(5个世代)的人工选择育种、生产性试验及中试扩大养殖获得的经济性状优良的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大、遗传性能稳定的优点。但河蟹种质退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提纯复壮的相关研究应相继展开,该试验是利用已有的“长江2号”河蟹亲本,成功繁育出大眼幼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长江2号”河蟹与本地(固城湖)长江水系河蟹1龄蟹种生长特性差异的对比培育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育种基地。时间是一个自然生长周期,试验池和对照池同为2014年5月13日—2015年2月27日。

1.2 试验条件

试验池为3个6×667 m2长方形池塘,对比池为3个9×667 m2长方形池塘,池塘结构同为平底形。

1.3 苗种来源

试验池用“长江2号”河蟹大眼幼体,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长江2号”河蟹定点育苗场提供,对照池用大眼幼体由固城湖国家级原种场提供河蟹亲本繁育的大眼幼体(以下简称本地大眼幼体)。

1.4 饲料

大眼幼体阶段投喂0号开口料;幼蟹阶段投喂颗粒饲料,Ⅴ期幼蟹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饲料;Ⅴ期幼蟹后投喂粗蛋白含量32%饲料;越冬前育肥为投喂粗蛋白含量36%饲料。试验池和对照池投饲量基本相同,每667 m2总投喂量760 kg。

1.5 试验方法

1.5.1 消毒蟹池为首次养殖河蟹池塘,每池用75 kg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散。

1.5.2 设立栅栏在进排水口设立80目网栅,防止鱼卵及敌害生物进池,Ⅴ期幼蟹后,排水网改用20目。

1.5.3 种植水草蟹种池布置水草:Ⅶ期幼蟹前以伊乐藻为主,水花生为辅;Ⅶ期幼蟹后,全部为水花生。水草覆盖率前期为40%,中后期为70%。

1.5.4 肥水每667 m2在进苗前5 d开始施用复合肥2 kg,加尿素0.5 kg,进苗前1天每667 m2施用氨基酸肥0.5 kg。

1.5.5 放苗在放养密度相同、饲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统一采用现实生产中常用的生态调控培育法,平均667 m2放规格为每千克14万只的蟹苗1.5 kg。

1.5.6日常管理详细记录天气、水温、幼蟹活动及生长蜕壳、投饵、排水、病害防治等情况。根据各池水质情况适当换水,确保水质清新,透明度在30~40 cm。Ⅴ期前每投喂2次,早晚各1次,Ⅴ期后改为下午喂1次。

1.5.7 起捕性成熟蟹10月上旬开始有性成熟蟹上岸,至11月中旬起捕结束。

1.5.8 蟹种起捕起捕前一个月,将池内沉水植物清除,所有水花生做成草墩,用竹梢固定,2015年2月16至17日起捕蟹种,先用抄网起捕一次后,再冲水起捕。

2 试验结果

从表1中可知,“长江2号”蟹种性早熟率平均为3.6,对照系平均为6.9,“长江2号”蟹种性早熟率明显低于对照系;“长江2号”大规格蟹种比例为66%,对照系蟹种比例为59%,“长江2号”大规格蟹种比例高于对照系。“长江2号”蟹种个体差异小于对照系。

表1 1龄蟹种生长对比试验情况

3 小结

3.1 施肥

放苗前施肥是蟹苗培育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要根据各个池塘的底质情况,结合天气和当时的水温调整具体施肥的时间和用量,防止池水因浮游动物过多而出现水质老化,气温高则施肥时间短,用量少。目前生产上主要问题是因水质老化造成亚硝酸盐过高。

3.2 种植水草

种植水草,仔蟹培育阶段以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或轮叶黑藻为主,漂浮植物水花生为辅。沉水植物种在浅沟处,水花生用绳索固定成条状或带状分布。种植的水草不能带青苔,以免影响大眼幼体成活率。Ⅵ期后池塘基本上以水花生为主。

3.3 幼蟹性早熟控制

河蟹性早熟是制约河蟹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性早熟的河蟹,规格一般在10~40 g,不生长,还会因为蜕壳困难而大量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长江2号”河蟹蟹种性早熟略低于本地蟹种,可能性早熟蟹种比例的高低与种植好坏有一定关系。

从大规格蟹种比例上看,“长江2号”蟹种高于本地蟹种,初步认为“长江2号”蟹种生长速度好于固城湖原种场长江蟹种。

2017-01-19)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6.009

猜你喜欢
幼体河蟹水草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实验创新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蚂蚁岛海域刺参浮游幼体发育过程研究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