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旭
(信阳市中心医院 呼吸科,河南 信阳 464000)
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张东旭
(信阳市中心医院 呼吸科,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 探讨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传统组采取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比较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创口大小、置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患者操作时间、创口大小、置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疗法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其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微创持续负压;引流;传统硅胶管;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上治疗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等疾病较为常见的治疗措施。传统常规肋间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术由于其创伤较大、操作较复杂,不仅会引发患者皮下水肿、伤口感染、肋间血管出血以及切口渗液等,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疼痛等不适[1]。我院对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微创持续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发现其临床效果明显,现将其汇报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探讨,所有患者均经CT或X线胸片确诊为自发性气胸,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微创组患者共90例,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60例,年龄范围在15~78岁,平均年龄为(36.4±10.2)岁,初发性气胸者45例,复发性气胸者45例;传统组患者共68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46例,年龄范围在17~80岁,平均年龄为(37.7±9.9)岁,初发性气胸者31例,复发性气胸者37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顺着穿刺点将皮肤切开,约2 cm,并将皮下组织和肋间进行钝性分离,胸膜刺破后将前端有孔的硅胶引流管置入,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若水封瓶逸出气体,且水柱跟着呼吸波动性好,则将伤口缝合,并将引流管固定,少数复张较差患者加持续性负压引流。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引流材料包括一次性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和单腔中心静脉管以及DY-1A低压吸引器;穿刺点常规选取第二肋间隙锁骨中心线处,或根据CT或胸片等影像学确定穿刺点;予以常规性消毒以及铺巾,采取局部麻醉,顺着穿刺点将穿刺针垂直进针,当出现落空感且回抽后存在空气时予以导引钢丝,并将穿刺针退出,采用扩张器将穿刺通路扩张,并沿着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随后将导丝拔出,根据胸壁厚度决定导管进入胸腔内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5~9 cm,确认气体抽出畅通后,予以固定,同时贴上无菌敷贴,并与胸腔闭式引流瓶相连接,随后接上低压吸引器,持续负压保持在2~5 kPa。所有患者除了予以引流外,同时对原发疾病治疗,如止痛、吸氧、抗炎和平喘等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创口大小、置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创口大小、置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间、创口大小、置管时间等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传统组和微创组患者引流情况比较:微创组患者操作时间、创口大小和置管时间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传统组和微创组患者引流情况比较(±s)
表1 传统组和微创组患者引流情况比较(±s)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2 传统组和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微创组患者皮下气肿1例,创伤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传统组患者皮下气肿5例,创伤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530,P=0.0071)
自发性气胸是指患者脏层胸膜以及肺部组织在无外伤的情况突然发生破裂进而导致胸腔积气,包括肺大泡或胸膜下微小泡发生破裂导致原发性气胸以及合并胸膜或肺部疾病上的继发性气胸[2]。临床研究报道,原发性气胸常好发于身材瘦高的青年男性,且致死率较高[3];而继发性的气胸疾病发病较为隐匿,临床体征不典型,肺功能基础性较差,病情变化较快,严重患者会发生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快速除去胸腔内积气以及控制胸腔内压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5]。目前临床上治疗自发性气胸常用方法为胸腔闭式引流,然而传统切开肋间置管引流术操作较为复杂,置管时间较长,且创伤面较大,易引起皮下水肿、感染、出血以及引流口渗液等,患者难以接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操作时间、创口大小、置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综上所述,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疗法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其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1] 张琼芳,周华,李玲.自发性气胸应用可调压胸腔闭式引流瓶治疗临床经验[J].华西医学,2013,28(7):1014-1016.
[2] 陈银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76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10-811.
[3] 景国慧,李文全,林红英,等.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11,39(7):647-648.
[4] 何鹏,王锐安.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091-1093.
[5] 林伟康,邓江华,潘学智.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44.
R561.4
B
1671-8194(2017)14-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