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原 江徐玲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241000)
探析美术理论课程概念以及学科的构建
高 原 江徐玲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241000)
美术理论课程作为美术教育教学当中最为基础的课程知识体系,对整个美术课程后期的教学具有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怎样合理的对美术理论课程学科体系进行构建成为了相当代众多研究者不断探讨的重要问题所在。本文以美术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科构建作为研究视角,在分析中国美术理论课程系统的发展现状入手,进而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最终总结针对美术理论课程学科构建的基本策略,为美术理论课程今后的发展垫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学科构建
对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进行探究可以发现,其发展一直都没有更好的融入到哲学发展的深层次部分,而是知识在其周围进行徘徊,与其建立系统的联系(哲学或文学理论向美术理论渗透,是单向度的外部关系),更无“科学”一说。在古代的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理论性特点的“造型艺术”,而这些信息则主要表现在画论艺术以及书论艺术这二者之上(雕塑以及建筑这两个行业,其理论多在技术规范,尽管亦有审美的文化的诸种意识贯注其中,但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理论体系)。古代中国的画论与书论自六朝后历代不断,前后相系,是专论,号称“画学”、“书学”,或“画论”、“书论”。以“理论”的性质而言,是密切联系创作实践的一种阐释体系,不是纯粹形而上的思辨体系。因为是阐释,一明源流,二重事理,三言观念,四讲品位,史论评三者共为一个理论整体,且与创作实践形成辩证的互动关系,这是中国古代美术理论的系统定位。
对于美术理论课程来说,我们往往可以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概述,但是这种概述往往是较为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念。而对于一个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来说,必须要有更为明确的研究理论以及较为全面的教学实体,这里包括相应的教学教材。
在中国,有关美术理论的构建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美术学科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研究主题,但是却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真正走上正常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之上。在我们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接触的时候,不难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所表现会出来的“美术理论”,都仅仅只是一个“知识”(humanities)。在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美术理论则归属于人文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则主要偏向于人所具有的情感、尊严、人格特点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涉及到美术现象的整体价值评述。
除此之外,美术理论同时还涉及到“人”以及相关的“对象物”,而对于这二者所设计到的则是“科学”,涉及到对其进行观察以及相关理论之间所具有的整体关系。对于中国历代所表现出来的美术理论特点来说,大多数都是简单的品评和鉴赏、评判,这种情况之下的理论往往要先于观察,从而运用观察来对相关现行进行定位,进而构成一定的知识点。
现当代,在西方最为流行的文化并不是对学科进行细致的划定,而是要在特定学科的基础上对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和引入,从而通过跨学科知识来打破传统单项学科的封闭性以及狭隘性的特点,进一步的促进特定学科研究者逐渐从但层面的知识理论当中走出来,使之不断的进行知识扩充和融合。
对于中国来说,对于这种特殊的文化特点,则主要是与中国文化当中的“文人”儒学思想相似,也就是表现出良好的学术情怀特点。但是这种文化特点对现代的中国和西方的一些国家来说,在学术方面,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殊的现象则会偏向于一种相悖逆的发展倾向。例如:在这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倾向,并且还具有科学化的倾向特点,本质性的倾向以及非本质性的倾向,整体化的辩证以及针对局部的分析,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等等,而对于其在造型艺术特点的表现上来说,则主要表现出一种写实性特点以及抽象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一种具象性的表现特点以及意象性的表现特点,视觉化表现与观念性表现等等,而这些发展则都呈现出一种逆向性的特点。而在美术理论课程当中是否也会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特殊的而且呈现出逆向性的现象呢?建立专门的知识领域,厘清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型,是现代中国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
在这当中我们应当怎样去对理论研究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如何理解,这就可以依据以上的理论进行一种假设:作为一门具有交叉性特点的美术课程卢纶,其能够与基本理论之间构建出二者互动行的特殊特点,也会促使这二者之间产生一种极其具有内向性的“涡形场阈”现象,最后是的这种融合了多门学科的交叉体系在场阈边缘不断的进行徘徊,而在其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因质特点则会被连续不断的吸入场阈中心,进而对这门学科的基本范畴进行影响,因此,对于这种构建出来的特殊范型来说,其本身就会表现出一种具有过滤、调整的有效机制,从而不断的维持范型本身当中所具有的稳定性以及相应的理论活力等特点。
结论:通过对美术理论课程概念进行充分理解之后,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当中,美术课程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决定着整个美术教学后期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价值、自身素养等优秀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这一学科建设,才能够为后期的美术教学发展起到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
[1]黄永成.欧洲现实主义美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
[2]熊伟.高校美术理论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
[3]潘维守.高校美术理论教育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大众文艺,2013(07).
[4]翁晓燕.高校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5).
[5] 陈亚楠,张建省.地方美术资源纳入美术理论教学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2).
[6]杨小红.试论美术理论的学术形态及其重要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5).
[7]柯姣.浅析高校美术理论教学[J].中国艺术,2011(03).
2016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传统中医药花茶的互联网经济》(项目编号:201613617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高原,男,1980年7月出生,安徽安庆人,在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工作,助教,大学本科(2008级学士)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江徐玲,女,1984年9月出生,安徽安庆人,在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工作,讲师,研究生(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理论。