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
郭春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32例,对这些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病理分期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5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直径2~15 cm,平均直径(7.8±3.2)cm。Ⅰ型肿瘤患者15例,Ⅱ型10例,在病理分化程度中:高分化15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2例。有7例患者出现囊性病变。结论 乳头肾细胞癌在临床特征上与其他癌细胞存在差异性,病理分型与癌细胞的分级和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方便对患者的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肾肿瘤;乳头状腺癌;诊断;病理学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在肾细胞癌中约占到其细胞总量的10%左右,在病理特征方面乳头状肾细胞癌与非乳头状肾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本研究拟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诊断,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8~69岁,平均(53.2±1.9)岁。临床症状:发热4例,腹痛7例,腹部包块4例,血尿1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CT检查,其中有7例患者的影像显示为囊性肾癌,1例患者的囊肿体积较大。
1.2 病理分型、分级及分期:根据乳头状肾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差异可以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病理分级程度:采用Fuhrman分级法将癌细胞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采用Robson分期标准对病理进行病理分期,在病理分期中Ⅰ期和Ⅱ期为高分化,Ⅲ期为中分化,Ⅳ期为低分化。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直径2~15 cm,平均直径(7.8±3.2)cm。Ⅰ型肿瘤患者15例,Ⅱ型10例,在病理分化程度中:高分化15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2例。有7例患者出现囊性病变,肿瘤细胞经临床病理检测均呈现真乳头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血管纤维位于乳头的中央部位,细胞整体呈囊性纤维状。在由细胞组成的乳头状细胞群内还可以观察到大量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类细胞的存在,对吞噬细胞内容物进行进一步的成分分析可以发现大量铁血黄素颗粒。具体病理分型与分级的关系见表1。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由外国学者Mancilla-Jimenez首先发现并命名,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在患病过程中常出现出血、钙化等症状,肿瘤周围出现假性包膜的情况也很常见,约占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30%。在肾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类中,由于与其他类型肾癌的差异性,乳头状肾细胞癌常被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肾癌类型[2]。科学家们通过对乳头状肾细胞的分子及染色体结构分析,发现乳头状肾细胞的染色体在结构上与其他肾癌细胞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为Y染色体的缺失,同时伴有其他染色体成三倍体形态的出现,如7号和13号染色体,而其他类型是肾癌细胞缺失均为3号染色体。这些研究都表明了乳头状癌细胞与其他肾癌细胞的内在本质差异,这也表明其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与其他癌细胞存在差异性。乳头状肾癌细胞还可以根据其排列形态分为单一乳头状细胞排列、乳头和管状细胞交错排列以及乳头和实体细胞交错排列[3]。不过,目前医学界对与是否将癌细胞具有的乳头状结构作为该类型肿瘤的评判标准尚未得出统一定论。
表1 患者病理分型与分级期间的关系
Thoenes将乳头状肾细胞癌定义为嗜染细胞癌,并将癌细胞进行病理分型,其中细胞体积较小,细胞质含量少,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的肿瘤定义为Ⅰ型,这种类型的肿瘤约占肾细胞肿瘤患者的30%左右;将细胞和细胞核体积都较大,内含较多细胞质的乳头状癌细胞定义为Ⅱ型,这种类型的癌细胞约占20%左右[4];还有一种就是Ⅰ型与Ⅱ型细胞混合的肿瘤类型,这种混合型的被称Ⅲ型。Delahunt提出将癌细胞的病理分型依据癌细胞的形态来确定,Ⅰ型癌细胞其乳头结构外层包裹的细胞多为立方体状,通常只有一层或几层,在乳头中心位置有许多体积较小的细胞和吞噬细胞,小细胞通过进一步的物质分析可观察到细胞质的颜色偏白,细胞核呈卵圆形,而巨噬细胞则呈泡沫状排列[5];Ⅱ型肿瘤中,乳头外侧覆盖的细胞不同于Ⅰ型,覆盖层数较多,乳头中心细胞体积大,细胞质呈暗红色[6]。根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Ⅱ型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低于Ⅰ型。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病理分型与分期的相关性,Ⅰ型肿瘤患者15例,Ⅱ型10例,在病理分级中高分化15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2例。Ⅱ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的病理分级和分期水平均低于Ⅰ型患者(P<0.05)。这也验证了上述学者的Ⅱ型细胞病理分级低,Ⅰ型细胞病理分级较高观点。
综上所述,对乳头状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有助于帮助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 高明珠,王进有,张海梁,等.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J].中国癌症杂志,2014,24(4):299-303.
[2] 张娟,王功伟,丁彩霞,等.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34(4):358-363.
[3] 刘丹,丁雪飞,顾学文,等.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11):869-870.
[4] 张永欢,贺慧颖.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学分型的探讨及其临床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44(11):761-766.
[5] 雍翔,张琼,武世伍,等.拟似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乳头实性状肾细胞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 (5):582-586.
[6] 刘学玲,邹新农,陈宏伟,等.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5, 37(1):52-56.
R737.11
B
1671-8194(2017)14-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